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鸟镇     
<正>“看到房顶上那两只鸽子了吗?他们是我的爷爷和奶奶。”“开玩笑吧,怎么会呢?”“我说的都是真的,没骗你们。”小雀对两个刚到的游客说,一点不像撒谎的样子。1一个头发灰白、不时打着哈欠的老奶奶,来到镇上。当她在镇子边的空地上,用捡来的旧材料盖房子时,一些人围了过来。“老太太,你家在哪?”有人问。“问我家在哪儿?哼哼,我家就在这儿!”“你家在这儿,那我们怎么不认识你啊?”  相似文献   

2.
行走鸟镇     
①九月初,在嘉兴开会,会后大家闹哄哄地去了南北湖,我独自选择了乌镇。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作家大都和外国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茅盾是和外国文学关系特别密切的大作家之一。茅盾是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评介外国文艺思潮和传播世界文坛信息开始文学活动的,在稍后进行的文学创作中,又深受外国文学的影响。从特定意义上说,没有外国文学的影响就没有茅盾。在考察茅盾和外国文学的关系时,人们常常注目于他和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左拉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作家的联系,却往往忽视这位中国现实主义大师和比利时象征主义戏剧泰斗梅特林克之间的不解之缘。本文试就茅盾早期对梅特林克的翻译评介以及梅特林克对茅盾文学思想与创作的影响等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求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比较文学是一门边缘科学,近几年来在国内已受到广泛的注意。自从十九世纪末期比较文学开始建立以来,已有九十年的历史。虽然在本世纪初鲁迅、茅盾都开始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国外文学,三十年代又有了傅东华及戴望舒分别翻译的有关比较文学的历史与论述,但是由于前一个阶段我国独居孤岛,与世隔绝,对比较文学完全  相似文献   

5.
浙江桐乡乌镇观前街有一所坐北朝南四开间二进的楼房。一八九六年七月四日,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同志就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一九三二年,茅盾又在楼房后面盖起了三间日本式平房。这就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茅盾故居”。一九八二年二月底,桐乡县人民政府决定对茅盾故居进行全面整修。三月上旬,我们桐乡县征集茅盾文物办公室给叶圣陶先生写信,请他为茅盾故居题字。  相似文献   

6.
茅盾与翻译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的名字和鲁迅、郭沫若连在一起,被誉为我国以“五四”为标志的新文学的三大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们几十年的文学活动,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作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卓绝贡献。 茅盾从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工作,主要在早期,即大约从1916年至1925年之间。这段时间他的文学活动,一是从事文艺理论的建设和文艺批评,一是研究和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他说:“……二十年代,我不曾写作,全力从事欧洲文学作品的研究与翻译,  相似文献   

7.
茅盾与乌镇     
画面:黎明,曙光洒遍朝气氤氲的杭嘉湖平原。 熙熙攘攘的乌镇街道。繁荣的早市。 轮船码头,汽笛声声。 解说:浙江省桐乡县乌镇是杭嘉湖平原上的一个水乡古镇。她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的故乡,是茅盾出生和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茅盾与翻译     
商务印书馆提供的译业条件,1917年至1927年茅盾译业的第一阶段,视界宽广、兼收并蓄的翻译方针,对写实主义的客观介绍和主观倾向,在20世纪30年代的'翻译年'中,茅盾的翻译理论和批评,翻译价值论。  相似文献   

9.
自然主义对茅盾小说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创作前的准备过程——对现实生活观照与把握的视角和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上,也表现在创作过程中的创作心态与创作思路上。更具体表现在作品“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上。正是这种影响,使茅盾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风姿别具。  相似文献   

10.
金鸟与银鸟     
有一个樵夫,每天上山砍柴,日复一日,过着平凡的日子。 一天,樵夫在路上捡到一只受伤的银鸟,银鸟全身包裹着闪闪发光的银色羽毛,樵夫欣喜地说:“啊.我一辈子从来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鸟!”于是把银鸟带回家,专心替银鸟疗伤。银鸟每天唱歌给樵夫听,樵夫过着快乐的日子。  相似文献   

11.
1907年 12岁 乌镇入乌镇高等小学(植材小学),始学英文,课本为英人纳司非尔特编的文法书.1910年 15岁 湖州在湖州府中学堂从钱稻孙学《泰西三十佚事》.1913年 18岁 北京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文学奠基者之一茅盾,青年时代多次发表文章介绍德国哲学家尼采。他根据“五四”时期的实际需要,特别强调尼采彻底破坏旧传统的反抗精神。他还十分重视尼采的超人哲学与权力意志说。他对于尼采的理解别有天地,常常是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代表了当时中国研究尼采的最高水平。茅盾以开阔的视野,以“为我所用”的精神借鉴尼采哲学,充分体现了他对于外国文化“穷本溯源”、“取精用宏”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3.
乌镇是茅盾的家乡,茅盾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乌镇度过的.一九○四年到一九○九年,茅盾八岁到十三岁先后在乌镇的两所小学——立志小学和植材小学求学.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中写道:“又过了半年,乌镇办起了第一所初级小学——立志小学,我就成为这个小学的第一班学生”.“一九○九年夏季,我从植树学校毕业了,时年十三周岁.”后来茅盾升上中学,离开家乡,只是寒暑假才返回家乡.当他二十岁“叩文学的门”之后,更只是间或返回过几次,一九四○年他母亲逝世后,因种种原因,再没有回来过.但是茅盾对他的家乡,始终深深地怀念着,一九七七年为家乡写的一首《西江月》词中,有“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两句,表达他怀念家乡和对家乡的教育事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茅盾文艺思想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跟我们的祖国一道经受过许多磨难,走过许多弯路。他既有成功的抉择,又有痛苦的失误。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前前后后,是是非非,就是他的成功与失误的历史记录。本文试图通过茅盾与现代主义关系的历时性描述,对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关系的考察,来揭示茅盾艺术思维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茅盾与俄国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文字之交始于五四时期,茅盾积极参与其中.其为人生的文学观念,创作中的指导思想、具体技巧深受俄国现实主义的影响.茅盾与俄国文学的因缘促进了中俄文学的交流,也是交流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茅盾与自然主义有一个较复杂的关系。一方面茅盾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受着自然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茅盾本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和创作上的比较,说明茅盾接受自然主义并对之进行了新的改造。同时也阐释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两概念在新文学早期于接受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是位通古博今、学贯中西、取精用宏、著作等身的文化巨人和文学大师。他在六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不仅创作了大量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和评论,丙且在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领域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8.
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又名沈雁冰。一八九六年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巨大成就的革命作家。中学毕业后进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一九一七年开始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杂志》上发表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方面的文章,一九二○年参加《小说月报》的革新工作。一九二一年和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并负责主编《小说月报》。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许多文学论文,并翻译了不少外国进步作品。他早期的文学主张是“为人生”。  相似文献   

19.
茅盾文论受到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影响.一方面,他从当时中国新文学创作实际出发.接受了自然主义“真实”概念,但他的“真实” 与自然主义的“真实”有根本的区别.另一方面.对“真实” 的追求.也给茅盾文论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五年六月二十五日《新华日报》为庆祝茅盾五十寿辰而发的社论中称颂茅盾是中国人民“文教”工作的“斗士和领导者”。现在许多同志重视研究茅盾在革命文学事业的卓越贡献,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对其他方面的研究甚少。茅盾光辉的一生,对于我国革命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一生辛勤创作的一千二百万字的宏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