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阶段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灵动"体育是指基于对新课程理念和体育教学深刻的反思,提出的带有鲜明个性的发展性课程概念。运用"灵动"理念实施运动技能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能,让体育教学走向轻松高效。  相似文献   

2.
郑卫现 《考试周刊》2013,(2):117-117
<正>一、高中体育的现状分析1.教学理念陈旧。"树立健康第一"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理念,但部分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未能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学理念局限在传统的知识技能传授上,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教法"而轻"学法";注重运动成绩而忽视学生个性完善和身体全面发展。对"健康第一"的  相似文献   

3.
正一、学习与认识新课标四个学习方面之一"运动参与"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方法,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与达成至关重要的载体之一。偏重运动技能的传统教学几乎不考虑学生的"运动参与"。认为"运动参与"可有可无的教师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小学生天生好玩好动,动起来很自然。由于缺  相似文献   

4.
如何能让学生既轻松愉快,又能学好知识、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课面临的重要问题,体育教学要树守"健康第一"的思想,贯彻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培养学生具有终身体育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浦磊 《考试周刊》2013,(59):118-119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让每个学生都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中受益,这是体育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针对目前广大高中生喜欢运动,但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运动能力差等原因,在体育教学中要选择"选项教学、分层教学"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系统的学习,以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吕张华 《学子》2013,(3):66-67
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尽管如此,却依然出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学生缺乏体育运动兴趣与习惯"等诸多现象。分析其中原因,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长期以来,尺度鲜明的测试与达标,让大量的学生在刻板的体育评价中对体育望而却步,甚至丧失了兴趣。通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运动参与"先于"运动技能"一直置于课程目标的首位,让每一个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与成功是课程的基本目标,特别强调  相似文献   

7.
<正>"阳光体育"运动从2007年4月在全国学校范围内启动,全国百万学生积极参与此项运动。"阳光体育"运动推出目的是在全国学校形成良好的学校体育运动氛围和全员参与体育锻炼的风气,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研究表明,全国学校体育活动,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为起点,是全国学校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的今天,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新疆伊犁  相似文献   

8.
姚莉 《学子》2013,(10):3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推动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更是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新的课题,而"健康第一"则是新课程的重要指导思想,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突出地位;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是适应全新人才培养目标而在教育领域实施的全方位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则是新课改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实施教学改革,教师应该将发展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作为立足点。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尚处于试验阶段的全新教学方法,将理论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对激发学生主体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具有重要作用。以足球教学为例,对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当中的意义及其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足球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体育课程中,许多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走出校门就和体育说再见,种种现象使得国民体质的提高成为一个不再轻松的话题.针对这种现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作为重要理念,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这一理念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看作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和其他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看作是使学生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的必要条件.这不仅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新思想,更体现了国家对国民健康的高度关注,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学校体育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以后,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中的体育教学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对从事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者来说,责任更为重大。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如何上好小学生体育课成了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2.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其重要作用.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方面的综合素质,正确把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与实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想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3.
钟晓泽 《学苑教育》2023,(12):59-61
羽毛球运动作为一项重要的高中体育必修选学球类运动,因男女皆宜、开展便利、群众基础好,深受高中学生欢迎。羽毛球运动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提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是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从核心素养层面探讨当前高中体育羽毛球教学存在的不足,论述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羽毛球教学有效策略,更好地发挥羽毛球教学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同时让学生具备更好的羽毛球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5.
陈亮 《辽宁教育》2012,(23):56-58
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学生,而学生的发展包括身体即生理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身体素质占有重要地位,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发展体能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努力提高学生全面的发展,达到"健康第一"的教育目标,并认真研究体能的时间对体育教学的影响。本课题就是以运动为载体,  相似文献   

16.
张蕾 《中学教学参考》2013,(27):103-103
体育与健康课程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着变革,新课改对体育教学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就指出四个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从中受益.因此,高中体育教学需要突破,需要创新,以符合新形势对体育与健康提出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17.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比掌握多少运动技能显得更为重要.体育理论课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养成良好健身习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普通高校应重视体育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十分关注学生的体育兴趣,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重要保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运动兴趣的培养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健康运动是健康与运动的有机结合,把"体育与健康"课程纳入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为我国高校体育注入新的理念、新的活力.本文重点探讨了"健康运动的内核及其开发问题",认为高校体育教学要把健康运动与体育运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健康运动融合到群体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20.
<正>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内教育界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因为良好个性的形成,学校教育的引导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新一轮的教改把发展学生的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理想场所。以下是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