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琪 《中国教师》2012,(5):64-67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把第一学段的作文教学明确定位为"写话"。"写话"就是用口头语言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这是小学低年级最初的写作训练。这一阶段要使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让学生感到写话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告诉别人,是一件很有意思也很愉快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当前,指导小学生作文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两种:一是强调教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再进行分析,然后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即:“观察——分析——表达”的三级训练方法。也有的强调想(看)到些什么,就说什么,然后把说的话记下来,即:怎么想(或看到些什么),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的“说写结合”的作文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如何指导学生习作?新课标这样说:“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一思想在呼唤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教师认为作文不好指导,大家都在积极探讨。这里,我想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同志们参考。要学生懂得“怎么说就怎么写”的道理作文到底难不难?也难也不难。写作没个止境,当然也就有它难的地方。作文就是说话,能说就能写,会说就会写。从这个角度讲就不难。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初学作文 ,常犯的毛病是在写作之前不考虑材料的安排 ,而是拿起笔来就写 ,结果语无伦次 ,颠三倒四 ,层次不清 ,让人看了糊里糊涂。因此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要特别重视指导安排作文材料。认真审题选材。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根据题目的要求、性质 ,才能确定写作方法和表达形式。如果不认真审题 ,写出来的文章将不符合题意。如《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这个题目 ,只能写事 ,不能写人或物 ;只能写一件事 ,不能写多件事 ;只能写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 ,不能写发生在其他地方的一件事。审清题意之后 ,紧接着就是选择材料。如果是写一个人 ,…  相似文献   

6.
很多小学生怕上作文课,因为写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体会不到写作的乐趣与成就感。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体会到作文之趣、作文之乐,鼓励学生"怎么说就怎么写""怎么想就怎么写""要说真话、写实事",引导学生在一次次修改中锤炼语言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7.
小语第七册基础训练2最后一道题是作文片断练习,写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要求把这件事的经过写清楚。在第六册的作文训练中,已以“一次劳动”、“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一件事”、“一次游戏”为题进行了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的作文实践,在言之有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难点是审题和选材,写谁和写什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二要紧扣学生的写作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8.
训练要求最近,你有特别想和别人说的话吗?这次作文,就请你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比如,一件有趣的事,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人,想对别人诉说的愿望、委屈,一次旅游见到的景物,自己一个奇特的想像……总之,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写读后感、观后感都可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作文指导重点指导:这次作文在体裁和内容上没有作任何限制,也就是说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么大的自由度,有的同学反而会觉得无从下手。同学们可以这样考虑:一是写你最擅长的体裁,这样写…  相似文献   

9.
“实话实说”是新课程理念下习作指导课中的时尚思路,教师在作文课中最多鼓励学生的话便是“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等。“实话实说”蔚然成风自然是可喜的现象,毕竟返璞归真是人文关怀中最为实质性的内涵。但是,由此而产生的一些问题却是不可回避的。下面是我的  相似文献   

10.
<正>写作是一项基本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在习作教学中,写作的主体是学生,从素材准备到写作文章,再到写作后修改,学生必须全程独立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就写作课程的功能有如下表述:“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如何满足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求?笔者尝试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引入“写作支架”,进一步探寻学生习作全过程的指导途径,解决写作学习“为何写”“写什么”“怎么写”“怎么评”的问题,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训练要求] 最近你有特别想要对别人说的话吗? 这次作文,就请你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比如一件有趣的事,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人,你想对别人诉说的愿望、委屈,自己一个奇特的想像,某一次旅游所见到的景物……总之,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或者编故事,写读书的感想都可以,要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作文指导] 重点指导:这次作文既没有限制类型,也没有限制内容,可见选材的范围很大。同学们要细细地想一想,最近一段时间里,你有没有什么话特别想和别人说,说的对象可以是长辈、领导、老师,也可以是兄弟姐妹、同学;说的内容可以从“训练要求”中提示的  相似文献   

12.
学生总是抱怨作文难写,没有题材。于是在一次师生共同写检讨的活动中,我开始和学生一起写作文:我写1000字,他们写400字。后来,他们虽不是每天都写,我却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必须在一周内完成四篇文章。这样,当学生再说400字写不到时,我就现身说法,告诉他们我1000字都写了,更何况他们的400字!但也常有学生“狡辩”“:你喜欢写,也会写,当然难不倒你了。”喜欢?该怎么告诉这群孩子,很少有人天生喜欢写作?写作是一件很累的事,特别是想写出好的文章。或许对于那些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写作确是乐事。但是,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一个普通人,偶尔心血…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位语文教师,对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煞费苦心,结果收效甚微。一次,我要同学们回家把当天看到的、听到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写下来。第二天,同学们把日记交上来,成绩差的同学千篇一律都是写:早上我起了床,洗了脸,就背着书包来上学,走到学校上课铃就响了,我就走进教室上课。然后就是到了什么时间就放学回家了。空洞无味,记流水帐。写作稍好一点的同学就编一些不真实的故事,一不生动,二不具体。当日记快检查完的时候,我忽然看见一位平时话多的男生,坐在座位上默不作声,从神态看,好像有什么心事。我就问他:“杨举志同学,今天怎么这么乖?“还没等他回答,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昨天晚上教室门没关。”这位同学马上站了起来说:“老师,昨天下午我把锁弄坏了。”我问他:“你弄坏了锁当时是什么心情?”他说:“我害怕,怕老师批评。”“那你昨晚的日记是不是写这件事?”“不是。”“你想,这是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件事你是怎样想的,你把它写出来不就是一篇好日记吗?”我由此得到一个启示: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着眼点应该在熟悉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上。  相似文献   

14.
杨振奇 《甘肃教育》2002,(10):18-18
教师要消除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使他们明白。写作就是用笔说话,心里怎么想,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同时教师要降低写作要求,放缓坡度,让他们认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并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说一说,然后再写下来。开始教师只要求学生写一个小片断,不做任何限制,训练一段时间后,再要求学生写完整作文。这样,由说到写,由片断训练到完整作文,循序渐进,学生就不再视作文为畏途,继而就会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5.
贺燕 《湖南教育》2015,(3):36-37
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写人作文的训练可谓是从未停止,那是不是学生就练得炉火纯青了呢?不然!我们常看到学生写人的作文"千人一面",我们常听到学生喊"这个作文我们写过",我们也常常感慨学生笔下的人物不够丰满。写作就是写生活,生活的河流永不停息,为什么学生的写作不能常写常新呢?笔者尝试以游戏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写人作文练习。一、猜一猜课堂上,我对学生说:"这次我们写作的主题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但是老师想先跟你们玩个游  相似文献   

16.
训练要求最近,你有特别想和别人说的话吗?这次作文就请你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比如,一件有趣的事,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人,想对别人诉说的愿望、委屈,一次旅游见到的景物,自己一个奇特的想像……总之,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写读后感、观后感都可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作文指导重点指导:一般的习作,在内容、范围、体裁方面都有些限制,而这次习作没有任何规定,让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下,有的同学可能反倒觉得无从下手了。要仔细地想一想,这段时间你有没有特别想告诉  相似文献   

17.
如何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的“老大难”问题呢?我认为:首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把学习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和心灵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无拘无束地品味人生,体验真情,并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作文就是你怎么想的,或者是怎么说的,就怎么写下来。”  相似文献   

18.
<正>一、以学生生活为源泉,激发学生写作激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关于一个人、一种行为、一种现象、一种事,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任何时候也不要去努力猜测别人听了你的话会对你怎么样,这种猜测会是你变成虚伪的人,阿谀奉承的人,甚至是卑鄙的人。"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作文教学指导思想,就必须关注学生的思想。作文的根本出发点是人,应该从学生生活出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明白学生是作文写作的主体,调动学生写作的激情,增强学生  相似文献   

19.
如何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的“老大难”问题呢?我认为:首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把学习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和心灵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无拘无束地品味人生,体验真情,并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作文就是你怎么想的,或者是怎么说的,就怎么写下来。”  相似文献   

20.
一提起作文,不少学生就不同程度地产生“愁”、“怕”、“厌”等心理,还有的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对作文没有信心。造成小学生在作文上有如此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以作文指导过程中的表现最明显。我们既要研究这些原因,又要采取相应对策。一、来自立意指导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语文教师在指导立意时常人为地提高标准,不论写什么总要求学生的作文立意要深刻,总希望学生能写出“含金量高”的点睛之笔。如写一件事一定要写出这件事给你什么有益的启发和教育,写一个人一定要表现出这个人的高尚品质等等。在这样的立意标准面前,不少小学生感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