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鲍德里亚对消费意识形态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鲍德里亚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由生产社会进入到消费社会,消费领域发生了本质变化:由充满创造性的经济活动领域转变为政治控制领域,这就是消费的意识形态化.消费意识形态通过符号消费渗透进人的无意识中,为资本主义的合法性辩护.因此,人们很难察觉到消费的意识形态功能.只有揭示出消费意识形态的本质,才能为解决消费时代人的异化问题找到正确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消费社会颠倒了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将消费和消费行为置于主导地位上。人们对于商品的享用,只是部分地与其物质消费有关,关键的还是人们将其用作一种标签,通过商品的使用来划分社会关系。消费社会广告创意过程模式以意识形态为起点。六种创造符号的方法——内涵法、语境法、情绪法、反应法、搭配法、信息组织法,则为我们从符号学角度探讨消费社会下的广告创意过程模式提供了基本坐标。  相似文献   

3.
福斯特认为资本主义消费方式倡导的社会生活方式,使人在消费中处于受动地位,受控于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从而导致消费异化。资本主义消费方式对全球生态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它对资源的掠夺性消费给全球生态带来灾难。在它的意识形态主导下,人们以消费主义为价值取向,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本主义消费方式根源于它的生产方式,消除它的危害必须变革生产方式,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上,须消除消费主义的危害,倡导可持续消费。福斯特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相当深刻,但他把具有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单纯归结为资本主义制度或消费方式造成的,未免偏颇。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这个消费社会,消费成为了活动图像产生的动因和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活动图像连同它所包含的意识形态开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影响人们对意义的阐释。但另一方面,由于活动图像为消费服务,所以人们的消费偏好所带来的期待视野又使人们对于活动图像有着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李卫霞  杨小丽 《海外英语》2014,(14):219-221
众所周知,广告的终极目的是推销商品,即鼓励人们消费。因此,广告传播实质上就是制造一个又一个意识形态的神话。它通过富有诱惑力的各种符号,"召唤"着每一个消费者的内心欲望,并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召唤"机制中,使消费者实现自我消费身份的确认。广告在能指与所指、产品与意义之间任意连结,充分展现出广告传播的意识形态功能,为人们勾画出一个个美妙的幻象。这种幻象就是罗兰·巴特所谓的"神话"功能。论文旨在以罗兰·巴特的"神话"功能分析广告中的消费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中消费不是对需要的满足,而是对符号编码进行社会区分的过程,传统的消费理论用需要的合法性遮蔽了生产的社会政治目的性,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支撑物.在他看来,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由于预设了真实的主体及需要,同样没有揭露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彻底解码消费社会意识形态就必须进入符号学视阈,通过构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将矛头指向符号价值与符号形式.对鲍德里亚的这一理论我们要客观地分析、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7.
人们购买或使用一个物品时,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个物品的实用性,而更多地关注它的象征意义。广告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通过满足和形塑人们对价值和意义的追求,实现广告宣传的目的。在消费时代,由于国家放松对意识形态的垄断,广告所宣传的价值和意义便占领了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广告生产和出售的正是价值和意义,并利用它们实现增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解放与发展文化生产力,自觉构建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和谐环境。创新公共和谐的文化,必须依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来实现。文化产业从经济、意识形态的统一中实现、引导着人们对文化的消费,从而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鲍德里亚认为,生产性社会和消费社会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消费社会的消费意识形态只是消费社会关于自身的一种言说,是消费社会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但在后现代拟像世界,由于符号与真实脱离关系,消费意识形态已不复存在。但是,如同将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置换成符号而继续沿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分析一样,对后现代的分析,鲍德里亚不过是又将符号置换成了拟像,其前后的认知模式和分析策略是一脉相承的。鲍德里亚在宣布意识形态消失的同时又走进了意识形态的牢笼。  相似文献   

10.
娱乐与消费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泛娱乐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和渗透,离不开消费逻辑的推波助澜。泛娱乐主义内含着一定的消费逻辑,消费景观催生泛娱乐主义,消费异化操纵泛娱乐生产,消费逐利渗透泛娱乐传播。消费逻辑操控下的泛娱乐主义陷入消费茧房,致使符码消费肢解理性消费观念,符码价值解构和谐文化意蕴,符码象征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为应对泛娱乐主义的消费逻辑,必须在意识形态维度对其进行深刻批判,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抵制消费娱乐陷阱,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以引领娱乐消费文化,加强泛娱乐主义治理以培育良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一些文人都参与了对宇宙人生的本体论思考 ,张若虚和李白拓展了这种思考 ,创造了中国诗学的一大奇观。而从《春江花月夜》“落月摇情”到《把酒问月》又是消息相通的 ,本文即从 ;诗意象的选择、思想情感的把握等方面一窥二者之间的传承递进关系 ,兼论唐朝文人宇宙意识之沿陈及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认同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兴趣,从而制约着人们的消费决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朝鲜族的生活文化受到韩国生活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急于追赶韩国流行时尚、模仿韩国生活方式的“韩流”现象。虽然中国朝鲜族文化与韩国文化具有相似性,但两者消费方式的特殊性大于相似性,只有清醒地认识到朝鲜族社会文化的特殊性,才能建立良性的消费模式,促进朝鲜族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指出的“软权力”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或政治价值观念感召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国际“软权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也具有了一些自己的优势。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软权力”:第一,加强民族凝聚力;第二。加快和完善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第三,加强我国的外交;第四。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7]7号文件和国家教卫体[2007]8号文件的颁布实施,全国大中小学迅速掀起一股"校园阳光体育"的活动热潮。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如何进行"校园阳光体育"的活动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有效加强青少年体育和增强青少年体质,成为当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和而不同"思想根植于我国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土壤之中,影响着我国的教育思想、文化传承、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而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和而不同"思想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又具有了新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亚洲主义"(Asianism)无疑占有一席之地。近代中国人对日本"亚洲主义"的反应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建设的思想凭依的不单纯是民族、领土、主权等民族主义或国民主义的意识形态,还有种族、文明、地域、道德(公理、王道)等超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并不是缔造近代国家的唯一的意识形态要素。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从民族主义的"想像"(fiction)和"本原"(origin)两个维度重新审视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的近代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文章在继承了众多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将重点考察近代中国语境里的亚洲主义话语,试图对亚洲主义与中国的近代性的关系作一概观。  相似文献   

17.
“国际社会”在国际关系学的学理上具有特定的含义。中国加入其中的国际社会,并不是世界各国在价值观和制度上都获得了一致认同的“同质性国际社会”,而只是全球化深入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念和制度仍呈多元且力量严重不对称的国际社会。中国所加入的国际社会,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和集合体。  相似文献   

18.
俄苏“红色经典”是俄罗斯苏联文学史上一批在特定时代出现的,具有革命色彩的俄苏文学名著。这些作品从20世纪20年代末起被译介到中国,对左翼文化和文学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在50、60年代“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背景中被经典化。在这个过程中,非文学的人为因素占据主导作用。本文旨在探究俄苏“红色经典”是如何在中国这个接受视域中成为经典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建立,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和谐社会下的意识形态与传统的意识形态比较有了历史性的转型,实现了意识形态的理论功能和价值功能的科学统一;同时具有了明显的时代新特征,它更注重协调社会各阶层、人与生存环境和人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以科学、合理的面貌呈现在当代中国和国际社会面前。  相似文献   

20.
从佛教中国化的轨迹中展现其内涵演变对“意境”说的影响,而这一进程推动下的禅宗,更是从思维形式中实践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宗教意识形态对人类的审美活动的影响以及推动,从中揭示了佛家之“妙悟”如何抛离宗教的神秘气息,而所倡之境进入美学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