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河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逐步发展壮大,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对政策认识存在误区、目标定位不准、农业技术服务水平不高、管理水平较低、普遍存在融资难。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素质不高、惠农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服务的机制不健全、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搞好产品定位,吃透市场,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各级政府要确保正确的政策导向,提高基层政府的政策执行力并强化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改革金融体制,重点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问题,为推动新型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对于壮大富民乡村产业,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存在发展速度上的"齐步走",主观认知上的褒之贬他,规划周期上的一蹴而就,引导主体上的越俎代庖,实践操作上的"拉郎配",发展视野上的熟视无睹,规范管理上的"三重三轻"等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必须充分认识并主动规避。  相似文献   

5.
荆门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中国农谷"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荆门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很快,但存在政策支持不到位、土地流转体制机制不畅、经营主体水平不高、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不紧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创新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政策扶持体系、土地流转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利益联结机制,以推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藏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典型的成片贫困地区,农牧业的发展优势和劣势都非常突出,其中制约第一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落后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在坚持农牧区土地和草场家庭承包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实施承包权、经营权和流转权三权分置,因地制宜,适度发展规模经济,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实现西藏农牧区振兴和建设和谐、美丽、富裕西藏新农村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衡阳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农村普遍出现了“分有余而统不足”和“农村空心化”等问题,如何再次激活农村活力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突显.衡阳是农业大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衡阳现代农业发展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当前衡阳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构建相应的体制与机制是促进衡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核心,为此要改革政府涉农部门的管理体制、创新农业组织制度、加速建立农地经营权有效流转机制、构建农村金融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农业多元化服务体系和完善财政支持的政策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职业教育供给现状,指出了供给渠道及主体行为有局限性、供给方式及内容与需求不相适应、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建设落后等问题,进而提出了提高政府机构的供给效率、进一步发挥学校和社会的积极作用、创新教学方式、改善教学内容、加大资金支持、完善执行监督机制和强化师资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从价值观、科学技术、法律法规、市场理论、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对我国农业中涌现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教育培训,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文章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概念界定入手,重点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历史逻辑,根据我国对俄农业经贸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对俄农业经贸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及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通过对荆门市主要涉农金融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发现近年来荆门市主要涉农金融机构基本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要,但还存在着贷款难、贷款贵、有效担保难以落实等系列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加强自身建设,金融机构要加快信贷模式和产品创新,政府要创优环境,三方协同创新,共同破解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八大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要有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经营主体来支撑。培育经营主体,在路径上,必须转移就业一批,选择培育一批,多渠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多类型发展农业服务组织。政策上,必须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明确培育发展方向,实现经营主体涵盖农业各领域;畅通技术流动渠道,扶持经营主体自我发展;创新体制机制,营造经营主体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奠定经营主体培育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共同富裕、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生产经营和服务规模日益扩大,集约化、组织化和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辐射和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培育和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人才困境,涉及人才总量、学历层次、技能水平、人才结构和教育培训,应通过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并采取有效的教育应对策略来化解,教育应对策略包括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分类培育现代农业带头人和完善涉农高级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对我国基本农业经营制度的补充和发展,是确保农民主体地位,有效解决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对于已经具备现代农业发展条件的青州来说,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今后,应该从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抓好农民合作社的多样化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和农业大户、建设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六个方面继续努力构建和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制约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抵质押缺乏、土地流转不规范、资金支持与需求不匹配、农业保险保障不足等;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加强信贷政策引导,推动商业银行应调整经营战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加强增信机制和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满足水平;加快财政支持力度,增强金融机构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能力;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为信贷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承包责任制推行后农村普遍出现了“分有余而统不足”与近来“农村空心化”局面,如何再次激发农村活力与实现农业永续发展问题突显;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和激发农村活力等的战略选择。湖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从家庭承包经营衍生出来,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仍存在土地成片流转难、融资渠道较窄、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新型职业农民群体不足、农业产业服务滞后和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在系统总结并借鉴已有的典型模式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湖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机制,其中,加速农地流转以解决“农地流转难”、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以解决“融资难”、构建农产品营销网络以解决“营销难”三个核心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安徽省2004—2015年的农业发展相关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与VAR计量模型,探究以农业财政支出、农业总贷款额、农业总保险额为代表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会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效益产生正向影响,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效益对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基本不产生影响。研究结果不仅为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发展安徽省农村金融服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从浙江省舟山市渔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类型构成与群体特征出发,对舟山市渔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加快培育渔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和如何充分发挥他们在现代农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绿色发展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以绿色发展研究的视角,围绕个体特征、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行为和生态文明教育等方面对福建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价值和堵点,进而从生态责任意识、绿色生产行为规范、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等三方面来思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新常态下解决我国农村"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关键。文章以中部地区襄阳、荆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在了解两个地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现状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之上,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精神为指导,提出构建中部地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浙江省诸暨市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态势良好。与此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用地、聚才、政策效率、服务体系等方面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顺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从产业升级、提高效率、转变方式、创新机制等方面综合施策,是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