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诗歌教学应该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体会和感悟能力,诵读和涵泳是诗歌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诵读和涵泳是确保诗歌教学有效性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是提高诗歌教学有效性的妙方。  相似文献   

2.
朱熹《论读书诗》中道:"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细思量。"所谓"涵泳工夫兴味长",即咀嚼回味,慢慢地品味诗的悠长韵味。诗歌语言大都含蓄隽永,用字内涵丰美,要对诗歌字斟句酌,反复玩味,才能悟出其中的意趣。因此涵泳是鉴赏诗歌的基础。由于诗歌的跳跃性强,艺术空间大,读者必须抓住意象,通过联想、想象去创造形象(意境),因此诗歌的教学与叙述类作品不同,  相似文献   

3.
涵泳的方式能促使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整体、反复的体会,令学生获得对作品的深层次把握,触及古诗词的文化特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多元涵泳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必须要促使学生在涵泳时心无旁骛,集中精神、心怀敬意地阅读;必须要促使学生在涵泳时进行多元思考,尝试对古诗词进行价值判断;必须让学生在涵泳时心情愉悦,促使他们滋养性情。  相似文献   

4.
综观高中语文教材,真正对学生提出较高层次文学鉴赏要求的是诗歌。诗歌是文学之母,是“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美的艺术形式”(亚里士多德语)。关于诗歌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体验、心灵共鸣和精神陶冶。”诗歌以其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审美性等特点决定了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5.
韩亚林 《学语文》2023,(2):66-68
古典诗歌教学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直备受关注。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不妨从古人那里汲取智慧,以古代诗论为理论源泉和方法指南,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以《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为例,古代诗论观照下的古典诗歌教学策略为:知人论世,走近诗人;吟诵涵泳,感受诗韵;联想想象,品味诗境;设身处地,体验诗情;咀嚼玩味,欣赏诗艺。  相似文献   

6.
情感体验是诗歌教学的灵魂,教学中,可采取诵读涵泳、介入体验、知人论事、把握意境等方法和途径,引领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情境中,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诗歌教学过多地看重意象体悟式解读,即从诗歌呈现的意象入手,让学生沉浸其中。反复吟咏,细细体味诗中的意境,从而参透作品,获得审美享受。这一方法虽然建立在中国传统的诗歌审美方式之上,重在践行古人所谓“涵泳”之说,但是。这种“涵泳”之法。对于尚缺乏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学生来说。常常陷入欲“深”而不达、费时又费力的窘境。加之眼下的课堂教学任务太重,要求学生掌握的信息量太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能促使高中生更好地鉴赏古诗词,提高鉴赏能力。根据期待视野理论,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个性化解读;利用召唤结构理论,能让学生在涵泳中体会诗歌语言之美;利用视野融合理论,能令学生填补诗歌空白,产生联想和想象。  相似文献   

9.
肖体长 《教师》2015,(6):31-32
针对目前中学语文诗歌的教学没有美感、缺乏整体教学观的现状,提出以“读”为主的诗歌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去涵泳诗歌的情感美、意境美、音乐美和语言美,从而体味诗歌的原汁原味,获得审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正>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抒情言志。“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质,体现了语言有限与语义无限的辩证统一。诗歌文体这种语体与语义矛盾统一的独特性,决定了我们的诗歌教学必须有别于一般阅读教学。只有循体而教,凭借语体层,徜徉语象层,抵达语义层,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及诗歌精神滋养,进而涵泳诗心,方可发挥诗歌文本在教材中独特的育人功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引导孩子静心默读、潜心涵泳,教学中,我们通过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培养良好的默读习惯,确保充分、高效默读;通过引导孩子在"质疑问难"、"比较品评"、"激活想象"以及拓展资源中默读感悟,循序渐进地提高孩子默读涵泳的能力;通过即时恰当的口头评价和大张旗鼓的星章评价,将默读涵泳的信心还给孩子。  相似文献   

12.
<正>"涵"在《辞海·词语分册》中的解释是"沉浸";"泳",就是游于水中。"涵泳"一词,在左思《吴都赋》中就已有"涵泳乎其中"的应用。"涵泳"本是我国古代母语教学中独具魅力的一种基本教学方式。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就是把"涵泳"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提出:"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经过世代相传又能够因时而变的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其共性的指导意义,那么,如何在今天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涵泳"呢?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学经典的重要一部,我们尝试把《诗经》中的部分篇目引入小学高年级的课堂,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中华民族几千年语言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在品读中,领略古人用语的精妙;在涵泳中,揣摩诗歌中的画面和意境。  相似文献   

14.
童诗语言优美,情真意切。儿童都喜欢诗,喜欢读诗,对于刚刚接触诗歌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读诗、品诗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教师可从局部和整体两个方面构建诗歌意境;让学生在真实和想象中同诗歌进行对话;在"放手"与"牵手"间,让学生在诗歌中徜徉。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国母语教学传统经验这个宝库里,"涵泳"作为一种基本教学方式,因其符合汉语言特点、规律而存续了数千年之久。把"涵泳"与"语文"直接关联,从"涵泳语文"的独特视角,在当代小学语文教育园地开展实践研究,既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理性认同,又是现代汉语学习的明智选择,更是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自觉追求。一、涵泳语文的基本策略1.向生本回归《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相似文献   

16.
涵泳——深入体味,是古人总结出的一种读书的好方法。怎么引导学生"涵泳"?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是"比较推敲"和"语境揣摩"两种方法。一、比较推敲法比较推敲法是对文本的字词、句子、标点符号等采用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换一换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体验语言运用之妙。经过长期训练之后,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对词语以及标点符号进行自觉辨析和推敲的习惯,这种习惯能够有效增进他们的语感。例如,用调一调、换一换的方法,教学郭沫若先生  相似文献   

17.
刘方 《四川教育》2020,(3):45-45
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多种多样。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涵泳,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潜心沉浸,揣摩推敲诗词中的精华,让情感抵达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情动而辞发,丰厚经典文化的内涵。一、反复诵读,读中涵泳反复诵读,读中涵泳是培养语感最有效的策略。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应积极发挥诵读、涵泳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多读多悟,形成语感;积极创造情境、唤醒学生的体验,引起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A案教学意图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取向,重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和积累。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哺育""尘埃""磅礴"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背诵、仿写。3.通过多种方法涵泳、吟诵诗歌,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与感恩。4.  相似文献   

19.
儿童诗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给人带来想象空间。小学高年段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时期。在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引导儿童发现诗歌的美。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具象、吟唱涵泳、情景相生等方法提高儿童诗歌审美和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让其在快乐中享受语文课堂这一精神大餐呢?笔者认为,首先要不断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的基本素养;其次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已有教材,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一、诵吟涵泳,触发语感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涵泳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