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天命"范畴应当包括"天象"、"天数"和"天意"三重要素,其中前二者具有较多的客观性,而后者则体现出更强的解释性.正是在客观性与解释性所构成的紧张之中,给政治合法性之权力争夺,准备下了表演的舞台和施展的空间.因此,"天命"范畴是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信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内在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史上的精粹,长期以来,它一直沿上下两条脉络演化发展。儒、释、道作为中国哲学思想的三大代表,对“天人合一”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述,而园林或建筑景观的设计也深受其影响,表现出同中有变的差异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古代作为世界观的“天人合一”思想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观念,有着丰富的内容:天下和谐是其基本要旨;倡导用整体的视角看世界;“天人合一”世界观包涵浓厚的仁爱情怀;“天人合一”世界观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合法性对于保持一种政治统治的稳定,保证社会的秩序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一种政治统治而言.民众对其是否具有认同感是考察它是否具有合法性的关键。在党内存在一些腐败现象,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面临极大挑战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能否忠实不渝地实践“三个代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其能否取信于民,能否赢得人民支持,最终巩固其执政合法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德主刑辅”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它对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孙中山、毛泽东等领袖人物的政治思想中均有明显的体现。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政治空们提出了治理国家的新思路:以法为主和德法并举。“从德主刑辅”到以法为主,再到德法并举,这既体现了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精神文明的自然承 续。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年来,有些人把它作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甚至作为一种生态哲学。实际上,从“天人合一”的本义看,“天人合一”探讨的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不是一种生态哲学。  相似文献   

7.
当代学术界对麦金太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和他的道德哲学,而较少关注他对现代政治合法性的批判。实际上麦金太尔的政治合法性思想植根于亚里士多德传统,在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关于现代国家道德层面上的政治合法性争论的背景下,麦金太尔探讨政治合法性问题时独树一帜,而他对现代政治所持的批判立场也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代表与体现,其强调中庸的理念,甚至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君主治理国家的核心思想。而从造物艺术的角度来看,天人合一思想的应用体现出了古代匠人的独特审美思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传统造物理念的诞生。在这一审美思维的影响之下,中国匠人在制作器物或工艺品的过程当中,比较重视所使用材料的自然形态,追求浑然雕琢的艺术造诣,强调不留人工痕迹。  相似文献   

9.
论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及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社会 ,政治秩序需要政治权力来塑造 ,但是政治权力并不一定能持久地维持政治秩序。政治秩序要得以持久 ,还需要政治合法性。“合法性”是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到底什么是“合法性” ,中国政治合法性基础如何 ,以及如何维护。笔者就此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0.
几千年来的中国哲学,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实质性特 征。这是由中国社会高度政治化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这样。中国古代哲学在主题、世界观、社会功能三个方面,都令人信服地证明,中国古代哲学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哲学。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几千年来伟大中华民族寻求生存和发展,维护社会和平与稳定,消弭战乱、治国安邦的丰富政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秉着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原则,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丰富理论遗产,建构好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观渊源较早 ,在颛顼以前的远古时代 ,中国先民就有明显的“神人交通”观念 ;“绝地天通”以后 ,神人交通观念便过渡为以神化王权为实质的“天王合一”观念 ;至春秋时期 ,天王合一观念在天人思想中的主导地位又逐渐为哲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所取代 ,其间老子和孔子起了重大作用。老子从天道观的正面奠定了哲学天人合一观的宇宙论基础 ,孔子从人道观的侧面奠定了哲学天人合一观的人生论基调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的天人感应思想包括神学化的天人感应思想和自然化的天人感应思想两大类。先秦道家所持的主要还是一种自然化的天人感应思想。老子、列子的思想中多少有些神学的天人感应观念,文子的天人感应思想主要是自然化的气感应,很少神学的成分,但他的感应之气既包括物质性的阴阳之气,又包括非物质的精诚之气,加上他偶尔也有"天与之,地助之,鬼神辅之"这一类神学性质的天人感应思想,这就使得他的感应说多少带有一些神秘性。先秦道家一直到庄子才基本抛弃了神学的天人感应思想,而从自然的角度来谈天人感应。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试图从分析其哲学内涵和理解其感情基础出发,指出将天与人和合起来的仁爱纽带,发掘这一思想对解决当今环境及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可能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苏联形成了一股“生态学”题材的创作思潮,在“生态学”题材的描写中,流灌着“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天人合一”这一东方传统的审美文化精神,在当代苏联文学中注入新的内涵,呈现出现代性、全球性之特征。  相似文献   

15.
<周易>作为儒家经邦济世宝典,孔子对其"和为贵"的理念有深刻阐述.<周易>诱导人们涵养心性和谐的精神境界,坚持"与人为善"的宽容心态,营造"安土敦仁"的和谐政局,维护天人和谐的生存环境.数千年来,<周易>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财富, 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启迪良多.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源,拟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先秦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内涵、"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价值等生态智慧。深人挖掘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摆脱环境困境,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观。侗族大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都鲜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思想。侗族大歌对于培养中华民族精神,发展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批评是现代生态危机催生的产物,它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指导思想,其目的和任务是揭示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和反生态思想的文化根源。而现代生态危机的复杂性和全球性又决定了它具有跨学科、跨文化,甚至跨文明的特征。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探讨西方生态整体主义与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契合性与互补性,以期挖掘我国本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促进生态批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