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白宫举行的总统新闻发布会上曾经有一个惯例,每次提问都由美联社或合众国际社的资深记提第一个问题。30分钟一到,也由这位记以一句“谢谢总统先生”来结束这次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2.
宽容是一种力量. 竞选总统前夕,他在参议院演说时,遭到了一个参议员的羞辱,那参议员说:"x x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相似文献   

3.
白宫的新闻大管家们 并非所有的新闻发言人都那么幸 运。克林顿入主白宫后的第一个发言 人马格丽特·迈尔斯就因为始终没能 挤入白宫的小圈子,干了一年多就被 克林顿解职了。因为不能参加内阁或 白宫的高层会议,她总处于“无知”状 态。克林顿已经会见完某位客人或官 员,迈尔斯还告诉记者,克林顿“谁 也没见”。美国政府明明已经宣布希 拉里·克林顿将在1993年率领美国代 表团出席冬季奥运会,迈尔斯还在否  相似文献   

4.
总的来说,白宫新闻发言人与白宫或政府其他官员不同,他们更注重向记者提供新闻,以便引导媒体的新闻报道。而向谁提供什么往往不是媒体而是由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坎农从里根还是加利福尼亚州长时就采访他,直到跟着进了白宫。他因写过关于里根的专著,所以到后来,里根周围最亲近的助手也成了他的私人朋友,他比别的记者有更多“吃小灶”的机会,也有更多机会拿  相似文献   

5.
白宫的生日聚会 其实,总统与记者的交 流不局限于新闻发布会。道 格拉斯·康奈尔曾经是常驻 白宫的资深记者,由于报道 总统时间长,跟罗斯福总统 十分熟悉。罗斯福既喜欢他 的大量报道,有时也对他的 文章感到头疼。但总统还是 技高一筹。罗斯福利用到这 位记者家乡竞选的机会,将 其父母请上自己的竞选专列, 着实让这位记者和他的父母  相似文献   

6.
瑟蒙德创造了多个美国记录:担任参议员48年,成为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参议员;100岁退休,成为美国历史上年龄最大的参议员;在国会连续演讲24小时18分钟,这一记录迄今未被打破。他留给后人的还远远不止这些,作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仕途上的“不倒翁”,他的为人处世、做官之道,甚至他的绯闻,至今仍为美国人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说的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自建立以来,从位置到规模,几经变迁。今天,白宫新闻发布厅已经成为全世界媒体注意的一个中心,时常有影响每个美国人生活甚至震动世界的消息从这里传出。白宫新闻发言人每天两至三次面对记,说出想让世界知道的事情。美国总统和政府其他高官需要时也来到这里指点江山,引导或误导国际舆论。每当这种时刻,仅有48个座位的新闻发布厅总被挤得水泄不通。  相似文献   

8.
常驻白宫的记者无疑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佼佼者、新闻生涯中的幸运儿。当然,他们也要经受更加激烈的竞争,付出更大的努力,承受更大的艰辛;如果成功,也自然会享受到更高的荣誉和赢得更大的社会名声。作为白宫记者,首先感受到的是辛苦。工作时间长、发稿时间紧、跟着采访对象东奔西跑以及随时保持着与同行的激烈竞争是白宫记者的职业特点。那位采访白宫时间最长的资深记者海伦·托马斯每天四点就起床,八点多钟到达白宫,了解新闻线索、整理资料、写稿;  相似文献   

9.
眼下,美国大选下在如火如茶地进行。大选除了选正副总统、全体众议员和三分之一的参议员,一部分州的州长、州议会和一些城市的市长、市议会也一并进行选举。所以,民主党和共和党争夺的,不仅仅是白宫,还有国会、州政府、市政府。难怪,我们中国人称之为“大选”。但是,不管竞选什么职位,方法和过程都大同小异,从国会议员选择可以了解美国选举的全貌。  相似文献   

10.
“你们可以不说,也可以少说,但绝不能说假话。新闻发言人一旦说过一次假话,他所代表的政府机构今后发布的信息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开课的第一天,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对已经或即将走上新闻发言人岗位的学员们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三年前《对外大传播》改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的指示,开办了《新闻发言人》栏目,密切追踪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程,以推进中国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如今只要在网上搜索“新闻发言人”,就能看到本刊发表的《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谈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三部委新闻发言人畅谈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美国新闻发言人:“半杯水”的两种表达》《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渐入佳境——广东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纪实》等文章,这些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本刊还收到了读者的大量反馈信息。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象征,是中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的支持下,《对外大传播》时刻感知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程。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日益关注,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更是吸引了路透社、法新社、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BBC、《澳大利亚人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许多外国媒体驻京记者更是场场不落地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这成为他们采写新闻的权威来源之一。通过2006年的58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与各国的理解越来越多,误解越来越少。向世界说明中国、倾听世界的声音、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来推进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对话。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内座无虚席,中外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举行的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担当发言人的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这是他自2005年8月上任后第二次在这里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工作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推进,向中外记者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对外大传播》记者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感受了蔡武主任与中外记者近距离展开的答问和交流。记者们尤其是境外记者提问踊跃,会场气氛如同2005年年终蔡武主任履新后第一次亮相新闻发布会时一样热烈和活跃。在用了8分钟左右的时间简要作了介绍后,他将一个多小时留给记者提问。散会后他还在台下与上前围住的记者们继续交流了10分钟,他说:“能够有更多机会和媒体更直接地沟通,也是我的愿望,我一直在推动。”记者们都笑了。  相似文献   

12.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0,(3):63-63
虽然我在英国做了很多年的新闻主播,但我对之前任何一条我报过的有关中国的新闻都没有特别的印象。我想,我此前和大多数英国人一样,对中国的了解流于表面了,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很远。英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总是那几个题材,只有当  相似文献   

13.
正从去年底到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成为全球新闻。但当时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中国或东亚的问题,并没认识到病毒无疆界。1月23日,我在瑞士达沃斯参加报道2020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主办方突然临时加了一场半小时的新冠病毒发布会,邀请原白宫医学顾问哈奇特(Richard Hatchett)和牛津大学原医学教授法拉  相似文献   

14.
言论集纳     
正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在《理论与改革》2019年第3期发表的《美国霸权的演进路径与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势》一文中认为:不管特朗普之后谁人接手白宫,也不管共和民主两党争斗孰高孰低,对我国和平崛起的最大挑战,对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威胁,至少在本世纪中叶之前,显而易见仍将来源于美国。放眼未来,世界力量对比和国际战略格局将继续  相似文献   

15.
1902年,在一个寒冷的雨天,看到那些每天都尽力美言自己的记者站在白宫草坪上的一棵大树下,浑身淋得像落汤鸡一般,西奥多·罗斯福——这位美国历史上年纪最轻的总统,终于打开了白宫的大门,把记者请进了自己的官邸。从此,记者就成了白宫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我与桑德拉·费尔德·格瑞斯的相遇有些奇特。或许,那正是一种夏威夷风格。1992年4月,我到夏威夷东西方中心参加杰佛逊新闻研讨班之前,旧金山中国书刊社的同事们告诉我,书刊社的一位雇员桑德拉·费尔德搬到了夏威夷。他们还说,她是一位热心肠的好人,我应该与她取得联系。在檀香山,当第一个周末来临的时候,我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事业的人才培养”,是范敬宜院长接受采访之前给我们的一个命题,这补充了目前本刊选题策划中的一个不足。其实,这个话题我们也已经考虑好久了,因为我们定位的五大读者群之一就是各大高校传播系的师生,这部分群体既是传播界比较活跃的一支作者队伍,又是中国传播领域中的一支生力军。我们就以下几个问题对范敬宜院长进行了专访,在长达三个小时的交流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从中不难看出,他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大家”,其身后留下的一串清晰的脚印。  相似文献   

18.
《文化博览》2006,(11):66-67
林肯预感到自己要死 1865年4月1日晚上,林肯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他走在白宫走廊上,听到许多人都在伤心地哭泣,他于是走出自己的房间,经过一间又一间,最后来到一个房间里,看见房间正中摆着一副担架,担架上有一具尸体,周围站满了泣不成声的人.他就问一个士兵谁死了,士兵回答说,总统被暗杀了!  相似文献   

19.
所谓新闻发言人是指“国家、政 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专职(比较 小的部门为兼职)的新闻发布人员, 其职位一般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负责 人。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 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 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 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 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  相似文献   

20.
1996年11月8日至17日,上海市委外宣办、市府新闻办主任贾树枚同志率上海市新闻文化代表团访问美国,在洛杉矶参加了《新民晚报》在美发行两周年暨洛杉矶记者站成立、美国版创刊的活动,并在华盛顿举办了“上海摄影展”。代表团还与美国巍珂国际公司就在芝加哥合作开展有关外宣活动进行了磋商和实地考察,达成了初步意向,使上海对美宣传迈出了新的步伐。华盛顿“上海摄影展”圆满成功“上海摄影展”在迪凯特大厦举行,距白宫仅一个街区。“上海摄影展”在此共展出反映上海两个文明建设成就的摄影作品190余幅,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