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栏目主持人的话]围绕"权利"与"德性"展开的对公民概念的现代阐释,在西方学术史上集中包含在自由主义的公民理论与共和主义的公民理论中。这两种思想传统对现代公民观念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两条线索:一是各自对公民观念的创发。相比较而言,古典共和主义的公民观念虽然历史更为久长,但以权利为核心的自由主义公民观念却是近代以来直至今天西方社会的主导观念。构成第二条线索的是两种公民理论间的相互批评。它们的争论为我们揭示了公民观念发展中的种种分歧与困难,两种公民理论也因相互争议而相互激发、彼此推动,构造出现代西方公民观的真实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古典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古典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转型阶段、现代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和当代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在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公民德性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具体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回顾和反思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把握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建构我国公民德性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古典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古典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转型阶段、现代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和当代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在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公民德性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具体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回顾和反思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把握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建构我们国家的公民德性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民身份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从古希腊至今公民身份经历了历史和国别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古典共和主义公民身份和自由主义公民身份两种范式。现代公民身份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影响因子的不同组合,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公民身份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其中也经历着不同的批判和反思。总体来看,现代公民身份是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微观视角的文化因素不容忽视。我国受封建等级统治历史影响,公民社会萌芽较晚,梳理公民身份的历史演变对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5.
思想是社会历史的印迹。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对公民概念的不断深化,公民思想也经历了古典共和主义、新共和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不同的思想流派,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相应地也表现出不同的公民教育思潮,引领着公民教育的实践。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不同公民思想流派的梳理,厘清它们的差异和变迁以及对公民教育实践的影响,从而汲取相应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公民美德与共和——共和主义的视角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共和主义的视角看,包括勇敢、奉献、雄辩、审慎和爱国主义等几个主要方面在内的公民美德是公民自觉服务于共和国公共利益从而实现公民自由、共和、自治理想的品性和能力,因此可以说没有美德就无所谓共和;相应地,通过公共教育、公民参与、良法之治等多种方式加强公民美德供给,使人们成为好公民,也历来为共和国高度重视。共和主义关于公民美德与共和关系的阐释,不仅有助于我们改进对公民美德内涵的理解,加深我们对公民美德重要性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优化我国公民教育的目标,丰富和改善我国公民教育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公共精神是中西方各自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时的共同指向,其内涵包括独立自由个体的主体意识和超越私人性的公共意识两方面,而在导向公共精神时中西方采取了不同向度。西方主要以权利向度导向公共精神,中国则从德性向度修养公共精神。在当今中国培养公共精神的公民教育中,应该注意权利和德性两个向度的统一,使公民具备公共生活的权利主体性和道德主体性,培育出健全和牢固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杰斐逊的共和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杰斐逊既继承了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优秀成果,又为古典共和向近代共和发展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共和主义思想,成为共和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力图制约权力来保障公民的权利,通过公共教育的推行来促进公民的民主参与,与古典的共和主义思想有着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公民思想在西方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流派,不同流派对公民认识不同,公民教育侧重点也不同.共和主义公民教育强调公民道德培养,自由主义公民教育强调公民权利启蒙,社群主义公民教育注重公民的社群认同,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注重多元文化的承认.当代各种公民教育思潮在发展中相互批判和相互吸收,逐步放弃极端立场,向中间靠拢,努力在张力中寻求平衡与弥合.这一趋势为我国今天开展公民教育提供一种思想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共同体主义是补充与完善西方自由主义的重要政治哲学思潮.西方共同体主义深受古典哲学思想影响,认为政治是一种远离暴力和强制的、通过理性对话实现的、为普通公民所普遍积极参与的公共存在状态.在自由问题上,西方共同体主义坚持处境化自由观,倡导在与有意义的他者的承认关系中达成自我实现;在民主问题上,西方共同体主义提出积极培育现代公共领域以实现社会民主与政治民主的协调互补;在权利问题,西方共同体主义反对剥离善性的空洞权利观,主张呈现权利要求背后的道德根源由此维系权利共生的社会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11.
公民伦理是西方文化语境的产物,西方自古希腊以来萌发的民主到启蒙之后确立为人的主体性和公民社会的权利向度。公民伦理的自主和平等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以权利和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利伦理,是以现代政治同家为背景和基础的公共道德。当代中国建构公民社会和培养公民伦理,应发展公民作为公共生活主体的权利主体性与道德主体性。在公民教育中以权利向度启发公民作为公共主体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2.
社群主义作为当代西方主要的理论流派,对公民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理想的公民是具有社群价值认同和德性的人,这种公民主要通过社群文化的探索和社区服务来培养。  相似文献   

13.
李海燕 《中国德育》2015,(23):28-31
现代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是公共精神的培养。从社群主义的视角,探讨整合东西方现代化利弊、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精神的现实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以保障个人权利为出发点,通过法治建设、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确立公民的主体地位,提高公共意识、公共关怀和公共参与。  相似文献   

14.
公民教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当代西方公民教育思想主要形成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流派: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社群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本文通过对这四个流派的简要梳理,审视其公民教育的核心理念,以期对中国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史学界的主流学说长期认为,自由主义理论是近代西方革命与政体的思想基础;但当代“共和修正派”在复兴古典共和主义时,论证了共和主义是近现代英美政治思想起源和发展的基础。这引发了一场关于近代西方革命、政治思想中主导理念的大论战;总体上看,共和修正派居于下风。争论的实质是两派争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和话语权。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提出了公民对自由权利的需求,共和主义找到了实现自由的政治体制——共和制;自由是目的,共和是方法.自由需要在共和制中实现,不可脱离共和制。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性之产物的自由主义,尽管为个体自由权利的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同时却造成了自我与共同体、自我与他者的分离,使自我成为一种"无负担性的"和"占有性的"存在者,导致了自我归属感的匮乏,阻碍了自我德性的提升。当代社群主义力图通过对自由主义自我观、社群观和德性观的改造,来建构共享式的人际关系和提升个体的德性水平,以此解决当代西方社会面临的认同问题。社群主义的理论努力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其中潜在的危险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7.
从概念史和实践史两个方面来考察,"国家"一直是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同时也是各种政治思潮聚讼不一和争论不已的话题。区别于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观、国家主义的全能国家观和无政府主义的国家无意义观,共和主义基于公共精神和公民美德的诉求,以及公民关于好生活观念的多样性现实,公共性和政治性应成为共和主义国家的基本属性。这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共同体对个人的先在性,另一方面突出了公民参与在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价值。共和主义国家观是对已有国家观念的重大补充,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产生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潘希武在《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7期撰文指出,西方道德教育的现代性境遇在于它放弃了古典德性教育中人性卓越的要求,把教育内容转变为公民教育,做一个公民而不是一个“好人”成为现代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降低道德的目标,道德规范成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从而建立起以规范为主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麦金太尔认为现代西方社会道德衰退的根源在于启蒙运动以来对亚里士多德德性传统的遗弃,因此他用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在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基础上,引申出“实践”、“内在价值”、“整体性”、“传统”等重要概念,建立了他所期待的历史的、多层次的现代德性论。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让德性重新占据社会生活的中心,以拯救西方社会道德危机是麦金太尔一厢情愿的努力罢了。但不能否认,其现代德性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惠 《中国德育》2014,(2):6-10
在西方,公民概念的主体成员、权利内涵、地理外延随着历史不断地演变。在主体成员方面,公民由最初的少数特权阶层逐渐拓展为全体国家成员;在权利内涵方面,公民从单一的政治权利发展为多元权利;在地理外延方面,突破疆界限制出现了超国家的公民概念。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完整的当代公民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