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儿童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但人类学对儿童与童年的关注已经有相当漫长的历史。儿童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是儿童与童年研究。本文梳理了儿童人类学的历史与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美国人类学家米德和哈德曼等人的观点。米德认为,20世纪最大的成就就是将对儿童本质的理解融入到对儿童的养护与教育中去。当代儿童人类学家承认儿童既是"脆弱的",也是"主动的行动者",并致力于在社会复杂的关系中寻找儿童的声音。如何迎接真正的"儿童的世纪",将对儿童与童年的理解融入中国的儿童教育中去,这将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相关观念的总和。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儿童观。当前的教师儿童观更多是通过汲取民众意识形态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而形成的,而民众意识形态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这势必会影响教师儿童观的科学性。儿童人类学为教师树立和践行科学的儿童观提供了启示。从儿童人类学的两大研究主题即儿童的本质和儿童的发展来看,教师可以通过审视儿童的本质特性,研究儿童的生活情境,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来树立和践行科学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3.
把儿童看作儿童,是卢梭儿童观的主要内容。对其理论来源和其丰富的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评价。卢梭所提出的尊重儿童的现在,承认其童年生活的价值的观点对我国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舍先生称自己为“写家”,不说“作家”,还称自己为“文牛”。实际上,这是他的一种人生观。纵观他的一生,不论是办教育,还是当作家,都围绕着一个大问题——怎样做人。在儿童教育上,他有一套独特的思想,既是针对自己的孩子的,也是泛指所有的孩子的,算是他的教育思想吧,细想起来,有以下八条:一、“木匠说”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文艺写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作木匠、瓦匠,或作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这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杜威的儿童观有许多科学独到之处,它立足于儿童的实际和个性特点,强调通过统一完整的教育,充分挖掘儿童的潜力和兴趣,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杜威的这一理论结合其心理学知识和学校实践经验,较前人更为积极、全面,直至今天对于我国的教育实践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在对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进行梳理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对生活和教育的涵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儿童观的转变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儿童观的转变与杜威的研究有重要联系。杜威从美国社会的变革出发,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儿童被动发展的原因,批评了旧教育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培养儿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想,并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杜威的儿童观和教师教育的观点对于我们改革教师教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博尔诺夫对教育与空间关系的研究,揭示出了空间的教育人类学意义。在教育学研究中,对于空间与教育关系的深入理解,将对教育内涵的界定、教育内容的扩展和教育意义的更新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如何理性看待儿童是关乎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议题。赫希基于对基础教育的长期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偏向社会本位的儿童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作为社会环境影响者的儿童;作为公共知识学习者的儿童;作为国家文化传承者的儿童;作为合格公民实现者的儿童。赫希社会本位儿童观的启示意义在于:尊重儿童的未成熟状态,重视儿童的可塑性发展;注重儿童公共知识的习得,强调公共经验的积累;关注儿童语言学习,重视学习过程中文化认同感的生发;协调自然性与公民性的张力,重视学校在公民教育中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人的方式理解儿童--儿童观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观念的更新是关键,而儿童观的转换则是关键的关键。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如何看待儿童,其重要前提是以什么样的方法论为指导来认识儿童。“对儿童的认识”由来已久,但“如何认识儿童,以什么方法认识儿童”却一直困扰着人们,成为人们一直探索的问题。人们曾经像认识其他事物一样,把儿童当作客观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认识儿童;曾经像认识小动物一样,解剖式地认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也曾经像崇拜神一样“仰视”儿童。应该说,正是由于方法论上的限制使我们对儿童的认识远不能满足儿童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意义上的“制裁”是一个中性词,系指任何社会群落、群体或组织得以存在所必需的社会控制方式。藉由“制裁”来探讨班级管理,可以超越传统上“奖”一“惩”二元化管理的简单套路,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教师“强权”控制下的僵化模式。班级组织中的“制裁”,可以从正式与否及正性还是负性两个维度大致区分为“正式的正性制裁”、“非正式的正性制裁”、“正式的负性制裁”和“非正式的负性制裁”四种类型。科学的班级管理和良好的班风建设,应恰当使用正式的正性制裁,均衡非正式的正性制裁资源,慎用正式的负性制裁,克服非正式的负性制裁。  相似文献   

12.
儿童有着内在精确的成长时间表,其生命的成长过程是儿童按照自己特有的节奏和张力所展开的绵延创造过程。教育的时间只有与儿童生命成长的内在时间相一致,教育才能发挥对儿童生命成长的作用。然而,在崇尚科学与理性的现代社会,教育陷入了对"科学的时间"迷恋中,这导致了现代儿童教育因一味追求速度、效率和功利性结果最大化,而遮蔽了儿童生命的价值,阻碍了儿童生命意义的实现。为此,基于对生命"真正的时间"的理解,确立尊重儿童生命"真正的时间"的教育时间观成为了现代儿童教育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和以古希腊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在领导用人思想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中国社会偏重以人为中心的人治主义管理思想,在用人方面比较重视人才的道德与素质;西方社会偏重以事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思想,在用人方面更强调规则化和制度化。分析比较中西方传统用人思想对现代领导使用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耻观及其对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荣辱观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庄子一生反对追求名利,更不谈如何追求名声、荣誉。庄子的耻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丧失人格尊严和自由是最大的耻辱;贫困不可耻,没有立身行世的原则才可耻;自以为是救世主却扰乱社会如儒者、墨者是一种无耻。庄子的耻观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正确荣辱观有颇多启示:以自尊自爱为荣,以丧失人格尊严为辱;以学业、品德不如人为耻,不以家庭的贫困为耻;以促进社会和谐为荣,以扰乱社会秩序为耻。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哲学思潮导致人们形成不同的儿童观,以进步性、普遍性和规律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思潮导致人们把儿童看作“贫穷”的个体,而崇尚差异性、多元性、特殊性和无序性的后现代思潮则帮助人们重新认识到儿童的“富有”。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一元化的哲学理论思维的影响,自古以来哲学一直陷入在一元论的困境之中,哲学史变成了一元论的批判史、变革史、替代史、转向史,哲学也不可避免地给人呈现的是其言语不真、不实、不定的面貌。哲学研究必须转变理论思维方式才能改善哲学研究的难为处境。在确定服务于人的生活为理论研究目的的前提下,哲学理论思维应该超越一元化思维而采取三元化思维的路径,从而建立“个体、家庭、群体”的三元生命观、三元人观和三元价值观。三元价值观的建立,为价值论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可以避免人们在一元价值观和二元价值观面前的迷制,为理论联通生活开辟了较为切实可行的道路,这正是我们今天的价值论研究所迫切需要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7.
“道”是老子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具有同一性特质:“无”与“有”的同一;人与宇宙万物的同一;境界与意义的同一。“道”的这种同一性的不同表现又具有其不同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重点分析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关于预防优先、打击行赌、国际合作、机制治理等理念对我国反腐立法的重大启示与借鉴作用,并建议积极修改和完善我国反腐败法律机制,认为这既是我国必须履行的一项国际义务,也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