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学与管理     
国学与国学热"国学"一词在近代中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从"中学"到"国粹",再到"国故",再到"国学"这一过程。"国学"又有古义、今义与广义、狭义之分。"国学"的最早意义是"由国家  相似文献   

2.
“宅”词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宅"是最近较为流行的一个新词语.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宅",是一个地道的外来词,源于日本."宅"词新义在中国本土化后,出现了一批宅族词.从"宅"到"宅文化"再到"宅经济",这些词深刻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并对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理念作了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媚"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宋代,"媚"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到词学批评中;明代,词"媚"论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清代,"媚"在词学批评视野中得到更为广泛地运用与升格.上述历程,标示出"媚"作为我国古典词论的审美范畴经历了一个不断上升、辩证发展的轨迹."媚"具有"阴柔"、"世俗"、主"形式美"等美学品格,作为一种文体"范式",是对"庄"、"雅"之诗的反常.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北大CCL语料库有关"女士"一词的相关语料的基础上,发现"女士"一词在历史上多次发生语义演变。"女士"一词所指代的对象经历了从最初先秦的"女有士行者",到唐代"女修行者",至清末民初单纯指对女子的敬称的多次变化。  相似文献   

5.
across,through和cross这几个词都有"穿过;通过"的意思。across是介词,意为"穿过;跨过;在……对面",指在一个空间内,从一端到另一端,或十字交叉穿过,如穿过街道、路、山等。例如:  相似文献   

6.
赵霖  鲍善芬 《科技文萃》2000,(11):65-66
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与健康息息相关.从"吃饱求生存"到"吃好求健康",一日三餐,中国人吃什么,怎么吃?  相似文献   

7.
王卉 《中国教师》2012,(8):35-38
<正>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有效教学"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近年来,人们开始不满足教学仅仅是"有效",又提出了"高效教学"这一概念。在谷歌中输入"高效教学"一词,竟然能检索到22300000条结果;而中国学术期刊网收录的  相似文献   

8.
论点     
关于职业教育理论创新职业教育的理论创新,在教育思想层面,要体现对三个关键词的深刻把握:第一个词是"教育",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与培训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二个词是"职业",这里讲的是职业教育,不是普通教育,这两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区别;第三个词是"高等",中国的职业教育有层次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2016年9月13日,"核心素养"一词在北师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正式予以公布。这项权威成果历时三年,关涉课标修订、课程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经发布就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教师们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对于语文教师们来说,更值得深思,这份责任可谓任重而道远。本文旨在浅析提高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课内到课外,从"教书"到"育人",从"核心素养"到"综合素养",希望从中获得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教养     
<正>我去听钱复和白先勇的讲座,两位先生差不多同龄,都是台湾有影响力的人物。钱先生西装领带,说的每个词都清晰准确。可能是做过"外交部部长"的缘故,他的语言极为得体。到底是"交往"还是"交流",是"相识"还是"熟悉",每个词都用得一丝不苟。白先生的身份是留美作家,却身着长衫。许子东先生评价他时用了一句话——"从百年中国内忧外患到百年中文内忧外患"。白先生对现代中文有一种忧虑,在  相似文献   

12.
"清空"是宋代词学发展的一个趋向,表现为词在创作上由运用才学到化用才学为"清空";词在理论上由无意为词到建立法度,然后再超越这些浅易的法度而走向"清空"。宋代词学实际上存在两种"清空":一是苏轼突破法度行云流水式的"清空",二是姜夔的那种蕴含着一定法度的"清空"。江湖词派所尊崇的姜夔式的"清空",与吴文英的"质实"在词法上有疏密之分,但不存在整体风格上的矛盾;二者前后相继,取长补短,共同承载着骚雅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新儒家中,唐君毅提出"性情的形而上学",牟宗三提出"道德的形而上学",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对中国哲学精神传统作一清理。从哲学史的角度来看,"性情"一词其实和"道德"一词是相对而共生的,反映了早期儒道两家对人性的基本认识。可以说"性情的形而上学"一直是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拟从早期道家的思想来讨论道家是如何体现出"性情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4.
赵丹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Z1):27-29
"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不过的汉字,如"下车","下山","下令","下货","下蛋","下结论"。从"下面(mian,轻声)"到"下馆子",从"下车"到"下乡",词义相去甚远,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意思?仔细揣摩,虽然各个词中的"下"意思大相径庭,但每几个词之间总有那么几分相似的地方。为什么会相似呢?此篇文章试运用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隐喻的特点,原型范畴理论来回答这两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牢笼"在产生之初是一个并列式动词短语,表示"包罗、包括",六朝时开始了词汇化进程,宋朝时成词。由宋至元",牢笼"经历了从动词到名词转变的过程,其词义、用法也随之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歌词有着悠久的传统。从"上古歌谣"开始,经"诗经""楚辞""乐府"到"唐声诗""唐宋词",再到"元明散曲""明清小曲",这些占据中国诗歌史大半江山的诗体自诞生之初,无论是以词入歌还是倚声填词,它们本身是以一种歌词形式面世,可见歌词同诗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是现代歌词的开端,白话新诗的诞生则给现代歌词带来新的生长土壤,但是从二十年代末起,现代歌词已经很少再从新诗吸取养分。文章将主要探讨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至二十年代末现代歌词同新诗的关系,以及现代歌词选择新诗入词的类型及原因,厘清现代歌词自诞生起至二十年代末间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7.
自唐五代至宋以来,"富贵态"俨然成为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重要的特征,李清照的《词论》肯定了秦观词中"专主精致",同时批评其"终乏富贵态",何为词中"富贵态"?结合李清照的创作实践得出:词中"富贵态"在于作品中情感的真挚深厚、作品语言的清新隽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灵动、立体饱满,是一种从形式到内容深度雅致。  相似文献   

18.
"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康理念经历着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深刻改变着我国卫生健康工作的各个方面,也必将对医学高等教育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我国的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应通过护理学专业、康养专业群以及公共卫生管理类专业的优化调整聚焦"全民健康",优化调整专业设置;通过培育学生坚定的职业认同感、精益求精的岗位胜任力和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核心素养",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构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一."以诗为词"——突破诗尊词卑的词论苏轼词的突出特点是"以诗为词",他"以词的躯壳而赋予诗的神气"。"以诗入词"是苏轼对词体解放的巨大贡献,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诗为词",简单说来,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语境中,"中庸"一词往往被视作"保守",甚至有"骑墙"的意味。至少,我们在课本上读到的"中庸",是一个不太好的词。就如我,中学时代也曾认为"中庸"是比较负面的。实际上,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当今的社会事实来看,"中庸"都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么简单。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中国统治者用儒家思想治世,中庸之道因此备受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