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与现代的契合──当代新儒家的现代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新儒家是在一战暴露资本主义的本质,“五四”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对西方现代化进行深刻反思并将东西方文化予以比较而兴起的一个文化和哲学流派。他们对资本主义经济予以了深刻的剖析和辩证的批判,也为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了种种方案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化挟“坚船利炮”东渐而来,面对异己的西方文化,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选择导致其不同的社会转型。日本积极主动地“和魂洋才”,在全盘吸纳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再造前提下回归”传统,成为天皇制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以“中体西用”来对待西学,于被动挨打中走上中学不能为体之路,但在一战所引发的西学危机的反思中,为超越西方转向了“以俄为师”。1949年成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一跃为社会主义国家。中日两国同为外激型现代化国家,不同的社会转型选择正是各自文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每个现代化的国家和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发生过或正在面对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我们中国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的明显的特殊性。中国是世界现代化“宴席”上迟到的宾客。当我们拖着沉重的脚步缓慢踱向现代化阶梯的时候,西方那些捷足先登者漫无礼貌地给了我们许多干扰。于是,中国的现代化,就不仅和自己的传统文化有着摒弃、发扬、转化等等的对立同一关系,而且和世界文化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有着冲突、吸收、融会等等的对立同一关系。这两种关系的交叉和演化,就  相似文献   

4.
一、“别了,司徒雷登”1949年9月,正当即将成立的年轻共和国面临“向何处去”的新的历史选择的关键时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以当时的冷战世界战略出发,对新中国实行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封锁.毛泽东对此作出了强烈反应:他写了《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宣布与西方世界的彻底绝裂,并作出“一边倒”,即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苏联一边的战略决策.从此,中国走上了在与西方世界隔绝的情况下,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在文化思想上,在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绝对领导地位的同时,又根据苏共文化首领日丹诺夫的理论,只批判地接受“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十八、十九世纪西方人文主义文化,而断然拒绝“资本主义没落时期”的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文化,这样的文化选择,对在五、六十年代的封锁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教养、精神素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学习卡片     
中国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一种思潮,叫资产阶级自由化,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社会主义。这不行。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对搞资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政治和文化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进入21世纪后,尽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的阴谋没有得逞,但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的侵蚀却一直没有停止过。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文化阵地。同时,加速发展教育和科技,尽快缩小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上的差距,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对以资本逻辑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的超越。目前,中国式现代化受西方国家的挑战,认为现代化是它们独有且根植资本主义制度的,并用“历史虚无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否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从人的解放和大历史观视角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内涵,厘清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从政党保障、民主建设、经济奠基、群众基础、共同体建设方面协同推进中国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洲文化发展史上曾出现过以汉字为主要传播手段的东亚文化圈,它在历史上曾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国儒家文化及其思想的影响。其中新加坡、南朝鲜、日本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不但是近代以来这一文化圈内最活跃的地区,也是近三十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最为迅速的地区。这腾飞的“五龙”被称之为“工业东亚”。近年来,海内外不少学者开始注意到儒家文化及其思想在东亚“五龙”现代化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有的人甚至把工业东亚称为“后期儒家文化地区”,着力宣扬儒家文化对东亚“五龙”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认为儒家文化及其思想具有不可忽视的世界意义。他们提出了“儒家资本主义”、“儒学现代化”等一些挑战性的新课题,并推论出儒学不但可以促进经济起飞,而且可以用儒家思想为指导发展资本主义。本文拟就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和儒家文化之间的关系来探讨一下儒家文化及其思想在新加坡现代化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波及全世界的泛文化思潮,是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诸多矛盾和冲突的反映,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产物。后现代主义鲜明地表现出了典型的反基础、反本质、反理性的理论特征。对后现代主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准确地把握它对当代中国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将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波及全世界的泛文化思潮。是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诸多矛盾和冲突的反映,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产物。后现代主义鲜明地表现出了典型的反基础、反本质、反理性的理论特征。对后现代主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准确地把握它对当代中国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将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期,深入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三个面向”的理论逻辑,是科学阐明习近平文化思想原创性贡献的基础性工作。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视域下,文化建设的三个面向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先进本质的逻辑延续与当代建构,既是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具体指向,也是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文化层面的高度自觉。其中,面向现代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世界现代化普遍趋势中跳出西方现代化,建设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文化形态的历史自主性;面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在具有的超越民族国家并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意义;面向未来则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开启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文明新境域和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危机的历史条件下,与世界“统制经济”思潮相应,中国也出现了“统制经济”思潮,大体有三种观点:第一种,左翼认同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反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第二种,认同法西斯统制经济。第三种,对“统制经济”“计划经济”作客观研究,以之为中国国民经济建设或现代化模式。中国典型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胡适等人由于其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缺陷和实验主义特征,因而关注政治与文化问题,忽略经济问题,对“统制经济思潮”持一种低姿态的怀疑态度,但也并没有坚决反对,为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经济的辩护,在几十年以后不得不为此进行反省。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化霸权在我国文化领域泛滥,社会主义文化自主性受到侵蚀.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理论定位存在着内在矛盾,是产生这一状况的重要的思想根源.这一矛盾的核心是理论与实践的错位,以针对发达资本主义中心国家的社会主义理论概括边缘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忽视了社会主义实践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心地区向边缘地区转移及其历史使命的变化.因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主性,必须澄清中国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边缘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这一特质.  相似文献   

14.
修正主义是反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歪曲、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光鲜外衣”。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修正主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颜色革命”的代名词。和平与发展虽然仍是时代的主题,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始终不忘对我进行西化,并兜售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决揭露并批判行行色色的修正主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起源于冷战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待遇、反倾销和反补贴问题,对传统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一种歧视性的做法,也是西方国家出于意识形态考虑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对策。“非市场经济的国家”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30年关税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所倡导的德治思想,包含了丰富的治国之道,对古代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向前发展.当历史进入了21世纪的特殊时期,儒家德治思想时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治国安邦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的治国方针,是对我国儒家德治思想的批判和继承.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持政治秩序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110页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这一目里这样写道:“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发展非常快,而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的发展相对缓慢。”在这一段里,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出现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两个概念。这里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应该是指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德国和日本就属这一类;而老牌资本主义国…  相似文献   

18.
苏晓真 《考试周刊》2012,(73):30-31
孙中山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验及西方文化吸收的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均富”理念,提出了以“均富”为重要内涵的民生主义学说。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要是围绕土地和资本这两个问题来全面阐述及分析研究的,它能为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西方社会学者从文化、宗教等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伦理精神动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借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建构的纬度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传统儒家和儒商文化精神资源的传承以及对西方文明的借鉴。中国市场经济伦理精神建设应落实在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的工作伦理和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历史系杨宁一在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就“东亚儒家文化圈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作了重点发言。 杨宁一认为,儒家是儒家文化的最高概括。现代新儒家产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已历经三代人,有七十多年的历史。现代新儒家的发展历程是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不断自我改造的过程,也是逐渐转向同意学习、吸收西方文化的过程。它体现了维护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民族爱国精神,但是如果它不改变“中体西用”、“道德优先”等核心内容和思维定势,就不可能复兴,更不可能创造出一条“儒家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