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郇庄砖塔,又称郇庄白塔,坐落在甘肃省徽县栗川乡郇庄白塔寺,它是陇南仅存的两处宋代建筑之一。此塔系多层叠涩檐承托平座、斗拱楼阁式砖砌半空心塔。塔基平面八边形,通高30米。砖塔庄重古朴、简约挺拔,建筑风格与陇东华池建于北宋元符二年的砖塔相似。郇庄砖塔对研究宋代佛塔建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许春苗 《今日教育》2009,(12):59-59
“狗熊掰棒子”的故事讲的是狗熊掰在棒子的时候,掰一个夹在腋下,再掰时,一抬胳膊,先前的那个就掉了,如此下去,最后剩下的还是一个。所以就有了“狗熊掰棒子——掰一根丢一根”的说法。其寓意当然是大有嘲贬之味了。  相似文献   

3.
百忍成金     
有一则寓言,说的是有个老婆婆种了一大片玉米。秋天来了,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棒儿十分自信地说:"老婆婆肯定会先掰我,因为我是最棒的玉米!"可是,老婆婆来掰玉米时并没有掰它。"老婆婆可能眼神不好,明天一定会把我掰走!"第二天,老婆婆又掰走了别的玉米。接着一连几天,老婆婆  相似文献   

4.
读了《山东教育》 1999年第 12期《创新是一片阳光》一文,有几点不同想法,现写于此,希望与作者崔莉莉老师商榷。   一、文章第一个问题是“想起黑瞎子掰棒子”,作者认为“黑瞎子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是不假,但它手里拿的一定总是最新或是它认为最好的一个,这种求异求新的思想还是值得肯定的。……”黑瞎子掰棒子,掰一个不是想丢一个。确切地说,它掰一个夹在腋下,再掰下一个还是要夹在腋下的,可一抬胳膊,前一个掉了,所以无论它掰多少也只能剩下一个。这一个是最新的不错,可绝不是它认为最好的一个。因为它掰棒子是捋着一条垅…  相似文献   

5.
听了很多低年级语文课,我感到“搭桥”工作十分重要。所谓“搭桥”,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为回答问题不准确、不完整的学生做诱导,启发工作,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注意做“搭桥”工作,使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在学习“掰”这个生字时,老师让一个学生说说怎么记“掰”字,那个学生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手字变形,右边是个手字,中间是个分字,合起来就念掰’把一个东西掰成几半几的掰。老师又问:“书上说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顺手掰了一个。掰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学生回答不上来了。老师没有马上让他坐下,而是启发说:“在这里还是  相似文献   

6.
最棒的玉米     
有个老婆婆,种了一大片玉米。秋天来了.一只颗粒饱满的玉米棒儿十分自信地说:“老婆婆肯定先掰我.因为我是最棒的玉米!”可是,老婆婆并没有掰它。“老婆婆可能眼神不好.明天一定会把我掰去!”第二天。老婆婆又掰走了别的玉米。一连几天,老婆婆都没有来,玉米沮丧极了:“我总以为自己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寓言——“猴子掰包谷”。猴子在包谷地里刚掰下一个,觉得前面的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个;另一个到手,觉得还有更好的,又扔掉到手的,去掰那个“更好”的。不知不觉走到玉米地的尽头,天色已晚,只得慌慌张张随便掰一个,回去一看,恰恰是个赖包谷。我们都会笑那个猴子太傻,可是换了你,又会怎样?  相似文献   

8.
记得小时候,老师总爱给我们讲关于狗熊掰玉米棒的故事:原来东北每到收获的季节,就有许多狗熊跑到玉米地里掰玉米棒。这些东北狗熊进入玉米地后,通常都会用前掌掰下第一根玉米棒,便夹在左腋下;然后再用前掌掰下第二根玉米棒,再夹在左臂的腋下;又掰下另一根玉米棒,再放在自己的左腋下。你们知道最后狗熊掰走了几根玉米棒?毫无疑问,虽然狗熊掰的玉米棒有许多,最后得到的玉米棒却只有一根,因为每次去掰下一根  相似文献   

9.
“一只黑熊饿了,跑到玉米地里去掰玉米,掰了一个,夹在胳膊底下,很高兴,于是又去掰另一个,又掰了一个,更加高,兴,又夹在胳膊底下。哎呀,它没看见,第一个玉米掉了,它只顾夹第二个玉米了,于是它又掰第三个……”不用细说你也能猜到,黑熊最后只得到一个玉米,前面的玉米全丢了。黑熊当然没有人的思维能力,可是人有时犯的错误和黑熊也差不多。...  相似文献   

10.
课堂上,该学习生字“掰”了。认读字音、识记字形、分析字义,我正按部就班地边引导边讲解,学生马小华忽然站起来问:“老师,‘掰’有反义词吗?”是啊,“掰”有反义词吗?说实在的,我还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为避免尴尬,我稳了稳情绪,又把皮球踢给了马小华:“你说呢?”“我想‘掰’应该有反义词。”马小华扑闪着眼睛说。“哦?说来听听。”此时我已无力控制课堂,只能任其发展了。“‘掰’的反义词与‘掰’的结构相似,两边各有一个‘手’字,中间应该是‘分’的反义词‘合’字,它表示双手合拢的意思。”马小华边说边做了一个两手并…  相似文献   

11.
<正>掰脚趾大赛1976年,在英国德比郡开酒吧的乔治·吉伯斯突然想到要发明一种"由英国人绝对统治"的运动,"世界掰脚趾大赛"就这么产生了,迄今已经延续了数十年。在一场一触即发的掰脚趾大赛中,两位参赛者固定住腿部,然后用脚趾进行角力,把对方的脚趾掰倒就算赢了。  相似文献   

12.
“一只黑熊饿了,跑到玉米地里去掰玉米,掰了一个,夹在胳膊底下,很高兴,于是又去掰另一个,又掰了一个,更加高兴,又夹在胳膊底下。哎呀,它没看见,第一个玉米掉了,它只顾夹第二个玉米了,于是它又掰第三个……”不用细说你也能猜到,黑熊最后只得到一个玉米,前面的玉米全丢了。黑熊当然没有人的思维能力,可是人有时犯的错误和黑熊也差不多。千辛万苦解决的问题,解完了就扔到脑后,实际剩下的东西可能也不比一个玉米多。聪明而富有策略的问题解决老,知道问题产生的结论和富有创意的问题一样,都是具有很高价值的。而立过可把是解…  相似文献   

13.
赵红霞 《考试周刊》2010,(43):58-59
“猴子掰玉米”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它辛辛苦苦掰了许久玉米,最终胳肢窝里夹着的只不过左右各一,这是典型的贪多反少的例子。  相似文献   

14.
太子山与“滦河之变”初探安忠和在距承德市区14公里的双滦区,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奇山──双塔山。双塔山两根巨大的岩柱顶上,残存着两座砖塔。南边的残塔是方形,民间一直俗称为“小庙”。考古专家认为这两座砖塔是辽代的墓塔。双塔山上的双塔究竟是怎么回事,一直没有...  相似文献   

15.
火爆嫩玉米     
暑假的一天,我和表哥向姑父学做“火爆嫩玉米”这道菜。姑父从口袋里拿出两个玉米棒,对我和表哥说:“你们俩各掰一个。”姑父先给我们做示范:用大拇指杀出一条路,然后大拇指横起轻轻地一掰,五六个“胖娃娃”乖乖地从玉米棒上跳下来……我和表哥照着姑父的方法去做。我拿着玉米棒使劲一掰,可玉米粒全破了。姑父对我说:“用来火爆的玉米很嫩,所以要轻轻地掰才不会破。”我照着试了一下,轻轻地一掰,这次,玉米粒真的没有破……姑父把我和表哥掰下的玉米粒清洗了一下,就放在一旁滤着。开始炒玉米粒了,姑父先打燃了火,端起锅安在炉子上,把油倒进锅…  相似文献   

16.
瞎掰大王     
我老妈是我家著名的瞎掰大王。她那掰功一流。你要问她什么,她可以跟你掰出一长串故事,听得你云里雾里,不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相似文献   

17.
北京名胜古迹考略──北京古塔之十侯伟,汪建民万松老人塔在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东口偏南,一座青灰色砖砌成的门楼里,矗立着一座八角九级的密檐式青砖塔。它就是北京城区唯一的砖塔“万松老人塔”。塔总高约15.9米,最下面是一层须弥座,须弥座之上为九层叠涩封护...  相似文献   

18.
狗熊掰棒子     
狗熊哥,上南坡掰棒子,往哪搁夹在自己胳肢窝掰一个,夹一个夹这个,掉那个掰到地头乐呵呵这回收获可真多狗熊松开胳肢窝咦——怎么最后剩一个狗熊掰棒子@徐凯 @先知先桃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酒泉市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上万名学生到田地里掰玉米。这项结合当地实际的劳动,却招来了不少非议。一些家长认为,让学生掰玉米,是超强体力劳动,有损身体健康;还有家长反映,学校对不愿参加劳动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喂玉米     
<正>早晨上学的路上,妈妈买了两根熟玉米,一杯豆浆,给我当早点。妈妈亲自掰玉米往我嘴里喂,掰一粒喂一粒。"妈妈,让我自己掰着吃,好吗?"我对妈妈说,"我都七岁读二年级了,不能总把我当什么事都不会做的小孩子,让妈妈一直照顾下去。所以,有的小事,比如吃早点,我想学会自己吃,自己独立完成!"但是,妈妈不让,妈妈还是一粒粒地掰着,掰下来后又一粒粒地往我嘴里喂。妈妈那双葡萄般的大眼睛哟,柔柔地凝视着我,似乎在说:"儿子,你能这样想妈妈很高兴,但你毕竟还小,掰得不利索,甚至可能会掉到地上;再说,上课时间要到了,我怕你迟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