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用高中生物教材第二章第四节,介绍了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知识。其中,“遗传的物质基础”这一部分概括了现代遗传学的核心内容。由于这部分教材既新又深,加之目前中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因此,教学难度较大。下面谈谈我们学习这部分教材的一些体会。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要揭开生物遗传的奥秘,首先必须了解其内在的物质基础。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一定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那么,这种遗传物质究竟在哪里?怎样证明这种物质就是遗传物质呢?这就是本节教材应回答的主要问题。教学中要抓住两点: 第一,弄清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在哪里?教材提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1教材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教材选择了20世纪中叶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具影响力、最经典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沿着科学家的探索历程,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层层深入进行思考:转化因子是什么,到转化因子是DNA,再到把DNA与蛋白质通过标记完全分开,单  相似文献   

3.
屈伟 《生物学教学》2008,33(6):22-23
“DNA的复制”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和DNA分子的结构,而DNA作为遗传物质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通过自身的复制传递遗传信息,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2中《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之后,继续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明遗传的本质。 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学习“DNA分子的复制”和“基因表达”等内容的基础。本节课教材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以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通过学生动手尝试建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在构建模型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我创造”中获取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和DNA分子的特性等知识。本节教学需要2学时完成,本节课为第1课时。  相似文献   

5.
林文官 《中学生物学》2011,27(12):40-41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是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这节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之后,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它对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后面生物的变异、遗传病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和拓展升华。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一节中“基因表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之后,关于基因功能的内容,是本节教材的教学难点。有关这一小节,学生容易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8.
郑浓生 《教育评论》2006,(4):113-114
“引入”和“拓展”,就是要把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同时,把课堂上、教材中语文学习的所得,拓展并运用到生活中去。即所谓“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所见所闻,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词语和句式的运  相似文献   

9.
1 教材分析 1.1 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相似文献   

10.
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为例,融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导向等方法,就“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实践证明,通过“翻转课堂”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效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效率,提升了整体教学效果,有利于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对上海《生命科学》教材“DNA是遗传物质”一节尝试进行“问题驱动、教师引动、学生主动、多元互动”教学的实践及体会。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6,(16):56-57
<正>1教材分析本节课所用教材为苏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DNA分子的复制是遗传学的分子基础,在掌握DNA分子结构后,进一步学习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内在原因。此外,DNA分子的复制与之前所学细胞分裂、遗传规律及后续的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及基因突变等内容都有联系,学好这一节课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建构知识体系,深刻理解遗传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何红英 《生物学教学》2008,33(12):24-26
本文总结了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教学中尝试进行“课题深入、过程探究、内容归纳、知识活化、知识迁移”的实践及体会。  相似文献   

14.
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中创设情境,进行思维探究;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生物科学的素养。  相似文献   

15.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一节的说课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教材分析1.1 内容与地位“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物教学》2016,(12):60-61
<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内容。学生在学完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变化后,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的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究竟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本课利用两个经典实验逐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本节在前两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  相似文献   

17.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确实,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单向教学活动是很难让学生有真正的收获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之好知、乐知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我们要精研教材,联系学生实际,来把平淡的课堂化为神奇的世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恰当适时的导学技巧,  相似文献   

18.
高二《生物》第五章“遗传和变异”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第一节“生物的遗传”中第一个大问题“遗传的物质基础”的第一个知识点,是本章第一课时的内容。学习这一内容时,如果仅依靠教材的安排,按部就班,理解起来总会有些前后内容不够连贯、逻辑性不强的感觉。如果将教材的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将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和循序渐进地吸纳新知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课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9.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亲代和子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并且了解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这节内容还与本册教材第六章“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有一定的联系,同时提到一些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艳霞 《中学理科》2006,(10):65-66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中,突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寻找素材和契机,深入浅出,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以渗透,通过一节节课让学生感悟,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学生心灵中扎根。把树立和弘扬“八荣八耻”内化为教师和学生的自觉行动,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我校生物教研组做了如下几点策划,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