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光辉 《成才之路》2009,(29):I0005-I0005
暑期之中,不少地方的素质教育活动红红火火、但是,有的地方、有的部门却未能深刻理解素质的内涵,在考核素质教育的成效上,走到了“偏、怪、奇”的路上去、素质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得到发展”,既重视学生的书本知识,也重视培育他们的实践能力,但是,现实是不论是书本知识的考核还是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因为某些功利目的而变得越来越偏颇和极端比如,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因为生命的千姿百态、千奇万变而绚丽多彩;社会因为亿万不同的人各具特色的生存和生活而生机勃勃;优秀班主任总是与众不同,别具风格,洋溢着自己的特色。有的班主任仁爱敦厚,靠宽容获得学生爱戴:有的班主任多才多艺,凭“绝活”征服“刺头”学生;有的班主任严而有格,班级秩序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3.
20军59师师长戴克林,是20军一个传奇式的“大怪人”。 在朝鲜,戴克林的打扮是20军的一大怪。  相似文献   

4.
与中国哲学中的“奇”相近的术语还包括“怪”“邪”“奸”“谲”“畸”等。儒家贬斥“奇”,强调由奇反正。老庄一方面批评非道之奇,另一方面又肯定合道之奇,如奇人、奇语。韩非抨击悖逆君臣之道侵犯主上权威的奸臣以及违反刑法的“奇”“邪”。墨子的“奇”“邪”主要包括统治者超越基本生活需要而徒增华饰的行为及违法乱纪的行为。另外,儒家对美学领域的“奇”并不一概否定。  相似文献   

5.
怪楼奇园     
暑假中,我随爷爷、奶奶和伯父一家到美丽的北戴河休假。刚住进宾馆,就听说附近有一个怪楼奇园,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夜幕刚刚降临,我们便走出宾馆,前往怪楼奇园参观。来到了怪楼奇园,我看到门前有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说奇不奇,不奇也奇;说怪不怪,不怪也怪”,这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一进去,里面果然样样都奇特,就连椅子都像一朵朵云彩。走着走着,我不小心踩到了一个坑里,旁边一个大酒杯里的“酒”突然就哗哗地往外流了起来。我一走开,“酒”又不流了。真好玩!接着,我们便去了怪楼。一进楼,我发现自己的衣服突然变了颜色,手也成了一双“非…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江山易代,物是人非,文坛上涌现出一批与时务世俗格格不入、行为乖张的“怪人”。著名者如被胡适誉为“十七世纪的一个大怪杰”的金圣叹,身被“归奇顾怪”盛名而联袂结伴的归庄和顾炎武,稍后还有名震遐迩、“常人尽笑板桥怪”的郑燮,离经叛道、自称“任天而动,好谈名妓”的诗坛巨子袁子才……黄宗羲也是个中一员,我们可以从他的《怪说》一文中来窥视“这一个”怪人的神奇风采。据《清史稿》黄宗羲本传记载:黄宗羲(1609—1695),字太冲,浙江余姚竹桥(黄竹浦)人,因竹桥附近南雷里有唐谢遗尘故居,故自号南雷,晚年自称梨洲老人,故后世称…  相似文献   

7.
徐珣 《老年教育》2010,(10):4-5
历史上的“扬州八怪”闻名中外,如今,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嗜好收藏火柴商标的“怪人”。这位穷得叮当响的苏北汉子,凭着一股子“怪劲”,把火花收藏事业做到了极致。他,便是曾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火花大王”的季之光。  相似文献   

8.
读书不容易     
1957年,我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之后,一位朋友自告奋勇带我去见赵宋庆教授,因为他的父亲同赵先生相熟。反正还没开学,呆着也是呆着,便跟着他去见识见识这位“怪人”。说他是“怪人”,因为闻之有据。据说他留着长发,蓄着长须,穿着长衫,趿着鞋,不修边幅,街上的孩子都把他当孔乙己式的人物,一看到便聚在周围不散,而他也真的能从长衫袋里掏出糖来分给孩子——虽然不是茴香豆。有一次,他晚上在附近小镇上转悠,被派出所的民警当作不良分子而拘系,他不以为忤,处之泰然;及至弄清身份,再三道歉,恭恭敬敬地送他回家,他也不以为怪,坦然受之。又据说他学问极好、极渊博,虽是中文系的教授,却给数学系开过数学课,又在天文学的刊物上发  相似文献   

9.
周光辉 《云南教育》2009,(15):31-31
暑期之中,不少地方的素质教育活动红红火火。但是,有的地方、有的部门却未能深刻理解素质的内涵,在考核素质教育的成效上,走到了“偏、怪、奇”的路上去。素质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得到发展”,既重视学生的书本知识,也重视培育他们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真奇怪     
吴长顺 《数学小灵通》2010,(12):19-19,30
将算式中的“真”“奇”“怪”换成适当的数字,使两道等式都能够成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哲学大家、新儒家的开创者熊十力是个怪人。年轻时候,就以“狂人”“怪人”而著称。  相似文献   

12.
我有很多外号,因为我的名字是“奇”,所以有的同学就叫我“军棋”、“跳棋”、“臭棋”等等。我听了很不乐意,觉得外号很讨厌,它像一个无形的杀手,破坏了人们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有句话叫“童言无忌”,教学中,我们也经常遇上有些学生提出一些“傻问题、怪想法”,弄得教师一时难以回答,甚至尴尬。有的教师借提问离教学内容太远而置若罔闻;有的教师干脆付之以笑“傻头傻脑”,而有问不答;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是在扰乱课堂,而责骂学生;往往使提问的学生感到失望。甚至质疑自己,“老师,我说错了吗”?对此,笔者认为: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傻问题、怪想法”,正确引导“对症下药”,既不能回避问题,敷衍了  相似文献   

14.
馀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此句中的“奇服”之“服”,有的注本同文相训,如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以下简称《章句》)注:“奇服,好服也。”南宋朱熹《楚辞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曰:“奇服,奇伟之服。”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以下简称《山带阁注》)曰:“奇服,与世殊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必须从教师的教学创新开始。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能以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心理需求为出发点 ,设计活泼新颖的教学环节 ,给学生的创新学习一个支点 ,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思路必然会得到良好的训练。结合语文课一些文章的特点 ,笔者认为 ,不妨在课堂设一节辩论会 ,让课堂成为学生发表意见的园地 ,给学生展现自我的创造才干和能力提供一方广阔的天地。譬如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11课《科学怪人》是一篇写科学家的小故事。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科学怪人”的许多怪事 ,第二部分主要写了“科学怪人”的怪…  相似文献   

16.
一、典型性格 题目:“怪”人______ ______ [说明]先在横线填上具有特殊性格的人名。 分析提示:1.按要求在横线上填好具有典型性格的人名。既为“怪”人,其名就应该体现“怪”的性格特怔。能用绰号之类最好,如“马大哈”、“不求人”、“老抠”等,当然也可用如同常人的姓名。2.要围绕文眼“怪”字选材立意,在“怪”字上做文章。何为怪人?闻一多先生做学问只做不说,面对特务的枪弹却敢做敢说,慷慨陈辞;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们两人看来都“怪”,却统一于爱憎分明的革命立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人,平时衣食简朴,花钱分厘计较,称得上“老抠”,然而为了救灾募捐,为“希望工程”解囊,一掷千金,慷慨豪爽;还有这样一些人,平时老实巴交,甚至患点“妻管严”,然而和那些社会蛀虫斗争起来却拍案而起,奋不顾身。这不都是值得我们去写的“怪”人么?3.分析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把人物放在对立统一的矛盾斗争中(比如“懦弱”与“勇敢”,“凶狠”与“慈祥”、“小气”与“大方”等)去表现,去刻  相似文献   

17.
写“怪”     
最近有种理论颇为出众:写作要写“怪”。即平常人平常事不写,专挑“怪”来写,怪事,怪人,怪模样,怪脾气,怪腔调。翻翻中学生获奖作文,居然有不少篇什应验了这个写“怪”理论。获《中学生习作选》杂志“我和老师”征文一等奖的作文《那远远的云端》就写老师的“怪”——上课了,“来了”有人一声惊呼,只见一个老头从甬道那端缓缓“颠”来,教室顿时静煞,一双双好奇的眼睛齐刷刷射向他:好一个醉仙人!走起路来左一踬,右一颠,两只手臂大幅度摆动,那头颅还悠哉悠哉地伴着晃动。上讲台了,嗬,满面红光,眉眼灵动,精神矍铄!他略一扫视,带着余喘就哇拉哇拉讲课了。……第二天,关于“怪老头”的轶事便风传开了。别处又何尝不是如此?多种戈尔巴乔夫的传记与新闻特写都忘不了写写前额那块红红的胎记。尼克松前冲的下巴颏、阿拉法特乱蓬蓬的胡子都令传记作家手痒。《红楼梦》里十二钗之一的史湘云有口吃病,叫宝玉“爱哥哥”(二哥哥);鸳鸯的脸蛋上长有细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中国象征主义前驱”的李金发,向以“诗怪”之名而著称于文坛。所“怪”者何?大约是他的诗与众不同,既不同于自由诗也不同于格律诗;那种“异国的情调”给人以异样的直感;象征的怪味,使人感到新奇但又难以一下子道其所以然;是”国内无有”,令人少见而多怪;诗名偌大,但不少作品叫人无法喜欢,更不能脍炙人口……故觉得“怪”!笔者以为,他作诗的经历,他的诗的特点,都程度不同的体现了这一“怪”字。人们称之为“诗怪”,这“怪”也许是褒,抑或是贬,或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9.
钱大石小朋友的作文《我家的"怪"外公》写活了一个人:"怪"外公。怪,就是不同于常态,如怪人、怪物,不同于常态才显示出神奇性和新颖性,所以写作文选择"怪"的对象是一种很明智的方法,容易出其制胜。比如"好外公"、"老外公"就  相似文献   

20.
金圣叹(1608-1661年),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为人狂傲有奇气,本姓张.因明亡誓不仕清,常喟然叹曰“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从此改姓“金”.名“喟”。又因为常常自比为圣人,总有天将降大任的奇思怪想,又改字为“圣叹”。金圣叹生活清贫,然人狂放不羁,性格滑稽,善诙谐,时人称之为“幽默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