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分析和讨论了车载DC/AC变流器的结构、原理以及设计过程等。整个变流器由DC/DC变换器,DC/AC逆变器,辅助电源,以及各种保护电路组成。通过对DC-DC变换器原理的分析,确定了以推挽式变换器作为低压变高压的电路。本文设计的开关逆变器具有多种保护措施,如过压、欠压、过流、过温等,使得系统的可靠性高。由于逆变器工作于高频开关状态,所以本文研究的变流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斩波电源总体设计方案,首先介绍了Buck型降压斩波直流斩波电源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对直流源,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的设计,完成了对整个直流斩波电路的设计。建立了Buck型降压斩波直流斩波电源电路的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Buck电路进行了较详细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仿真波形与设计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1CMOS电路的电源电压 CMOS集成电路具有功耗低、噪声容限大、品种齐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逻辑电路设计之中。 CMOS集成电路按内部结构不同可分为标准型(如 4000系列、4500系列)和高速型(如 40H ×××系列、74HC × × ×系列、74AC × × ×系列等)。不同类型CMOS电路的开关速度、电源电压范围、输出电流都有很大的不同,标准CMOS的电源电压范围为3—18V,扇出系数为1;74HC系列CMOS的电源电压范围为2—6V,扇出系数为10。各种类型CMOS电路的推荐电源电压范围如图1…  相似文献   

4.
结实型谐振支路及其在软开关变换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结实型谐振支路实现软开关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 ,详细讨论了结实型谐振支路拓扑在软开关直直变换器和软开关逆变器中的各种应用 .结实型谐振支路可构成升降压软开关直直变换器、具有输出功率自动限制特性的隔离型软开关直直变换器 ,可实现部分串联谐振直直变换器功率管的零电压、零电流开关 ,可用于移相控制全桥直直变换器实现滞后桥臂功率管的软开关 ,可构成结实型谐振极逆变器和结实型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 .本文对各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实现软开关的条件进行了讨论 ,给出了实验和仿真波形 .  相似文献   

5.
普通熔丝对电路的过电流反应是较迟钝的,因而不能作为灵敏的保护装置,电子保护电路具有高速断流、恢复容易的特点,可应用于任何直流电路中作为保护装置。电子保护电路如图1,当K接通时,单向晶闸管3CT导通,直流电路导通,当用电量增大到超过它的允许值时,检测电阻R1上的电压大于0.7V时,晶体管BG导通,此时晶体管集电极c和基极b间的电压下降到低于3CT的维持电压,3CT关断,切断供电电路。元件选择:当电路两端电压≤100V时,BG用3DD15C,单向晶闸管3CT可用6A/400V。R1的阻值是根据电源所…  相似文献   

6.
以MOSFET作为主要功率开关管,应用于200 V输入的全桥逆变电路中,分析了电路的工作特点及MOSFET驱动电路的设计要求,以及针对开通关断过程所需的电气特性,设计了一种采用光耦隔离、IR2113控制的MOSFET高速驱动电路.实验结果证明了设计的可行性,测试数据和波形该MOSFET驱动电路具有电气隔离性能优良、驱动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目前该电路已成功应用在一台逆变器实验样机中,运行稳定.电路设计对IGBT等其他电压控制型功率开关器件的驱动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该文分析了开关型器件实现电力电子变换的基本原理,研究了直流/直流斩波电源的设计原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斩波电源,并给出了总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全桥移相逆变器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采用饱和电感拓宽零电压软开关范围的新型电路拓扑,采用TMS320LF2407A为核心控制芯片,实现了软开关电镀电源的全数字化控制,具有节能增效、可靠性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DC/DC变换器拓扑的逆变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传统的逆变器存在功率管直通和难以实现软开关的缺点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DC/DC变换器拓扑的逆变器 .该逆变器由一个组合的Buck/Boost直直变换器和一个桥式电路构成 ,前级变换器输出可变的直流电压 ,后级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输出 .该逆变器可以实现逆变桥功率管的软开关 .由于采用了能量反馈和单周期控制技术 ,变换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本文对该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和控制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电路仿真及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逆变器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STC单片机为主控芯片,阐述了用于光伏实验台的离网逆变器的软硬件设计及调试;描述了硬件设计,包括逆变电路、死区电路、电源电路、隔离驱动电路、输出滤波电路等;完成了软件设计,包括程序的编制与调试;最后将逆变器在光伏实验台上成功调试。  相似文献   

11.
晶闸管触发器是晶闸管应用中的关键环节。基于单片机晶闸管触发器能检测电流、电压、电阻等多种输入信号,输出适用于整流、调压、逆变等多种类型主电路和电阻型、电感型等多类型负载,实现一机多用,同时还应具有过流、过压、缺相、软启动等辅助功能。本文详细地阐述了触发器的硬、软件设计方法。此触发器已用于工业控制,结果表明:触发器触发稳定、控制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微逆变器可实现独立的光伏模组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极大优化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光伏能量转换,提供即插即用概念。光伏微逆变器在功率变换中,常采用高频变压器升压产生期望的输出交流电压,根据直流链配置可以分为直流链、伪直流链和无直流链3种微逆变器拓扑结构。微逆变器控制技术包括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技术、输出电流控制技术、孤岛效应侦测与保证技术等,且功率开关对于改善微逆变器的转换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彩色电视机开关稳压电源的模块化读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关电源的读图关键是了解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模块化教学是将电路以功能的不同进行分块教学。对于自激式开关电源,自激振荡就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稳压控制的实质是通过控制开关管的丹关时间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定,保护电路有过压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是通过电压取样和电流取样及保险电阻完成的,直流待机电路的方式有控制市电输入、控制开关管和控制行扫描电路,此外还有交流关机电路。  相似文献   

14.
韩峰 《鸡西大学学报》2008,8(2):108-109
中频电源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加热领域?新型晶闸管感应加热电源采用成熟的变频技术,由全控型器件构成串联谐振式逆变电路,解决了工频加热效果差和浪费电能等问题。中频感应加热电源采用IGBT作为开关器件,可工作在10HZ-10KHZ,具有功率调节范围宽、频率变化小的优点,适用于中小功率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非隔离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效率和减少漏电流,提出一种基于H6桥的非隔离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零电压转换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硬开关方式,引入了软开关技术,在高频主开关的直流旁路增加零电压转换电路,通过增加的辅助开关、谐振电容和谐振电感实现高频主开关的零电压的关断和开通。在仿真软件PSIM中搭建仿真实验模型,结果表明零电压转换H6桥的非隔离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能够有效的降低开关损耗,提高逆变器效率而且保持了更低的漏电流。  相似文献   

16.
晶闸管交流开关具有快速、能实现高电压大电流电路的通断等特点,所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交流开关,本文就用晶闸管作交流开关的几种电路进行探讨,并给出了相关电路图.  相似文献   

17.
神奇的电路     
无论多复杂的电路都是以简单电路为基础,最基本而简单的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如果电路具有测量功能,那还得安装显示测量功能的电表,我们常见的一些神奇电路就是通过一些部分的不同变化而形成的,下面仅初步谈谈利用开关的控制型电路和生活中简单的测量型电路.一、控制型电路最简单的电路如图1所示,只要闭合开关S,用电器就会工作,如果我们在开关处作一些变化就会变成各种各样的控制电路.现举一些简单的实例.1.手电筒开关手电筒开关有两种接通方式,短时间使用按下按钮接通电路,放手后电路立即断开;长时间使用推动滑键将…  相似文献   

18.
以TI公司LM5117芯片为核心器件设计了直流开关稳压电源,介绍该元件的外围电路的计算与设计,为设计同品质的开关稳压电源提供参考模板。所设计的电源具有功耗小,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稳压范围宽,稳压效果好等特点,在电子电气领域能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晶闸管交流开关具有快速、能实现高电压大电流电路的通断等特点,所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交流开关,本文就用晶闸管作交流开关的几种电路进行探讨,并给出了相关电路图。  相似文献   

20.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 .通常都说开关具有通、断电路的作用 :开关闭合 ,电路接通 ;开关断开 ,电路就成为开路 .实际上 ,开关所能起的作用远不是这么简单 ,本文通过实例就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作一分析 .1 .开关对电路的正常控制作用将开关与用电器串联接入电路 ,则开关就对该用电器起通、断电的控制作用 .如图 1、图 2中的开关S无论在串联电路 ,还是在并联电路中都是这样在起作用 .因此 ,串联电路里只需要一只开关已足够 ,而在并联电路里 ,则还有干路开关与支路开关的区别 .图 1图 2图 3例 1 将图 3中电路元件按要求连成电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