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是初唐时期开凿的重要石窟,根据窟内发愿文和题记以及相关史料可知,该石窟开凿于太宗贞观十六年(642)至高宗龙朔二年(662)间。其主室的众多经变画,特别是北壁一排七身药师佛立像和东壁维摩诘经变中与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相同的帝王图像,从未在此前的敦煌壁画中出现,应当是新摹自长安的画样。唐朝在高祖武德六年(623)牢固据有敦煌,特别是贞观七年正式更名为沙州后,中原与敦煌的关系更加紧密,一些大族、文士陆续往来敦煌,敦煌的文人如翟通也曾经乡贡而到长安获得明经出身,还有贞观十八年为迎接东归的玄奘而从长安来至敦煌的使臣,这些人士都有可能把长安画样带给敦煌。因此可以说,贞观十六年开始开凿的莫高窟第220窟中的长安画样,是当时中原与敦煌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初中历史教材第二册所选的节度使出行图,是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壁画《张议潮出行图》的一部分。 敦煌第156窟建成于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也就是张议潮控制敦煌的时期。敦煌在唐代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前期(618—781年)直接受控于中央政府。随着吐蕃势力的强大与扩张,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吐蕃强占了敦煌。吐蕃贵族的残酷统治,激起了当地人民多次强烈的反抗。张议潮趁此时机于宣宗大中二年(848年)率领当地军民驱逐了吐蕃统治者。唐中央政府于大中五年遣使至河西,设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敦煌自此进入归义军,也即张议潮家族统治时期(848—907年)。  相似文献   

3.
莫高窟第159窟,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敦煌艺术中分期为中唐)的代表窟。根据文殊菩萨赴会图下屏风画内所绘五台山图,可知此窟修建于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以后不久。此时正是吐蕃在政治、经济上相对稳定阶段,也是吐蕃时期敦煌艺术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末,中亚引起了欧洲学者们的极大兴趣,进行了数次考察,以研究该地区的地理与历史,其中两次由斯坦因爵士(1862—1943年)和伯希和(1875—1945年)所率领。以往的几百年里,通往敦煌的道路已相当难行。492个石窟内的壁画,最早为北魏(386—534年)的,最晚为元代(1279—1368年)的,几乎很少遭受破坏。石窟艺术唐代(618—907年)达到了顶峰,唐朝后半期吐蕃人统治了这个地区(789—848年),于是。密宗开始在这里得以发展。1900年,在莫高窟修行的王道士,致力于彩塑与壁画的保存与修复,他偶然发现了一个藏经的小石窟,即今之第17窟。该窟为第16窟的一个附属窟,但入口可能在公元1035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杰出的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考察著名的敦煌千佛洞时,拍摄了他编号为66窟的10世纪壁画。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将这幅10世纪壁画剥离墙面(此窟该所编号为220窟),下面是一幅更早的壁画,上面所标的日期为公元642年。  相似文献   

6.
自贞观十六年(642)题记的第220窟开始,敦煌莫高窟中的唐代西方净土表现一改此前的画面中央绘树下说法图并在四周环绕千佛的形式,而利用大画面(整幅壁面)来表现西方净土景象的形式逐渐成为主流。唐前期第三期时,西方净土变的外围还增加了十六观和未生怨,来对《观无量寿经》进行详尽说明。其他变相图中也能看到这种对经典进行说明性表现的倾向,因此,可以说从唐前期第三期开始,变相图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本文旨在探明自唐前期第二期出现的大画面西方净土变,其构图在第三、四期时分别发生了何种变化,并考察成因,以此深化对敦煌莫高窟唐前期诸窟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敦煌莫高窟创建已一千六百多年了,我们从现在的崖面很难想象过去的面目。所幸敦煌遗书为我们保存了这方面的一些文献。其中《辛亥年十二月八日夜…社人遍窟燃灯分配窟龛名数》)即《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以下简称《腊》卷)为最珍贵的一件,较系统地记录了当时崖面的大体面貌。《腊》卷是当时在敦煌担任僧政职务的道真和尚,于腊八节的前一天向有关社人发布的腊八之夜莫高窟遍窟燃灯的榜文。道真活动于公元934—985年间,十世纪下半期以后崖面上修建的一些大窟均未在榜文中出现,故敦煌遗书最晚纪年题记1002年之前的最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及日本都能见到许多各种式样的药师经变及药师如来像,印度及西域没有明确的作品可以与之比较研究。此外,绘画所依据的药师经的译注时代、地点亦颇多分歧。关于药师经的特点及药师如来的图象也有许多不明之处。敦煌早自隋代的417、433窟就可以看到早期形式的药师经变了。在初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的第220窟北壁有很规范的药师经变。其后,承袭观经变形式的药师经变在壁画中也多有出现。自敦煌发现的绢  相似文献   

9.
说明:作者后面第一个括号内数字为87年期数,第二个括号内数字为自试刊起的总期数。 石窟艺术飞天—乾阔婆与紧那罗—再谈敦煌飞天信仰与审美—石窟艺术研究随笔之一大足石刻中的绘画性因素—兼谈敦煌艺术对大足石刻的影响四川道教康崖造像述议漫谈敦煌艺术及其有关问题试论莫高窟唐代前期的山水画看教煌壁画也谈中国绘画透视克孜尔石窟本生故事画的题材种类(一)榆林窟第25窟壁画艺术探讨形象思维与法性—石窟艺术研究随笔之二榆林窟第3窟《千手经变》研究克孜尔石窟本生故事画的题材种类(二)段文杰(一)‘十)史苇湘‘一)(十)宁强(一)(+)王家…  相似文献   

10.
从公元471年敦煌遗书中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文学作品算起,到公元618年唐朝建立的近150年间,是敦煌历史上的北朝时期。敦煌遗书中保存的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近百篇,主要是佛经后面的题记愿文。这些愿文,一部分是从外地传入敦煌的,也有敦煌本土产生的作品。元荣是这个时期敦煌最有成就的作家。元荣的作品,传世文献未见,敦煌遗书中有8篇,都是在其所造佛经后写的题记愿文。这一时期的比较重要的文学作品还有《老子化胡经玄歌第十》,为五言诗,共38首。  相似文献   

11.
敦煌莫高窟早期西魏大统四至五年(公元538——539年)开凿的285窟壁画中的禅定比丘图象有独特的特征。这种山中或草庐中坐禅修行的比丘图象,还见于中亚至日本辽阔地域的佛教艺术品中。我对阿富汗至日本现存佛教石窟壁画进行具体地考察,在此基础上探讨敦煌285窟之意义。禅定为佛教出家者最重要的修行,即坐禅瞑想。随着佛教的传播,各地可以看到比丘们在山中树下和草庐中禅定之事,由此佛教从中亚传播至东亚的过程中,便产生出与  相似文献   

12.
莫高窟盛唐后期藻井是石窟建筑、世俗幄帐和佛帐的融合,藻井图案装饰意趣浓郁,使得藻井原初的语义进一步向世俗化方向演进。这一时期图案是对武德、贞观以来新题材、新手法的进一步融合和改造,并创造新的形态。与初唐和盛唐前期比较,盛唐后期诸窟窟顶坡度加大,藻井井心进一步变小,宝相花呈现盛极而微的特征,由繁趋简,向写实方向发展,四出结构再次出现,大莲花藻井回归。本时期部分藻井边饰层次增多,茶花纹和百花草纹出现,流苏璎珞盛行,色彩由繁复华丽向清新淡雅过渡,蕴酿中唐新风。  相似文献   

13.
莫高窟第290窟佛传画中的瑞应思想研究贺世哲敦煌莫高窟的佛传故事画,到北周时期(556—581年)达到了高峰,第290窟人字披所画佛传连环故事画堪称上乘。画面总长28米多,故事情节多达89个,这在公元6世纪的世界佛传造像中也居首位,算得上是稀世珍品。...  相似文献   

14.
论唐太宗     
有唐一代,自李渊承隋(公元618年)至昭宣帝亡于朱全忠(公元907年),凡二十主,共历二百八十九年。 高祖李渊本出鲜卑拓拔氏,后来宋太宗改称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北)人。当隋末,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李渊以太原留守起兵,入长安称帝。建元武德,在位九年,传帝位于太宗。 太宗,名世民,系高祖第二子,生于隋开皇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元598年1月28日),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二十岁任尚书令,被封为秦王。于武德九年(626年)八月继位为太宗,次年改元贞观,他在位二十三年,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病死,享年五十一岁,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西安昭陵。  相似文献   

15.
郑树忠 《历史学习》2006,(10):36-36
在现行的《中国古代史地图册》中有反映每个时期的“朝代尺”。“朝代尺”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有:1.明确每个朝代(时代)的起止时间。如:战国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唐朝是公元618年—907年。2.明确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如:贞观之治(公元627年—649年);开元盛世(公元713年—  相似文献   

16.
莫高窟第285窟是西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其窟顶从形制、内容到艺术风格均显示了"兼容并蓄,融汇中西"的风格特点,体现了甘肃敦煌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交流状况。  相似文献   

17.
吐鲁番文书与吐鲁番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继敦煌学之后,吐鲁番学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特别是史学界的重视。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居住在敦煌莫高窟的道土王圆篆,在南区第16窟清理流沙,无意中发现长甬道北壁还有一个被封闭的洞室(后编为17窟,也称藏经洞)。洞室打开后,室内堆满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大批古代文物。这批文物,自1907年起,就不断被外国人偷运国外,展出或编出资料。从此,人们对敦煌产生了浓厚的兴味。中外学者从宗教、艺术、历史、考古、语言等不同的学科角度,广泛地对敦煌艺术和敦煌遗书进行研究,并且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敦煌热。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一个以敦煌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领域,这就是人们通称的“敦煌学”。  相似文献   

18.
印度在笈多朝时期 ,佛教艺术开始追求超越佛陀自身永恒的图像 ,称作“宇宙主的释迦像” ,是由初说法、舍卫城神变 (千佛化现 )、大光明神变发展而来的 ,传人中亚和中国 (敦煌 )再经发展 ,敦煌第 42 8窟一般称作卢舍那的佛像 ,应为这种宇宙主的释迦像。  相似文献   

19.
敦煌莫高窟“报恩吉祥窟”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敦煌文书P.2991正反两面抄写的《报恩吉祥之窟记》,记述了僧镇国及其汜氏家族在莫高窟建窟事,并追颂了汜氏先祖在吐蕃占领敦煌前后的各种事迹。本文考证其成书时间在吐蕃统治敦煌晚期的公元840年左右,僧镇国所造窟可能是今莫高窟第361窟;记文中称该窟内特殊形制的盝顶帐式佛龛为“富阳”,当为古代敦煌特有的石窟建筑结构部位的名称之一。  相似文献   

20.
读莫高窟第254窟《难陀出家图》贺世哲敦煌莫高窟第254窟大约建于北魏中期,相当于公元465—500年左右①。主室北壁画《难陀出家图》,在敦煌壁画中属于孤品,十分珍贵。史苇湘先生云:“画面中心是释迦坐大篱堆(草庵)中,两侧画飞天礼佛、诸菩萨侍立、诸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