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倍求和应用题”是五册二单元“应用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题中的一个条件隐蔽起来了,数量关系也间接一些,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图解,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寻求解答方法。现将44页例3的教学程序介绍如下。第一步,教师出示线段图,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条  相似文献   

2.
小学五年制数学教材第四册,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安排了几倍求和、几倍求差应用题,它是这册中应用题教学的难点。下面谈谈这一课的教学设想:一、基本训练(时间:5分钟左右)可从复习比多(少)求和应用题入手,利用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引入新课。如:1.二年级一班有女生24人,男生比女生多4人,全班有多少人?2.二年级一班有男生28人,女生比男生少4人,全班有多少人?解答后,要求学生口述解题思路:要求全班有多少人,必须知道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女生的人数已知,男生的人数未知,所以必须先求出男生的人数。  相似文献   

3.
我教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几倍求和》、《几倍求差》的应用题时,考虑学生已初步学过“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和”“求  相似文献   

4.
比几倍多(少)几求和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渗透性的综合应用题。教好这类应用题,教师可安排以下的教学层次。 1.抓好基础。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几倍求和的应用题,是教学“比几倍多(少)几求和应用题”的基础。教学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复习好这一基础知识,可设计下面两题让他们作回顾练习: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解答几倍多几,求两个数的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和习惯,开拓思路,提高学生应用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应用题中几倍多几,求和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6.
探索应用题的课堂教学结构,掌握应用题教学的规律,是应用题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试以几倍求和应用题为例,就应用题新授课的导入、进行及巩固三个主要层次的设计,作一简单的介绍。这里所指的新课导入、进行和巩固可根据具体教材、学生实际水平安排在一堂课内完成,也可在几堂课内分三个层次来进行。新课的导入设计一堂新授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时,首先要研究、挖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温习旧知识,加强基础训练的前题下搭好学习新知识的“台阶”,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学到新知识,有效地实现旧知识  相似文献   

7.
五年制数学课本四册74面的例3,是两步计算的“几倍求和”问题。这一例题,处在两步题教学的最后阶段,也处于学生学习分步列式解题向学习综合列式解题的过渡阶段。所以该例题的教学,应当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地发展,并使其初步具有列综合算式解答题目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一位教师教学时,对例3的主要教学片断作了如下安排。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本第七册P53—54的例1和例2,是两道“两积求和”的应用题,教学时,要有这样四个步骤: 1.摸清底子。先出示一道简单应用题了解学生对乘法意义的掌握情况:果园里有1500株果树,每排60棵,这个果园共有多少棵果树?主要检查学生的列式是否正确,对错误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精神。要落实在行动上,教学过程需做到;材料让学生自己提供;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让学生自己解决;评价让学生自己参与。  相似文献   

10.
由于解答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领域,所以,随着应用题解题步数的增多,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应该成为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最常用的解题思路是分析法和综合法。学生过去在解答一步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已基本掌握了综合的方法。在这一册应用题教学中,应该着重引导学生由综合向分析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便于今后进二步学习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时,能将这两种方法互相配合、协同运用,不断提高解答复合应用题的技能。  相似文献   

11.
“几倍求和”、“几倍多几求和”与“几倍少几求和”三种应用题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我们可抓住这一联系,按三个层次安排教学。一、用“几倍求和”的题目开道教学开始,将例5(六册P.80)改造成如下的准备题: “城南小学少先队大队委员会第一次批准65名同学入队,第二次批准入队的人数是第一次的2倍。两次一共批准多少名同学入队?”  相似文献   

12.
在应用题教学中,对于相互联系的内容,采用对比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规律,提高分析能力,达到锻炼思维、发展思维的目的。一、理解数概念的对比①一根绳子,剪去它的2/5后还剩下6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②一根绳子,剪去2/5米后还  相似文献   

13.
求某数几倍的应用题教学设计叶树恩,郑兴文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51、52页的例3、例4及“做一做”题目,练习册练习二十九的第1~3题.指导思想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和正确地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设计教学过程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在实际生活中,按比例分配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学好这部分知识很有必要。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可以化成分数来解答,也可以用份数来解答,用份数来解答的方法比较容易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教学,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类型一]已知分配的总和及各部分之间的比,求每部分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解题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导入方法,可以抓住题目的结构特征,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根据应用题教学的智能目标,利用学生巳掌握的学习方法来确定,启发学生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促发学生解题能力的正向迁移,顺利掌握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应用题中,“最近、最省、最短、最佳”等最优化问题逐渐担当了“主角”.现归纳两类,供同学们复习之用.一、运用一次函数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的问题例1现计划把甲种货物1240吨和乙种货物880吨用一列货车运往某地.已知这列货车挂有A、B两种不同规格的车厢共40节,使用A型车厢每节费用为6000元,使用B型车厢每节费用为8000元.  相似文献   

17.
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少(多)几的应用题是六年制数字第四册的教学内容,它与第二册中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所求的问题相同,其中的一个条件和算法也一样,只是第二个条件的叙述正好相反。解答反叙应用题时,字生往往把它同正叙的应用题混淆,见“多”就加,见“少”就减,因此,从为析反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入手寻求正确的解题方法是本段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突破这一难点的方法是沟通正、反叙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准确理解“谁多”、“谁少。一、演示操作,认识数量关系通过演示操作,初步认识反叙应用题的数量…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引进“探究——研讨”教学法,从起初经常“砸锅”到逐步掌握,其间经历了一个教育思想的转变过程。开始只是作为—种单纯的教学形式、方法,对学生能否研讨出什么来并不放心,因而也不放手。以后逐渐体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  相似文献   

19.
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找出比较量所对应的分率,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者列算式)解答。下面通过例4的教学介绍我的几点做法。例4.光明玻璃厂十月份生产玻璃20000箱,比九月份多生产了(1/3)。九月份生产玻璃多少箱?  相似文献   

20.
启发式教学源远流长。启发性原则是贯穿一切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应用题教学中,应怎样实施启发呢?提示启发。这种启发常常是针对题目的症结、质疑问难。例如第九册数学中有下面一题:小龙买了1千克糖果和3千克饼干,付了45.6元钱。小丽买了同样的糖果和饼干各1千克,付了21.6元钱。这种糖果和饼干每千克各是多少钱?针对该题设问:为什么小丽买了同样的糖果和饼干却少付钱?学生稍稍思考,即发现,因为小丽比小龙少买(3-1)千克饼干,这个少付的(45.6-21.6)元钱正好是2千克饼干的钱。从而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图表启发。图形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