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及对实验结果的精确表达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然而,由于实验者对实验现象主观感知的差异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实验者对同一实验现象往往会做出不同的描述和判断,甚至得出错误结论。要解决这一问题,除提高实验者本身素质,采用先进的仪器、方法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参比实验”,即引入一个对比实验,以便得出更为准确的实验结果。引入的“参比实验”应具备易感知、易统一、易对比的特点。教学中能采用的“参比实验”类型很多,本文就常用的几类“参比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谈…  相似文献   

2.
黄金刚 《广西教育》2013,(45):52-52
预习作业作为数学课堂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了许多教师的认同。量的积累当然就无形中引发了我们对预习作业质的思考——预习作业有用吗?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却常常让我们这些亲身实验者回答得似是而非,“好像有用,又好像效果不大”;“有的课还行,有的课不能预习”。面对这些来自一线教师的声音,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预习作业这种形式有问题,还是我们对这种形式的理解有偏差?基于这个问题,笔者想通过一些教学实例来谈谈自己对预习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米卡尔就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糖果实验”,对象是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孩子,该实验一直追踪到这些孩子中学毕业。实验者将一群4岁的孩子留在一个房间里,发给他们每人一颗糖,然后告诉他们:“我有事情要出去一会儿,你们可以马上吃掉糖,但如果谁能坚持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就能够得到两块糖。”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吃掉糖;有的孩子一再犹豫,但还是忍不住塞进了嘴里;另外一部分孩子用尽各种方法让自己坚持下来:有的闭上眼睛,避免看见十分诱人的糖果;有的将脑袋埋入手臂之中,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甚至让自己努力睡着。20分钟以后,实验者回到房间,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又得到了一块糖。为什么小朋友之间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相似文献   

4.
“注、提”实验不足及完善办法图里河林业局廖永凤“注、提”教改实验,做为小学语文的一项实验,其优势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之处。这些不足有的是方案本身的,也有的是实验者的认识不够,执行得不够好而造成的。从我们实践中所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迟延满足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于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  相似文献   

6.
浅谈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8年,罗森塔尔在美国的一所小学,随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了8个月的情感因素的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受实验的学生不论是智商还是学习质量,都比一般学生有明显的提高。这种效应被实验者形象地喻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强化是根据...  相似文献   

7.
一、忌课前准备不充分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认为实验内容简单,  相似文献   

8.
高翔  王洪民 《山东教育》2004,(26):50-51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2004年上半年已向社会公布,2004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课程将进入实验区,山东作为四个实验省之一,同样面临着“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实验者信念和行动哲学”的问题。在具体实施方案、课程标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考试制度评价等各种方案出台之前,  相似文献   

9.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在高中 ,化学实验虽然没有独立出来 ,但它的功能并没有减弱。有的学生平时考试化学科的分数很高 ,但高考时成绩就不理想了 ,我认为这与化学教师对待化学实验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例如 2 0 0 1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有一道关于“启普发生器”的问题 ,如果学生真正“见过”、“摸过”、“用过”启普发生器 ,那么 2 6分就会轻轻松松搞到手 ,但实际情况呢 ?该题全省平均分不足 1 0分 !误区一 “讲实验”代替“做实验”有的教师胆子小怕中毒、怕被腐蚀 ;有的教师担心…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线的广大实验者们正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验之中。随着课程实验的逐渐深入,以及推广范围和推进速度的提升与加快,一个令部分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困惑,广大教研人员特别关注,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尴尬的课改难题摆在了实验者的面前——这就是大班额的班级教学组织现状;它制约着课改的高速度与高质量,制约着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制约着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11.
人体带电实验非常精彩,许多娱乐节目曾用它做表演,高中课本中彩页上也有照片。但是,由于受一定条件的限制,不易获得好的效果,再者因有高压静电,虽无生命危险,但电痛感也令人生畏。如能注意到以下几点,这个实验就能安全完成,且现象明显。1器材范氏起电机1台,木凳1个(面上铺上绝缘橡胶更好),直径约10cm的球形导体(与地绝缘)1个。2前期准备将起电机里外清洗干净,吹干,调整使起电机带电良发同学作为实验者。实验者在实验洗干净,吹干。3实验过程实验者站在木凳上,手扶大球,然后教师开启起电机电源,实验者不停地摇头…  相似文献   

12.
一、忌课前准备不充分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  相似文献   

13.
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对1——6年级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并声称“通过测验可预知儿童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然后向任课教师提供“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约占各班人数的20%),使教师从内心也相信这些学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实际上,这个名单完全是实验者随便抽取提供的,根本没有根据他们的学  相似文献   

14.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结果的“不配合”是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多数教师的处理方法是让实验“迁就”理论结论。通过实验,教师们都渴望达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验结果并非都能如愿。教师为了坚持不犯科学知识性的错误,会想尽办法,使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一致,会尽量地把实验归结为意外或误差等,有的甚至出现了造假现象。虽然有的教师坚持了不犯科学性知识错误,但却犯了另一类更为严重的科学性错误——科学精神的遗失甚至歪曲。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该做此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一) 小学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编辑意图,是使教师在备课时得到一些帮助,特别是为了帮助我们农村教师解决困难,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可是有些教师对它的看法却不同,认为它是教学中的“万灵丹”。例如上学期我们区里有几个学校的教师在参考资料未刊出时,不写备课笔记,专等待著它的刊出,好作为依据;又如有一位教师曾这样说:“有了它?这回可少花脑筋了。”有的教师说:“有了教学参考资料,可省得我们麻烦了。”还有些教师把它当作备课笔记带往课堂里去;也有的在教课前  相似文献   

16.
《师道》2009,(3):62-62
教师职业是特殊的,教师人生也是特殊的。李振平认为,(见《继续教育研究》)教师在职业和人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取向:有的教师把职业等同于自己的人生,即把职业作为人生最大的目标和追求;有的教师认为“职业小于人生”,  相似文献   

17.
实验过程: (1)安排一个有经验的教师照看五个攻击性很强的四岁孩子。这位教师扮演了仲裁者、顾问、和事佬以及严格执行纪律的人等角色,但是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不见减少。到第八天时测定,每个孩子一天有150次攻击性行为。 (2)到第十二天,实验者告诉教师,别理会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但是要奖励他们的合作行为。采用此法四天之后,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降至每天100次左右,合作行为则明显增多。 (3)实验者又指示教师以强行罚款作为对攻击性行为的惩罚。孩子们的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实验数据作假现象,是指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故意人为改变实验所得的数据,使之与教师提供的答案或教科书中的答案吻合.实验数据作假与实验数据错误的区别是:前者是实验者主观故意修改实验数据;后者是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因失误造成的数据错误.并非主观故意行为.应该说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本文试对实验数据作假现象的成因及教学策略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8%的烦恼     
有一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他要求一群实验者在周日晚上,把未来7天所有烦恼的事情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大型的“烦恼箱”。到了第三周的星期日,他在实验者面前,打开这个箱子,逐一与成员核对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有9成并未真正发生。接着,他又要求大家把剩下  相似文献   

20.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学会用“请”字。教师要学生回答问题时,有的用“找”,有的用“叫”,有的用“让”,而用“请”字的不多。这不同的用字,不仅反映出学生在师者心目中的地位,更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受。用“请”字,就向学生传递了“教师真有礼貌,非常尊重学生,把‘我’放在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