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张居正在任首辅的十年间(1573—1582),为了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挽救明朝的危机,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他的丰功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和后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本文试图论述策略的运用是张居正政治上取得成功、改革之所以取得成效的原因,说明政治策略的运用是中国的改革家们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改革策略"、"改革步骤"、"改革者的地位与权限"、"和同僚的关系"、"改革者信念和毅力"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之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居正(1525——1582年)是明朝后期留名史册的一位大政治家,也是一位勇于改革创新的实干家,在他的仕途生涯中,大部分时间,致力于改革,除军事,经济方面的改革以外,他尤其着力于政治、人事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隆庆元年(1567年)张居正被遴选入阁时,由于嘉靖帝昏庸,国势日下,经济上趋于崩溃边缘,政治上内阁明争暗斗,官  相似文献   

4.
公元1572年至1582年,即明朝隆庆六年至万历十年,兴起了一场企图挽救明王朝统治危机的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整顿吏治和改革财政,领导这场革新运动的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卓越的理财家张居正.一、针砭时弊,对症下药张居正的革新措施,是针对明朝的时弊提出来的.他一生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这正是明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对于明王朝全面出现的统治危机,他有着清醒的认识.早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二十五岁的张居正就给世宗上了《论时政疏》,指出明朝有五大积弊,建议皇帝实行改革.这五大弊病,归纳起来是三个突出的问题.第一,政治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都是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挽救统治阶级的统治,缓和各种矛盾.但他们采取的措施和策略有所不同:王安石变法重在整顿财政却忽视了吏治,变法中障碍重重;张居正改革则先行改革吏治,然后再推行经济、军事诸方面的改革,改革顺利进行.改革者的地位和权限、改革者的用人制度对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的成败至关重要.当今的改革,要加大用人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看了明朝不明白》一书在张居正的生平、登进士第、入阁、职任次辅、提出改革纲领的时间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促成俺答贡市的决策人、张居正悲剧的原因、为何不起用海瑞及对海瑞的评价等问题上也有着许多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7.
北宋和明朝进入中叶后,都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和张居正就是在这种相近的背景下各自进行了变法与改革.但是,我们将王安石的变法与张居正的改革进行比较,就会发现王安石变法的成就不能与张居正的改革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8.
北宋王安石变法与明朝张居正改革是我国古代两次重要的改革运动。这两次改革都是统治者针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压力。被迫在不触动其所有制的前提下,力求调节和革新已落后的陈腐社会关系而进行的。两次改革都围绕经济、吏治、武备等尖锐的社会问题展开,改革的目的相同,但实施的内容、结果却有差异。两次重大改革的成败对今天也不乏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明朝隆庆、万历初年,张居正针对时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场全面的改革。后人曾高度评价这次改革:“故辅居正,受遗辅政,事皇祖者十年。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又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显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然而,改革的成果来之不易,张居正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同反对派进  相似文献   

10.
明代隆庆、万历时期的内阁大学士、首辅张居正,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张居正改革能取得成效,固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的基因,但其主观因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更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本文拟对张居正的意志、性格与思维方式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从“改革策略”、“改革步骤”、“改革的地位与权限”、“和同僚的关系”、“改革信念和毅力”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之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十六世纪下半叶,明朝首辅张居正发动了一场规模很大的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丈田均税是张居正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关于这次丈田,《明史·食货志》等记载有许多含混不清之处,影响甚广,笔者认为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明嘉、隆时期,由于漕河淤塞,厉行海禁,无法保证京师及辽东军队所需漕粮的供给。为改变这一漕运废弛的局面,高拱执政后,提出疏通漕运,恢复海运,推行河海"二路并运"的治漕方略。这一治漕方略由于同张居正存在分歧,在隆庆后期没有得到全面实施,但在万历初元却得到了张居正的大力推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就此而言,高拱的治漕方略在隆万改革中具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4.
<正> 明朝中后期,由于统治阶级腐朽,阶级矛盾尖锐,边患频仍,财政空虚,国家面临着全面危机。隆庆元年,张居正入阁参与政事,继至万历元年,登首辅,揽大政,起衰振隳,举废饬弛,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十年揆席,治绩炳然,使明朝出现了“中外×安,海外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1)的“中兴”局面。张居正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政绩,“爱养人才”是重要原因之一。探讨张居正的人才思想及其实践,对于正确评价他的改革是有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正> 一 整顿吏治是张居正改革的关键所在。它的产生也和张居正的其它方面的改革一样,都是明朝后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首先,君主昏聩,权臣专擅,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贿赂公行,致使明王朝后期的统治日趋腐败。嘉、隆之际,皇帝昏庸无能,不是久居深宫,求长生不老之道,就是“颇耽声色”,不理朝政,大权自然旁落于内阁首辅之手。于是,官僚们时刻觊觎这一显要权位,并为此导演出了一出出勾心斗角的丑剧。此间,伴随着张璁、夏言、严嵩、徐阶等首辅的先后倒台,官僚们一大批一大批地被贬谪。这样,不仅使“朝廷威福之柄,徒为人臣酬报之资”,  相似文献   

16.
明朝中期统治者发起过一场深刻的改革运动,而目前学术界对这场改革运动却有三种不同的称呼,即"张居正改革"、"隆万改革"和"嘉隆万改革"。"张居正改革"为传统提法,至今仍为主流。"隆万改革"是比较稳重的叫法,但论述不够深入系统,尚未取得普遍认可。至于改称"嘉隆万改革",似有牵强成分。  相似文献   

17.
明朝张居正针对嘉靖、隆庆时期的政治腐败、贪风甚行的社会状况,对惩贪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思考,并在万历时期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未能取得彻底的胜利。其原因主要有:中央权力斗争限制了惩贪的力度;用人失察;张居正未能始终廉洁自守;封建统治阶级不可能彻底惩贪  相似文献   

18.
付道勇 《教师》2012,(22):126-126
张居正,明朝伟大的政治家。在明朝风雨飘摇的年代,实行改革,一改明朝萎靡的朝政,为明朝创造了新的生机。他的"一条鞭法""考成法"等,不仅为明朝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一生经历了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个阶段。此时,明王朝正处由盛转衰、由局部稳定走向全面动乱之际,内忧外患,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张居正立志改革,振兴明王朝,其一条鞭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税制改革,它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堪称中国赋税史上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化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对于苗族何时迁居海南岛,一直是人们关心和探讨的问题,也有许多种说法。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明朝万历四十年的黎族起义这一事件,对苗族迁入海南岛的确切年代作进一步的探索。 明朝后期,张居正的改革失败以后,以神宗为首的统治集团,腐败无能,政治黑暗。朝野之间,党争激烈,吏治败坏。地主阶级兼并土地,对农民进行肆无忌惮的掠夺,使社会矛盾异常激化,起义的烽火燃遍全国各地。其间,黎族人民的起义,是当时全国人民起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