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并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多模态话语符号之间互相协调配合,实现课堂整体话语意义的构建。同时,随着虚拟技术的日渐成熟,多模态虚拟课堂成为可能,在虚拟课堂,数码设备可以用来创设虚拟语境,从而启动多种感官同步交互,实现学生的二语体验和习得。  相似文献   

2.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 This paper argues that meaning-making with multimodal representations in science learning is always contextualized within a genre and, conversely, what constitutes...  相似文献   

3.
图片新闻作为一种多模态话语,其印刷版式和图片与语言一样,对意义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对新闻话语的研究大多聚焦在文本层面,印刷版式和图像作为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从多模态角度研究新闻话语意义建构的文献则更少.为此,我们试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庆典的图片新闻为语料,从文本、印刷版式、视觉图像三种模态探讨图片新闻的意义建构,旨在说明图像和印刷版式与文本一样可以建构新闻意义.  相似文献   

4.
协作意义建构是CSCL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话语的视角探讨了话语与协作意义建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运用话语分析来研究协作意义建构过程的思想;接着以一个CSCL环境下的教学案例为基础,分析和界定了小组协作意义建构过程中的话语类型和功能;最后选取一个小组话语互动的片段,详细分析了协作意义建构的过程.研究表明运用话语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协作意义建构的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外语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模态共同产生意义。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可看作是符号设计活动,教师作为意义调解者利用各种模态的符号资源和外语学习者一起进行设计和再设计,完成意义建构。由于外语学习者的记忆系统和认知结构的影响,各种模态的不同配合使用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负荷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因而在外语学习的意义建构中,教学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话语分析是Harris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来的,这一理论得到了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但是大部分都只是研究语言,只注意言语系统和语义结构本身对社会和认知的影响,但是这些实际上忽略了图片,声音等对意义的构建。该文将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给以比较明确的阐释以及通过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海报以及典型场景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来阐释多模态话语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多话语分析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When people communicate,they do not only use language,that is,a single mode of communication,but also simultaneously use body languages,eye contacts,pictures,etc,which is called multimodal communication.The multimodal communication,as a matter of fact,is the most natural way of communication.Therefore,in order to make a complete discourse analysis,all the modes involved in an interaction or discours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and the new analysis framework for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ught to be created to move forward such type of analysis.In this passage,the author makes a tentative move to shape a new analysis framework for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相似文献   

8.
9.
20世纪90年代,多模态在西方兴起,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克瑞斯和勒文。他们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文章以Kress&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基础,结合语料和理论,以电影《一代宗师》宣传海报为例,探讨了图像、语言及其他符号模态的互动意义、再现意义、构图意义,分析了怎样用多模态手段来解读电影海报和电影主题之间的关系、图像和文字如何在海报中构建完整语篇和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discourse analysis,and then it discusses two aspects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discourse: the I-R-F sequence and turn-taking.The emphases of the paper lay on how language teachers can use classroom discourse analysis to do research and create learning environment,and how language learners can use it to achieve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cultural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11.
在第二语言课堂中,老师不仅可将话语分析作为考查他们自己教学实践的一个研究方法,而且可以作为研究语言学习者的课堂互动的一个工具。学习者可从运用话语分析中获益。他们可以运用话语分析来探讨语言是什么,和怎样在不同的语境下运用话语分析达到交流的目的和提高对另一语言的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2.
An English classroom is an important site that teachers set teaching tasks to let students accept the integrated ability of using lan guage.Teacher tal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rganization of discourse and L2 acquisition.It mainly talks about the teachers how to transfer information to the students in English classes.  相似文献   

13.
多模态英语课堂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模态话语分析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其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师生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多模态话语理论基础上,分析了课堂教学系统彼此独立又相互影响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并探讨了教师和学生在多模态互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一则国外医学科技报道的杂合性形式及多重意义,证明语篇分析有助于理解语言交际的社会性实质,表明动态语境下体裁的意义潜势的综合运用过程,并提出社会发展和语言使用之间的深层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运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视觉语法这一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以"北京之旅"旅游海报为例,分析了海报语篇文字与图像两种模态间的互动与协作的工作机制,探究了旅游海报语篇的意义构建过程,从而证明了多模态理论在旅游语篇中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该研究对旅游宣传海报的制作和设计、城市形象的提升以及文化传播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1994)和社会符号学理论(1978),以及克瑞斯与勒文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模式(1996)为理论基础,以纽卡斯尔市警示牌为例,解读英国警示牌多模态话语意义构建。研究显示:英国警示牌的意义生成不仅限于语言文字而是与版面形态、图标和色彩等多种符号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完成的。英国警示牌的整体意义建构模式反映出英国民族深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s a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an initiative advertisement of the New Cayman released by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Porsche,Follow the Code of Curve,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ion of discourse by Norman Fairclough.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social trend of commercial advertising is becoming focusing on people instead of products.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不同潜在的读者对科技英话语域特征造成的影响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主要通过作者在人称,语气和情态中作出的选择对普通科技语篇做一个粗略的分析,探索科技语篇中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