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知识导引记叙文的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记叙文结构的一些要求:1.思路要清晰把握文章的线索。比如:故事晴节生动可以“事”为线索,时间推移明显可以“时”为线索,地点转换频繁可以“地”为线索,情感起伏丰富可以“情”为线索,还可以歌词为线索,以名言为线索,以诗句为线索等等。  相似文献   

2.
《药》是“双线结构”的说法在学术界和中学语文界至今占着统治地位。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对于《药》的结构的正确理解应当是:小说以老栓为儿子买药治病的经历和结局这一情节的联系性为叙事线索,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叙述了华、夏两家有两条基本情节线索贯穿其中的两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我们可以称这种结构为“一写二”结构。“一”指的是一条叙事线索,“二”指的是被叙述的两个故事。“双线结构”说中的“双线”指的是“两条故事线索”,《药》只有一条叙事线索的事实在“双线结构”这个概括语中没有得到体现。而不与叙事线索相联系的故事线索属于题材范畴,不属于结构范畴,所以“双线”与“结构”这两个概念在这里联系在一起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既有情境教学相关研究的梳理,概括归纳出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包括“背景线”“知识线”“探究线”和“思维线”,纵向结构包括“具象化的情境创设”“抽象化的情境分离”和“应用化的情境再入”三个阶段。然后以“酸的通性”中“酸概念的建立”教学片段为例,对“横向四线索—纵向三阶段”的化学情境教学结构模式进行了课堂实践。最后围绕“教学知识线索与素养发展线索的统一”“教学过程逻辑与学生思维发展的统一”和“对于‘真、美、情、思’教学观的致敬与传承”三点价值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4.
【能力定位】所谓线索 ,就是事物发展的脉络。在记叙文中 ,一篇文章需要按一定的“序”组织起来 ,这种贯穿全文始终 ,联结人物和事件的“序” ,通常称为线索。在写作记叙文时 ,安排好线索 ,将有助于突出中心思想 ,有助于结构更趋完善。叙事完整 ,就是在记叙文中交代清楚某人在某时某地因何原因做了一件什么事 ,最后结局怎样 ,即通常所说的六要素 ,全文重点放在“事”上。另外 ,叙事要有头有尾 ,前有交代 ,后应有照应。本节中还应注意的就是记叙文中的叙议结合 ,即在以记叙为主的基础上 ,恰当地穿插议论抒情 ,使文章收到画龙点睛、深化中心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而闻名。“无情节”结构是其写作技巧和风格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它突破了传统的小说形式,开创了一种完全崭新的叙述手法,为英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从五个方面对曼斯菲尔德小说的结构特点进行了探讨:一、小说的开头从中间开始(inmediasres);二、细节的安排以人物心理情绪的变化为线索,同时注意时间的转换与流动;三、“粘连”式与“迂回”式两种结构在较长的小说中的运用;四、小说以一个有意义的瞬间的洞察为高潮;五、“负结尾”或“零结尾”。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概况分析关于《光的本性》,甲种本与试用本的内容基本相同,在写法上也都是沿着历史发展的线索展开,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光现象的本质。但为了使头绪更清楚,侧重点更明确,甲种本将它分成《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两章。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光的波动性》这一章较大的变动有: 1.精简“光的色散”一节,但保留其中“波长与频率”的有关内容,为它另辟了一小节。 2.将“光的干涉”一节拆为“光的干涉”和“薄膜干涉及其应用”两节。作为干涉的应用实例,增加了“增透膜”一小节。  相似文献   

7.
一、教读课文的教学要点 《荔枝蜜》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点是记叙的线索和词语的搭配。怎样在教学中把握这个要点呢? 第一、引导学生阅读附录《记叙文的阅读》中有关介绍线索的部分。初步明确什么是记叙文的线索、线索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以及线索的多样性等问题。 第二、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去分析本课的线索。本课的线索,在课文“预习提示”中已明确指出。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要学生去背记这个结论,而应该去分析线索和文章结构、线索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关于结构,本课课后练习一提出了这个问题,教者要有意识的把这个练习题和线索联系起来。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作者感情的发展正是和文章的段落层次同步的,学生可从中领悟“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这一提法,从而培养学生通过把握线索去分  相似文献   

8.
【能力定位】谋篇布局就是根据写作的目的和主题思想的要求 ,对文章内容的组织安排 ,通常也叫文章的结构。这是写作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能力。“谋篇”是对文章总体结构的思考策划 ,“布局”则是在“谋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局部、段落、层次的设计和安排。线索一般是指记叙性文章或叙事性文艺作品的情节或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也叫文脉。这里的线索泛指各类文体文章展开的脉络。铺设线索就是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 ,选择一种能贯通文脉的恰当方式去推动情节或情感的发展 ,从而使文章结构严谨、行文流畅。铺设线索是谋篇布局能力中“谋篇”的艺…  相似文献   

9.
师:作者来到大兴安岭产生了一种什么感觉?生:产生了“亲切与舒服”的感觉.师:清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一共出现过几次“亲切与舒服”?它们又分别出现在哪几节课文中?生:课文中一共出现过三次“亲切与舒服”.第一次出现在课文的第一节中,第二次出现在课文的第六节中,第三次出现在第七节中.师:对.作者对大兴安岭“亲切与舒服”之感,就是作者写“林海”的原因.让我们随着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逐段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林海的.请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作者第一次的亲切舒服之感是怎样产生的?(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10.
很难想象,读者能够不打呃儿地把一部长篇小说一口气读到底。如果不是专业的研究者,人们总是用自己的业余闲暇时间一章一节地读过去,像品尝甘蔗那样一节一节慢慢地咀嚼。如果一部长篇小说叙述的线索混乱,又缺少必要的节奏,那么读者就很可能半途而废。我以为,长篇小说的结构机制具有整合特性,作家在作总体构思的过程中,不仅应当从横向上注意到它包容的几条主要线索,而且还不可忽视从纵向上恰当安排整个叙述过程的“单元”,造成几个波澜,几段曲折,以便形成整体结构上的合与分、疏与密、断与续、跳与连的关系。而且长篇小说相对宏阔的生活覆盖面,不可能只是靠单线条的情节发展来完成的,而多线条所结构起来的生活网络,从内容上看是把一维性历时性时间生活变成了放射性共时性的时间生活,三维空  相似文献   

11.
理线索析重点明道理──《争吵》教学设想杨红雨一、理清线索,掌握主要内容课文篇幅较长,首先可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带着有利于抓住主要内容的问题自读课文:“我”和克莱谛为什么争吵?(1一4节)争吵后两人各有什么表现?(5一8节)争吵怎么解除的?(9一13节...  相似文献   

12.
司晓敏 《生物学教学》2010,35(11):37-39
本节教学中运用引导探究式、演绎式和归纳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类比推理”和“假说演绎”两种科学方法为课堂的线索,推测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体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建立完善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孟德尔遗传定肇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唐宁 《语文知识》2014,(7):75-76
《春意挂上了树梢》是萧红的散文代表作。文章看似随手写来,但细细品味,则会发现作者独具匠心。平淡的文笔蕴含了深邃的内涵和深沉的情感。许多解读文章都注意到了本文的线索以及对比的写作手法。笔者认为沿着线索,利用对比,可以体会到作者情感在逐渐变化:从欣喜、悲愤到绝望。下面,我们就跟着作者的笔触一同去感受她深沉的情感吧。文章按时间顺序写了白天的中央大街、院内、夜晚的中央大街三个场景。其中体现的“春意”由自然界到社会。第一节中“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第六节中“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最后一节“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这三句话作为文章的线索对应文题中的“春意”。我们不妨顺着这个线索跟着作者去寻找、感受春意,从而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当春天初到哈尔滨时,“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作者感受到了,也客观地承认了。天空的云彩、街道上的暖风,人们的笑声、打招呼声……作者感到喜悦,不禁做起了“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把自己陷进去”“春在歌唱”……作者完全陶醉在这一片春光中。  相似文献   

14.
散文阅读,有基本的技巧,下面总结三点。一、形中求神,把握线索散文具有舒卷自如,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无论什么样的散文,总是有线索贯穿其中。散文的线索是与作者的思路紧密相联,提纲挈领,我们在阅读欣赏时,如能揣摩文章的构思,分析文章的结构,就能于看似散处的材料中求得其神,把握其线索。散文的线索,是灵活多样的。有的以某种景物为线索,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开头以“湖中人鸟声俱绝”,显出“雪”的威严,为冒寒来看雪作铺垫。接着写夜深独往看雪之景;“上下一白”的底色上由堤“亭”“舟”人的影子构成水墨画卷。然后移步换形,写西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一节的磨课过程,逐步确立了“情境为载体、问题为线索、探究为手段”的教学思路,解决了原设计中情境创设与教学过程“两张皮”的问题,在教学情境功能价值的挖掘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为,历史复习应依据教学改革的导向,适当“超前”于高考,奏响“四重奏”,则能胸有全局,指挥若定。一重奏:整体把握。首先,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历史就是一部由一个个事件或人物有机串连而成的长链,前后事件、人物之间往往互为因果联系。因而,深入发掘单元与单元、章与章、节与节、目与目,乃至于目下的事件和人  相似文献   

17.
李波 《生物学教学》2007,32(11):33-35
1教学设计思路“细胞膜的结构”一节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章中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下的一个框题。认真分析教材以及纵观知识的相互联系后,不难发现“细胞膜的结构”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知识。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是生物科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它蕴含  相似文献   

18.
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一节的教学中,以表格呈现细胞核相关实验,以资料分析形式呈现细胞核各部分结构,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发展“结构与功能观”。  相似文献   

19.
浅谈“观察叶片的结构”一节实验教学荆门市沙洋大桥中学李明(434560)笔者在执教“观察叶片的结构”一节实验时,将课文第二节“叶片的结构”与该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运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以学生实验、观察讨论及教师指导谈话相结合的探究式方法教学...  相似文献   

20.
鲍坚勇 《考试周刊》2007,(22):76-77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所涉及的内容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又属于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然而教材主要从国家统一的角度来认识祖国的统一大业问题,为了更能触动学生的情感,笔者增加了一条张大妈寻找在台湾的儿子的线索,通过张大妈和祖国两位母亲寻找自己的孩子这两条线索来学习本节内容,把个人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从而使本节内容更具色彩与启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