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掌握择业规律择业规律简单的说就是双向选择规律,即社会对人才的选择和人才对职业的选择规律。如果阐释的再具体一点,那就是社会需要、个人需要、个人爱好、个人能力的互动过程。择业作为社会行为受社会人才供需规律的支配,作为技能型产品的交换受价值规律的左右,作为个体选择行为遵循个体的生存规律和心理规律。大部分择业者的各就各位有章可循,而从必然性上说,采取科学的择业方法是实现未来理想职业的保证。常言说,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滴水和大海的关系。此言寓意人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人是社会的细胞,人只有在社会中才有其人的意…  相似文献   

2.
<正>引言文化是个广泛的概念,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文化是特定社会中人类特有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的体系,它超越社会有机体和个人心理而存在、传承和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类的行为和社会活动。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属于文化范畴。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它们缺一不可。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展现的是这个民族绚烂多姿的文化形态。长期以来,我们对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3.
一、掌握择业规律 择业规律简单的说就是双向选择规律,即社会对人才的选择和人才对职业的选择规律。如果阐释的再具体一点,那就是社会需要、个人需要、个人爱好、个人能力的互动过程。择业作为社会行为受社会人才供需规律的支配,作为技能型产品的交换受价值规律的左右,作为个体选择行为遵循个体的生存规律和心理规律。大部分择业者的各就各位有章可循,而从必然性上说,采取科学的择业方法是实现未来理想职业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要通过科学的教育实践活动,使人的先天潜能和后天个性特征获得最大程度的融合与发展,从而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的品格与个性的要求。素质是在文化背景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文化是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以人类类特有的活动方式及实践活动创造出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个体的人的本质是标示和体现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质的规定性,它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一是自然素质与个人努力。自然素质的特定状况为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变为现实则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二是社会条件和个人选择。社会条件制约着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发挥,影响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但在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又可以进行自我人生的自觉创造和选择。三是个体意识和个人活动。个体意识是个人人生的观念设计和超前反映,是个人活动的动力源和导向器;个人活动是个人意识的现实表现,是个人人生的自我创造和实现。  相似文献   

6.
交往是人们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形式,交往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交往的特点是自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主体间性,交往实践是其他各种实践活动的基础,交往实践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关系文明的进步,以及人自身的发展,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制度属于正式规则,即由组织制定的规则,包括法律、法规、体制、建制、政策、政令、纪律、规章等具体形态,它与非正式规则即习俗和道德相比,除了有制定性这个根本特性外,还有强制性、权威性、清晰性、程序性等特征。作为通过统一人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目的的工具,从总体上说,制度不仅有要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行为规定,还有与之配套的哪些行为会受到惩罚和哪些行为会受到奖励的行为赏罚规定。正是这样的结构,使社会制度同时成为一种社会赏罚机制,可以以强力实现对人的行为的指令。制度化社会赏罚总共包括三种类型,即法制性赏罚、行政性赏罚和体制性赏罚,这些赏罚的实质是对利益的给予与剥夺。正因为制度有很强的社会赏罚功能,而人又是怀赏畏罚的理性人,所以,在社会中绝大多数行为者在选择行为时,势必会选择按制度规定可能获赏获利的行为方式,而不会选择其他行为方式,更不会选择按制度规定必然会受罚受损的行为方式,从而形成顺着制度导向进行活动的态势。有效的制度安排将人们的活动激励到与社会目的相一致的方向,推动社会按既定目的平稳而持续地发展,且日益兴盛;失灵的制度安排则将人们的活动诱逼到背离社会目的的方向,不仅不能推动社会按既定目的发展,反而致使社会陷入混乱与离散,逐渐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活动和行为往往都有一定的“动机”或“驱力”,而动机又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原因之一.因此探讨一下现阶段人们的需要心理和发展规律及其与改革的关系,对于解决当前的物价、工资、住房等一系列改革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需要是生物体、个人、社会集团和整个社会对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需  相似文献   

9.
自然万物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即体现为自然界的规律。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具有特有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从自然概念意义下理解,可视为自然准则、原则、秩序、规范等,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以及理解教育本质、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实施、教育目的的确立与形成以及教育方法的形成与运用都具有重要的启思价值。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时代的阅读方式与前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需求、文明行为和社会现象。信息化时代的阅读方式可递推为直观经验阅读、数字化网络阅读和印刷文本阅读,在复杂的信息化传播环境中,三种阅读方式都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未来阅读方式将朝着人性化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了全面研究,创造性地研究了社会发展的动因、手段和形式。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系统论,即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发展过程论,即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有规律的动态过程。历史主体论,即人是全部历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担当者,社会通过人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而存在和发展。社会自然统一论,即人类社会的历史和自然界的历史是统一的,人类史和自然史彼此相互制约。世界一体论,即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过程.历史愈将成为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及其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从人及其实践活动出发揭示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概念。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概念是指彻底属人意义上的存在,其结构表现为个人能力所作用着的世界、个人需要所展示的世界及个人意识和个人价值观念所展现的世界。历史唯物主义还从人的发展揭示了存在的历史形态,即存在经历了存在的自然状态、存在的社会无序状态并且必然达到有计划调节和控制下的社会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 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变迁的一种方式,是文化之间相互渗透、融和的过程,即文化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先导,经济发展是基础,还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生活方式或社会体系以及社会成员在态度、人格、行为方式等的心理上的变化。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现代社会中的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政治经济、传统文化以及人们观念态度上的差异,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社会特征。因此,并不存在一种全人类能共同遵循的、固定不变的现代化模式,每个国家和民族都要在其特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是揭示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重要依据。文化的存在不以我们的主观好恶与主体选择为转移,它以其刚性的力量超越个体意志而对人施加影响,规定着人类的生活样式。  相似文献   

15.
社会风习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思想、感情、价值观、行为方式、行为规范等的总和,表现为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稳定而又丰富的社会风习,对处于一定社会中的个人和群体具有约束力和教化力。使人浸淫于其中的社会风习,在教育内容、教育效果和品德教育方面对现行教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是在其社会实践观和社会生产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由社会生成论、社会存在论、社会认识论、社会有机体论、社会矛盾论、社会运动发展论、社会历史规律论、社会发展趋势论、社会历史多样性和选择性理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这一系列有机联系的理论所构成。实践不仅确定了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生成,还确定了社会的存在和演变的方式,并把自发起作用的规律演变为为人认识和利用的自觉活动的规律。决定历史具体进程的所谓“历史合力”,亦即各种社会实践密切联系,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力量。正是生产性社会实践的发展状况决定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形式,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而未来社会的性质和状况,同样还是由未来生产性社会实践的性质和状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发展质的规定性,在于实现客观规律。这一规律是通过人们的行为来体现的。在历史上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就会什么也不能发生。人正是这种客观规律的代表者与执行者。但人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来活动的,有的人是按规律办事,有的人并不了解规律。如果人们不通过有意识的活动来实现规律,那么人类本身的发展也就悄然无息了。  相似文献   

18.
交往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包含政治交往、经济交往、文化交往等形式。网络交往是人类社会交往发展的新形式,是互联网时代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指导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网络安全交往、网络治理交往和网络合作交往,建构互商互谅、共建共享、包容互惠、和而不同的全球网络治理新秩序。  相似文献   

19.
斯金纳从现代社会的现状及人的行为出发,论证了行为技术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肯定了人的行为是人类进化条件(自然选择)、个人生存条件(操作性条件作用)和社会文化条件(言语行为)三者共同选择作用的结果。如果人们能够设计并控制这些引起选择作用的环境条件,那么人们就能够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最终实现利用行为枝术学改造人类社会。然而,历史及现实的发展证明了斯金纳理想的幻灭。  相似文献   

20.
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张英彦 《教育科学》2006,22(4):34-36
实践教学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从而传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形成和发展的规定性,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本体论基础;新的知识观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的观构成了实践教学的价值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