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期,西方传统的艺理论有如下四个传统:在艺与世界的关系上,有所谓“镜”的传统,即模仿-再现的传统;在艺与作家的关系上,有所谓“灯”的传统,即强调激情-天才的传统;在艺与读的关系上,有所谓“教化”的传统;而在艺作品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上,则有追求和谐、优美的审美传统。这种论传统形成了西方艺术自己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艺复兴时期“艺术三杰”塑了风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达·芬奇塑的人物形象具有男性美和女性美的特征;米开朗基罗作品中人物形象具有豁达、广阔、强壮、刚毅的特征;拉斐尔在他的画中则充分集中地体现了人间女性所有的美德。  相似文献   

3.
艺复兴时期美术和巴洛克美术是外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西方化史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本用有关绘画的成对的阐述分析的概念(如“线条风格”和“彩绘风格”,“平面性”和“退缩性”,“封闭式”和“开放式”,“多样性”和“统一性”),进行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在自己的一系列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看法。他推崇一见钏情的爱情模式;反对爱情中含有功利性目的;主张在爱情生活中要宽容,因为嫉妒往往会招致灾祸;认为人们应当遵守“爱情秩序”,反对人们越轨。但作为一个艺复兴时代的人主义,尽管莎士比亚思想中有较多的进步成分,却没能最终突破门第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几个持不同文化观的知识分子群体:“全盘西化派”主张抛弃传统,使中国文化脱胎换骨;“中体西用派”试图弘扬东方学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新青年》派”则通过“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来致力于创造“第三新文明”。他们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开启了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艺术社会观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美学和艺理论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艺术社会学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入世”精神指导下,提倡艺为社会,艺为人生的艺术观,把艺作为现实政治伦理目的工具;道家在追求“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人生境界时,把人生引向审美和艺术;禅宗则是以宗教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生艺术化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8.
艺复兴时期,“人的觉醒”带来了人性的张扬,同时也出现了人主义的困惑以及人类对感性与理性的两重追求;在迷惘与困惑中,人类经历了忧患与反思之后,“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新的伟大”。  相似文献   

9.
浅谈“小康”概念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是一个具有历史属性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它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我国古代的传统农业社会中,它反映的是一种衣食无忧、安康和乐的小农生活理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余年里,它与工业化进程中对物质生活满足的追求是分不开的;而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小康”则体现了知识经济社会对政治、经济、化全面进步的要求,是一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艺的一般属性并不能把艺与非艺划分开来。将艺与宗教这样有着同一性的意识形态加以比较,确定其分野,可以更好地揭示艺的本质。艺与宗教在人类童年时期是同一的。艺与现代宗教也有着某种同一性。原始宗教在发展中失却了进取精神,成了否定人的本质的力量;原始艺术在发展中纯粹的幻想形式中走出来,以更积极的姿态确证人的本质力量。宗教的实质是宣扬上帝创造了人,体现的是人被神控制的精神;艺术的实质则表现人是世界的造物主,它体现了人追求自由的精神。这便是艺术与宗教的基本分野。  相似文献   

11.
一、两人对艺的本质看法不同:1.孔子将艺术与“善”相联,柏拉图侧重谈它与“真”的关系。2、艺术形式在孔子处只获得附庸身份,柏拉图则从本体论角度凸显其独立性。3、孔子提倡“表现论”艺观,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摹仿”。二、两人都对艺的社会作用予以关注。但一个从仁学出发肯定情感,肯定艺术;一个依据理念论而否定情感,否定艺术。三、孔子“为人生而理论”,柏拉图除此之外也“为理论而理论”。由于中西化精神的不一致,他们的思想在理论形态和特色等方面都体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2.
论西欧中西纪后期的知识氛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四个方面探讨西欧中世纪后期的知识氛围问题;其一,城市兴起后出现知识分子阶层,知识活动逐渐频繁;其二,兴办各类学校和图书馆,化教育得以复兴;其三,统治开始尊重知识,采取措施发展化教育;其四,教会人士、人主义和市民都认同知识的价值,热情追求知识。事实说明,中世纪后期西欧的确有一种良好的知识氛围,这 为艺复兴运动和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创造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易灿辉 《现代语文》2006,(11):12-13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其基本内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我国古已有之,孔子、孟子、苟子、董仲舒所倡导的仁义礼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一。直成为了我国封建时期教育的理想追求。在西方,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体现是在艺复兴时代,人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近代人本教育观念和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石。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等许多教育家,尽管各持其说、各成一派。“但贯穿近现代两方教育思想的依然是自艺复兴延续而来的人本观念”。人本主义教育观念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从丢勒绘画艺术同意大利艺复兴艺术邂逅后,接触到新时代绘画样式和人主义的精神,开创了德国的伟大的艺复兴绘画运动。说明了一个民族的化艺术有必要同其他民族的优化的化艺术保持交流才会给本民族传统化注入新鲜的活力,创造出新时代的艺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本表述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开始了伟大的民族化复兴,这既是今后几代中国知识分子肩负的重任,也是其精神支点。新楚辞学的建构必须在这化复兴的大趋势、大背景下进行,由此促使它对传统楚辞学的全面超越:化复兴将从三方面对先秦化重新认识,新楚辞学则将以典籍、考古、民俗“三重征据法”建立起基础材料层面的三支点结构;化复兴将对传统化深层次的如爱国精神、人精神等层面进行反省,新楚辞学则将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人格精神的建设中起重要作用;化复兴将使中华化与西方化在碰撞、交流、融合中,共同寻求一种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世界性化氛因,新楚辞学则将在成为世界性学问的过程中实现两个“互动”——与有中国特色的学理论、“世界性学理论”的建设“互动”。  相似文献   

16.
王充的艺思想的实质是边缘化的艺现。他的“痰虚妄”恰恰弱化了艺的审美性;他反对模拟、主张创造的原旨含义与艺思想的发展并没有直接联系;他对“”和“质”关系的理解有局限性,同时又是泛化的。因而他不足以称为是一个艺思想家。从学理上讲。现代人夸饰他的艺思想,乃误读所致。  相似文献   

17.
信用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信用化已经与社会的现代化不能完全相适应,所谓儒学重建或复兴传统诚信化虽然有着重大的化复兴的意义,但却不能有效解决今天所有的信用问题;其二、在中国信用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中,中国传统诚信思想仍然是今天现代信用化建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伦理思想资源。现代信用化的伦理学基础不同于传统理想化的“诚”,而是更加务实的“正当”和“正义”概念.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的正当性以自觉接受社会共同利益界限的限制和约束为前提条件。加强信用立法、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是现代信用化建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加缪的思想中,“荒谬”和“反抗”是一对中心概念,前概括了他对人在世界,存在面前无能为力的清明意识,是对西方艺复兴以来那种关于人的力量自信观念的一种解构,后表明了面对如此存在的人应该具备的积极人生态度,即西西弗斯的方式,又是对传统人思想中关于中的尊严,人性道德追求的一种继承和现代阐述。在现代虚无主义的浪潮中,加缪的思考是对价值人生的一种坚持,同时也是对20世纪精神思想领域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学养深厚、视野开阔的陶西平先生梳理了当代世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向,令人耳目一新。董奇先生、杨绛先生则直逼“价值观”这个根本,阐释或描述了“什么教育是好的教育”;另外三篇分别反思了民族复兴复兴什么。教育是如何发生的,谁有资格做“灵魂工程师”,从本源和发生学意义上思考教育的真谛。本栏文章从不同侧面回应了习近平同志指出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艺性与科技说明,要以阅读理解科技说明部分为阅读目的。艺性的描述或虚幻的故事,旨在寓“科”于“艺”,激起读兴趣,以普及科学知识。阅读中要重点指导学生透过艺性的描写,迅速把握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及其他特征。要看到生动的比方,在于说明什么;有趣的诗,是从什么角度引述的;虚幻的故事,揭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等等。应当明确,艺性的描绘,或以幻想编织的故事,是以“科学”为灵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