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身份是基于多元文化的诉求,在批判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普适性基础上提出的差异公民身份。它以族群差异为基点,强调少数族群的特殊权利和对族群的文化认同,培养公民的多元文化身份。多元文化主义强调公民的差异性和多元文化身份,但不排斥公民的统一性和国家公民身份。所以,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需要处理好平等与差异、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族群的多样性,又保持国家认同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基于文化同质性预设的民族国家构建策略,使少数族裔、原住民等少数文化群体深陷同化与边缘化的困境之中。威尔·金里卡在反思现代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少数族裔为主体、以社会文化为认同、以差异公民身份为内容、以民族联邦为制度保障的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身份思想。他试图克服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的理论局限,实现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当代转向。  相似文献   

3.
正义问题是当代政治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无论政治学、伦理学或是社会学都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西方国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而当代多元文化主义对此问题给予了不同的回答。文章主要从多元文化主义者对公民权利与集体权利、文化差异与普遍价值、简单平等和复杂平等等几个方面探讨入手,分析其中公民身份与文化身份之间的张力,指出西方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逻辑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艾丽斯·杨的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资格观与公民教育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时代,一体与多元成为世界发展的两种趋势.以艾丽斯·杨为代表的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思想在20世纪末以来已经成为世界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一个令人注目的亮点.普遍与差异、同质与异质成为多元化时代公民教育不可忽视的两组矛盾.  相似文献   

5.
身份、差异与认同:当代多元文化主义的公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族群身份是当代多元文化主义的核心概念,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公民身份.针对自由主义的普遍公民观,多元文化主义提出差异公民观,在承认公民平等权利的基础上,强调族群差异的公共性,同时,主张族群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必要前提,国家认同是族群差异的精神基础.对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多元文化主义倡导积极国家观,认为国家应在保障少数权利方面有所作为.差异公民观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差异政治观,对当代多族群国家的族群政治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的种族、民族、文化、语言和宗教的多样性随着新移民的到来不断丰富.这也给公民身份和公民教育这两个概念带来了新的挑战.此研究指出民族国家(nation-states)建构既能适应新人口群体又能保证国家统一之新理念的必要性.文化多元的民族国家需要在统一性和多样性中寻找平衡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民族、文化、语言和宗教多样性给公民身份带来的挑战,并强调应该通过改革公民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同时具有明显的文化、国家、地区和全球身份,还能获得参与到公民生活申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7.
公民身份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从古希腊至今公民身份经历了历史和国别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古典共和主义公民身份和自由主义公民身份两种范式。现代公民身份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影响因子的不同组合,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公民身份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其中也经历着不同的批判和反思。总体来看,现代公民身份是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微观视角的文化因素不容忽视。我国受封建等级统治历史影响,公民社会萌芽较晚,梳理公民身份的历史演变对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由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在平等观上的分歧是其争论的一个主要内容,自由主义在平等观上追求权力平等与起点平等。而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这种超越差异的普遍平等观并不能实现事实上的平等,反而在现实中造成了新的压迫,从而主张用"差异政治"来弥补普遍平等的不足,以实现真正的平等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公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参与的、积极的加拿大人。相互尊重应被视为多元文化社会中加拿大人的基本素养”。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特别是对相异文化的欣赏、包容和尊重,通过文化的相互尊重为文化间的互惠合作提供重要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世界公民教育是在共同的国家认同的前提下对族群身份的认同方式,实现在统一中尊重多元,在多元中追求统一.世界公民教育必须倡导平等、尊重、宽容和理解的价值观.我国的世界公民教育应该是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意识形态统一的前提下,寻求族群认同和差异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公民是享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共事务的权利的人:这是公民定义。公民应该是具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能力的人:这是公民身份或公民资格。一方面,根据政治权利的平等原则,每个国民都应该享有政治权利,都应该享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的政治权利;另一方面,根据人作为政治动物之本性,每个国民都具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的政治能力:实在的或是潜在的。因此,每个国民便都应该具有公民资格,都应该成为公民,都应该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对于那些不具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能力,而仅仅具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的潜能的国民,政府负有通过公民教育而使这些国民具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能力的责任:保障每个国民的政治潜能得到实现乃是国家的义务和国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多元文化主义主张文化多样、民族平等和少数族裔的权利补偿。多元文化主义的支持者认为多元文化主义可以保存民族文化,可以提高国家的文化竞争力,可以缓和错综复杂的宗教矛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少数民族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缓和民族矛盾。多元文化主义的反对者认为多元文化主义会削弱共同理念,可能导致民族分离主义,有将社会问题简单化的倾向,掩盖了一些实质性问题,其思想基础存在理性缺陷。  相似文献   

13.
多元文化教育与公民的多元文化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的伦理态度和行动方式是重要的公民品质的内容,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与文化的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相互学习、相互欣赏,是多元社会中的公民应当具有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多元文化意识和文化发展能力,应该是公民公共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多元文化教育不仅反映了对少数族群的文化的认可的政治价值的诉求,更重要的是把多元文化的共生和共存放置在积极的教育追求上,通过教育不仅实现文化的发扬和发展,而且养育多元文化的伦理关系和公民人格。培养公民的多元文化伦理是教育文化建构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是当代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两个学派。当代政治哲学有着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自古希腊以来,政治哲学就是西方思想理论的重镇。自从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以后,当代西方形成了对于政治哲学研究的热潮。对于当代政治哲学的诸多问题的争论,由于其理论视域与方法论的不同,从而形成了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两大阵营。两大学派在有关自我、共同体、正当与善、正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分配正义等方面的争论,可看作是当代政治哲学在其基本倾向上的全面展开,这些论题构成了当代政治哲学的基本论题域。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公民与公民教育理论受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个人身份的复杂性的挑战,全球化进程与多元文化诉求之间形成强大的张力,使得人们必须重新审视公民资质和公民教育观.因此,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A·班克斯教授提出了变革公民教育的一系列主张.承认、理解和尊重群体差异性和文化权利是其公民资质观的主要观点.在包容、和谐的课堂环境中习得和构建起新的公民意识是其公民教育思想变革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60年代起,多元文化主义一度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整合少数族群的政策取向,多元文化教育也随之兴起.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主义无论作为理论还是政策实践都受到批评,由此逐渐衰退.多元文化主义的衰退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化多样性教育的目标由此转变为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公民,公民教育相应加强,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则成为文化多样性教育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社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国家的公民构成多样化不断冲击着民族国家原本稳固的社会情感基础。这些文化群体在相互碰撞、融合过程中发生的冲突和对抗加剧了人们对于国家秩序和团结的担忧。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下,对于国家认同和归属的情感显得有些复杂。现代民族国家需要公民教育的整合功能,以强化公民的情感联结;现代民主国家需要公民教育的民主化功能,以实现公民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因此,现代国家必须找到一条与它们的新角色相一致的社会团结和凝聚的新途径和基础。多元文化主义思想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之间是相望互动的,从公民身份观念地演化可以透视出公民教育的实践走向.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文化公民身份观念应运而生,并逐渐在西方众多国家兴起.这牵连出了英美现代公民教育中的诸多文化议题,公民教育实践需要在民族性与全球性、民主性与多样性之间保持适当地张力与整合.在这场“漫长的革命”中,英美现代公民教育正处于文化转向的过程之中.所谓“文化转向”不是一种视文化为全部内容和终极目的的教育形态,而是平等的凸显文化维度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教育和美国的文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兴起多元文化主义及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同传统思想的斗争。前者要求在文化和教育上更多地体现多样性,体现少数种族和妇女等弱势群体的文化和价值观;后者则强调文化的统一性,认为多元文化主义及多元文化教育会导致美国社会的分裂。九十年代前后美国各界围绕文学教学中改革和反改革的争论实质是其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公民身份认同意味着公民对共同体表示赞成和接受,而共同体则构成公民表示忠诚、寻求归属感的对象。离开共同体,公民无法成为政治法律保护的对象,也就丧失了公民身份。因此,共同体使得公民身份成为可能,同样,也使公民身份认同成为可能。面对全球化的发展对公民身份认同提出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实现地域因素与全球化的统一,我们应该从保障人权的角度来重新建构世界公民身份,以全球治理方式来应对由公民身份产生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