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中有篇贾平凹的作品《月迹》,描述的是一家几个孩童中秋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的是一群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力.以及他们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读完了作品,我心灵为之一震:孩童的童心童趣很可爱.而作品中的“奶奶”更伟大.她简直就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她在那个中秋夜晚为孩子们上了一堂非常有效非常出色的课.而这堂课正是我在近几年来新课改教学中苦苦追求构建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正>一、教材分析1.文本解读。《月迹》是贾平凹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者以充满真情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童年的一个中秋之夜一群孩子追寻月亮足迹的情景。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娓娓道来,充满了童趣和幻想。今天我们读来依旧倍感纯真与美好。"月迹"表面上是指月亮的踪迹,而月亮在文  相似文献   

3.
"意境深远"是考场作文的高境界,那么,高考作文怎样才能做到"意境深远"呢?注重画面的诗意美要精心描绘富有诗意的艺术画面。例如,贾平凹的散文《月迹》描述了三幅具有诗意的画面:一是孩子们在屋中盼月。二是在庭中望月。三是到河岸边寻月。在这宁静甜美的形象画面中透露出孩子们真挚、纯洁、天真而富有幻想的情趣,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热烈憧憬与向往。  相似文献   

4.
<正>一、多个角度析教材《月迹》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散文。作家从孩童的视角切入,以孩童盼月、寻月、问月和关于月的种种联想为线索建构文本,大量运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语言清新质朴,意境深邃,以儿童的心态、儿童的视角来描绘中秋夜的景象,整篇文章充满了童真童趣,把看起来最平常不过的事物写得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5.
<正>《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一篇散文,记述了作者在颐和园游春时与一群群天真烂漫的孩子相遇,孩子身上蓬勃的朝气扑面而来,于是,她对儿童和春天有了领悟。教罢此文,笔者感悟到:习作教学,也应该只拣儿童多处行。因为习作本就是儿童生活的真实再现,儿童情感的自然流淌。教师应该引导每一个孩子说实话,写趣事,抒真情。现就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1"《童年趣事》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是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言辞平实质朴,非喜非忧、非伤非怨的情绪萦绕其间,寻之无迹,品之有味,令人感怀,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童心、童真、童趣之时,也感受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一般来讲,正如生活中学生们往往更喜欢直接畅饮的碳酸饮料而不是回味无穷的茶一样,小学生对这种表达方法往往不容易深刻领悟。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鲁迅散文中的"贴着人物写"法,能用动作、语言等细节塑造儿童、少年形象,表现童真童趣和少年情怀;2.了解幽默的原理,并在生活和写作中实践。【教学现场】一、导入师:进入初中到现在,我们学过哪些鲁迅的文章?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  相似文献   

8.
台湾作家琦君的《春酒》追述农村既往的年俗、回忆儿时新年的趣事、遥想故乡已逝的欢乐——抒写一种消逝了的风俗、曾经有过的童趣、不会再来的幸福——陈年的"春酒",如今已然变得苦涩。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的《月迹》(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授《月迹》这课时,我力图贯穿“以读为本,品写结合”,加强朗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作者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在细腻品味的赏析中,感悟文中所反映的孩子们纯洁美好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的教学思路。通过一节课的合作交流,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阅读的主心骨就是要“读”,语文能力“读”是根本;一个人不管是在校学习,还是毕业后从事任何工作,阅读能力都是最基础的、最领先的能力。关于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语文的"场",为此,需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语文教学中体现出童真与童趣,让"童"成为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让"真"和"趣"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营养元素,这样就可以保证儿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在场。一、童真意味着基于儿童的立场教"真语文"童真意味着语文教学在儿童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语文教师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从儿童的角度去理解语文及语文教学。对于《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四年级的学生读此  相似文献   

11.
作文命题的要求一、命题要富有童趣.研究儿童的心理,留心儿童的生活,不难发现,他们幼稚、好奇、求异、任性.教师指导作文时命题就不能成人化、一般化,命题应力求富有童趣,不落俗套.如《猫》这个题目就应具体化为《馋嘴小猫咪》、《娇宝宝小猫米》、《懒胖胖小猫咪》、《争强好斗的小猫咪》等一组题目,供学生选用.这富有童趣的题目,一下便撩拨起儿童的观察、写作兴趣,那些可爱的小猫也就一个个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2.
识字教学,许多人认为研究头不大,不像阅读和作文教学那样有丰富的内容。其实不然,同样一课,同样几个生字,教者不同,效果迥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寓教于乐,寓识字于童趣之中 童趣是童心的外化体验,是儿童思维、认识、情感、品格的中集中表现。当儿童的情绪特别高涨时,就完全浸入兴趣与思维、兴趣与认识、兴趣与情感、兴趣与美感、兴趣与品格的融合之中,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学”与教师的“教”浑然一体。 例如:讲一年级第二册《蔬菜》一课的识字教学时,  相似文献   

13.
《童趣》是清代文学家沈复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饶有兴味的精美散文,作者在文中生动具体地再现了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作者写的这些童年乐趣,都是由观察“藐小之物”而得到的“物外之趣”。何谓“物外之趣”呢?“物外之趣”是人们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并从中得到乐趣。换言之,也就是因物而生成意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童趣》紧紧围绕一个“趣”字来布局构思。全文共写了三件趣事:第一件趣事是视蚊子如群鹤飞舞;第二件趣事是把丛草、虫蚊、土砾的“小天地”看成是森林、野兽、丘壑的“大世界”…  相似文献   

14.
在德育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标准的制定中,我们力求使我们所提出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使它富有“童心”“童趣”,是儿童所喜欢、所需要的。我们力求做到的是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使儿  相似文献   

15.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被人教版语文教材收录于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者从儿童的视角,将冬阳、童年、骆驼队勾画成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全文语言平实质朴而又充满童真童趣,流溢着作者对童年和故土的深切怀念,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要引导学生在体验童真童趣中提高审美、加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月迹》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一篇散文精品.文章记叙了一群幼童在中秋之夜盼月、看月、寻月、议月的经过情景,表现了孩子们天真纯朴、聪颖美妙、可爱的特点.对于这篇散文的教学和赏读,几乎无一例外地集中于一群孩子的童心童趣上,这当然是对的,因为它是本文表现的重点:但由于文本对奶奶着墨甚少,仅仅几十字而已,便都无一例外地忽略了这一形象的独特作用,这无疑又是偏颇的,因此有必要对奶奶的形象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整体把握 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童趣》.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厕,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心的童趣图。阅读本文,在掌握重点词句、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掌握作品的奇异想象力,感受人物稚气烂漫的童真童趣。  相似文献   

18.
<正>《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以儿童的口吻叙述,诗句清新、自然,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融入儿童情感。全诗虽无"爱"字,但却令每一个小读者自然地走进爱的主题,从文中充满童趣的字里行间体会到一名天真纯洁的儿童对盲婆婆那纯真的爱,具有真切、深刻的教育意义。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童趣,充分展示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基于我对文本的理解,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社戏》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小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生活经历。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更突出了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20.
儿童诗是一种两栖文体,它兼具儿童文学和诗歌的性质,以儿童化的语言姿态、儿童化的立场和视角、诗歌的艺术形式,表达儿童的情态与心声,使儿童性和艺术性成为儿童诗鲜明的特征,儿童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用诗歌语言给予儿童诗性的启蒙,用儿童化的语言情态烛照并启露童心,如何通过儿童诗的教学让儿童沉浸在文学的审美愉悦中?笔者认为在童诗教学中讲童趣、重诗意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