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周长的教学,重点是圆周率的教学。由于小学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圆周率的学习颇感困难。我们试用类比、演示、实验、讲解等方法,学生能很快理解和掌握这一常教。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让他们发现变化着的数量中存在着不变的因素。教学开始,教师说:“人的眼耳鼻口七孔称为七窍。一个人有10个手指7个窍。两个人共有几个手指几个窍?三个、四个…人呢”随学生口答,出示 10指,20指,30指, 7窍;14窍;21窍;  相似文献   

2.
教学与自学     
《庄子》有个有名的故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个故事用白话文说就是:南海的大帝名叫儵 , 北海的大帝名叫忽 , 中央的大帝叫浑沌.儵与忽常相会于浑沌之处 , 浑沌十分丰盛地款待他们.儵和忽为报答浑沌的款待之情,便一起商量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帮他凿出七窍吧."于是,他们每天凿出一窍,凿了七天,浑沌也就被凿死了.  相似文献   

3.
刘关军 《师道》2010,(11):45-46
一个小学教师,是不必谈什么“术业有专攻”的。我是说,小学教师首先得是通才——有时候,你不得不被逼成为“万金油”型的教师;当然,你最好还要有跳出学科看教育的勇气,高屋建瓴,往往可以发现许多被遮蔽的常识。“一窍通时百窍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4.
教学与自学     
《庄子》有个有名的故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个故事用白话文说就是:南海的大帝名叫儵 , 北海的大帝名叫忽 , 中央的大帝叫浑沌.儵与忽常相会于浑沌之处 , 浑沌十分丰盛地款待他们.儵和忽为报答浑沌的款待之情,便一起商量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帮他凿出七窍吧."于是,他们每天凿出一窍,凿了七天,浑沌也就被凿死了.  相似文献   

5.
幽默     
一窍不通有一富翁,儿子愚笨,花大钱请了一位名师教儿子念书。一年过去了,富翁询问儿子的学习情况,名师说道:“七窍通了六窍。”富翁很是高兴,付了学费让名师回家过年。家里来了客人,富翁总用名师的话来夸儿子,终于有位来客惊叹道:“一窍未通啊!”口香糖飞机起飞后,一位空中小姐给旅客发口香糖。“你太客气了,这口香糖干什么用?”一位第一次乘飞机的旅客问。“为了使你的耳朵不嗡嗡作响,先生。”飞机着陆后,这位先生对空中小姐说:“这口香糖真管事!现在你能帮我把它从耳朵里取出来吗?”扛桌子告状张三到李四家闲坐,见桌面…  相似文献   

6.
凿浑沌     
南海之帝为僚,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  相似文献   

7.
混沌之死     
《小学生》2005,(10)
讲故事:南海之帝叫做倏(shu),北海之帝叫做忽,中央之帝呢,叫混沌。这个倏和忽,经常相会于混沌的地盘,每次,混沌都非常热情地款待他们。倏和忽非常感激,想着报恩,就商量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和呼吸,唯独混沌没有,我们就来为他凿开七窍吧。”于是,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七窍成的时候,混沌当即死去了。  相似文献   

8.
两千多年前,庄子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很久很久以前,中原大地的君王名叫混沌,混沌者,顾名思义,既没鼻子也没有口眼。一次南海之王与北海之王逛到混沌的地盘,混沌热情招待,两王感动不已,一定要予以报答,想来想去决定为混沌凿上七窍——一天一窍。结果第七天混沌身亡。  相似文献   

9.
一、“浑沌”原型的追寻庄子《应帝王》有则“浑沌之死”的寓言: 南海之帝为攸,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攸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攸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相似文献   

10.
倏、忽与浑沌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①。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②,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相似文献   

11.
凿浑沌     
《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2010,(11):75-76,49,85,86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绦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绦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曰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相似文献   

12.
通才与专才     
如果将人才分类,有人会说:分两类,通才和专才,但究竟什么是专才,什么是通才,并没有一个清楚的界限。在现代人才的培养基地——大学里,一个普遍的观点是:计算机、英语、通讯等这类面比较窄,学得比较深、比较精的专业的学生,是将来的专才;对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中开课范围极广的专业,十有八九是未来“七窍通六窍”的通才。  相似文献   

13.
有趣的“7”     
A一个星期是七天 凸赤橙黄绿青蓝紫共七色 么木、金、土、日、月、火、水为七③ 八人的头部有七窍:眼耳鼻口凸昆虫有七星 七 有 大 有莲具 塔 药叫玩 宝 草﹂力 代。 中花智 古七 凸 枝么 板八 成虫 一 巧 建瓢 叶 七 都有趣的“7”@于志洪  相似文献   

14.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地为浑沌。倏与忽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应帝王》是庄子以寓言来讲帝王为政思想的名篇。大意是:为政之道在于无为,在于顺应人之本性,不可横加干涉,因为“有为”有时反而不如“无为”。 《庄子·应帝王》  为政治国如此,教育不也如此吗 ?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当然也就不可能有两个相同的学生。“一娘养九子,九子不一般”。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有时某些个体的个性是很出人意料的…  相似文献   

15.
“七”是一个不起眼的数字,却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身体,明显地带有“七”的印记,人体有“七窍”,即耳、目、口、鼻七孔。喜、怒、哀、思、悲、恐、惊,在我国医学里被称为“七情”。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说人到了七岁,大脑发育减慢,智力空间就很难再进一步拓展。自然界中也随处可见“七”的身影,天空中的星座有许多都是由七颗小星相连的,如北斗七星就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颗星组成。昴星团是金牛座中的疏散星团,用肉眼可以看到六七颗星,因此又名“七姊妹星团”。雨后的彩虹也是由红、…  相似文献   

16.
庄周 《现代语文》2004,(4):10-10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於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相似文献   

17.
“是——“     
“是--“同学们又一次有气无力地回答物理老师.   不知怎么回事,物理这门功课就那么难,什么运动的静止,什么匀速直线运动,什么声音的传播,这一切的一切对我们来说差不多可以用“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来形容.   ……  相似文献   

18.
“是——“     
“是--“同学们又一次有气无力地回答物理老师.   不知怎么回事,物理这门功课就那么难,什么运动的静止,什么匀速直线运动,什么声音的传播,这一切的一切对我们来说差不多可以用“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来形容.   ……  相似文献   

19.
释空     
“空”字从穴,本义当为孔穴。《说文》:“空,窍也,从穴,工声。”段注:“今俗语所谓孔也。”《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钩、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蚁附、轒辒、轩车。”《韩非子·喻老》:“空窍者,神明之户牖也。”“空窍”即孔窍,指耳、目、口、鼻。《史记·五帝本纪》:“舜穿井为匿空旁出。”司马贞索隐:“(空,)音孔。”《汉书·张骞传》:“然骞凿空。”颜注:“空,孔也。”空的孔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中表示人体各部位的词语称为人体词语。“眉”“眼”在人体头部是最动人的器官.是重要的人体头部器官部位的名称词语。汉语言的语言思维是一种具象思维,“眉眼”族词汇摄取形象的范围极其广泛。基于人们对生活的独特视角,或取象于动物、或取象于自然物。有的是源自于文学、历史典故的概括,有的来自佛道经典等。但是无论何种物象,都浸润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它们是汉语中的一种典型的文化词语。离开独特的民族文化环境,是无法加以正确理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