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引进,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但不加辨析地搬用西方批评资源无疑是对当前中国本土语境的漠视进而造成批评的错位和残缺。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的有效性思考分析,探讨大众文化批评存在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文化传统的择取,看似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然而却关涉到本土心理学的生命力,是关涉到中国本土心理学如何发展的一个元理论问题.以往中国的本土心理学,一方面过于注重文化大传统的研究定向,忽视了本土心理学与现实民众的心理契合问题;另一方面,虽然也曾关注文化小传统层面,但是却对文化小传统与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关系缺乏明确的理论自觉.然而问题是,惟有自觉地进行文化小传统的研究定向,进行细致的、多样化的心理资源挖掘才有望实现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新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进入21世纪,在经过20世纪90年代大力清理文本和文化中男性中心观念、重评现当代女作家作品之后,步入到更加理性地建构中国本土女性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之中:就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本土化问题、挖掘和整理中国本土话语资源问题,寻求女性主义新的理论生长点等问题展开积极探讨。本期刊出的这组女性主义的文章,《性别与经典的缺失:论晚明女性诗歌送本》这篇译文从挖掘和整理中国本土话语资源的角度,探讨1550—1560和1620—1630年间两次比较集中的女性作品选集出版事件在编排和评介两方面的异同,揭示除了商业兴趣以外,男性和女性选编者在编辑和挖掘女性诗作上存在的差异及原因。《论日常生活对女性主义批评的意义》从寻求女性主义新的理论生长点的角度,论证日常生活视角的引入和对众多日常生活理论资源的借鉴、吸收和转化,是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获得时代感和焕发生机的有效途径。《处于边缘的女性》致力于清理文化中男性中心观念,通过深入考察王朔笔下的女性形象,对王朔潜意识深处的男权思想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美术批评的缺位表现在对批评理解的误解和含混上.究其成因主要是因为:(1)对本土文化的漠视,缺乏民族文化精神和自主话语权.(2)对于外来概念的套用,盲目跟风,缺乏立场鲜明的独立判断.应该引以重视和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5.
香港文学理论批评经过了1950年以前的萌芽期、50到70年代的过渡期,80年代以来逐步走向自觉。50年代以前,香港文学理论批评的主体性几乎淹没在大陆理论批评的大潮中,大陆性较强;50年代到70年代的香港文学理论批评,由于地理和政治上的边缘处境,关于大陆新文学的理论批评占主导,到70年代后期才逐步开始重视本土文学的批评和理论上的探索;80、90年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香港性已经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西方女权主义批评在发展中面临的三种困惑无法确定革命对象,而间接带来理论根基散乱、没有体系,并张扬"女性意识",导致审美意识的单一、封闭.因中国注意了"本土意识",这些难题在女性文学中有所避免,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批评仍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7.
假设命题式批评是笔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文本分析过程中探索性命题."难以解释的符号"是希利斯·米勒在<解读叙事>中提出来的,是解构主义理论对于叙事艺术的理解和界定."假设命题式批评"就是与这样的艺术界定和理解对应的.在对<饥饿艺术家>的假设式命题批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这种批评方式的意义和性质.具有哲学意味的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恒的,但是对于艺术中形而上意味的把握却是比较有难度的,而假设式批评的意义应在于能够显示和揭示文学作品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大量涌入我国,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本土少数民族教育的理论,一经接触到西方系统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就不加批判甄别地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拿来,移植到我国的民族教育之中。所采用的理论与方法几乎全是西方的或是西方式的,这种所谓的多元文化教育本土化,只是在不加批评地接受与承袭西方的问题、理论与方法。要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必须让理论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社会、文化、教育与民族关系历史脉络之中,具有高度的本土契合性,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促进其本土性转化,以便丰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世俗实用的文化思潮,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由于具体的本土文化因素,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形成了文化的错位性、实用功能性、时尚世俗性和缺乏宗教意识等本土文化特征,决定了当代文学难免堕入话语前卫而缺乏存在之思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批评建设弱化有三不主义的表现:不知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不愿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导致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党员缺乏系统的学习、忽视了党性修养的加强以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批评建设的主要途径在于领导带头、学习经典、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1.
宗白华关学批评的诗性特征,表现为批评文体的文学化、批评话语的关文化和批评思维的直觉性,三者紧密联系,共同铸就了宗白华关学批评的诗性特征。宗白华的关学批评昭示理论的面貌并不总是灰色的,它同样可以呈现出生命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2.
小说评点是一个特殊的场域,评点者、小说和读者构成一个立体流动的三角结构,交错着不同的审美趣味。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对于作品、读者以及作为评点者自己都有所定位,并真实呈现出评点者在雅与俗之间的游走,从而形成了一个连接文人与通俗小说、文人趣味与大众趣味的场域,反映着晚明这一历史时期中文人雅文学与大众通俗文学之间的沟通与拉锯。  相似文献   

13.
沈德潜是清代中期的诗论大家,其"格调"说曾引起词学家的注意。论文对沈德潜的词学观及词体创作进行辨析,梳理其与乾嘉词坛的关系,并以王昶词论为例探讨了沈德潜诗论在词学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艺术职业教育中的《影评》课既不同于普通高等艺术院校开设的《影评》课,也不同于一般大学作为素质教育而开设的《影评》课,因为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有其特殊性,针对这种特殊性,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隋代释彦琮和近现代著名人物及其所论述的译者为主例,尝试用解构的方法简单探讨了翻译理论中两对主客体范畴结构消解问题。认为主客体并非截然分离,双方界限常常消解,双方相互影响;客体是主体的映射,而翻译客体标准对译者主体也产生影响。隋代高僧彦琮提出的"八备"是中国最早关于译者的系统论述,为了更清楚地认识隋代批评者眼中译者的真面貌,支持本文的主题,笔者也比较详细地梳理了"八备"。  相似文献   

16.
当代著名批评家王彬彬往往以社会学批评方法从事批评实践活动,表现出三方面主要特色:儒宰的入世精神和浩然正气;对道德与人文精神的坚持和对现实的批判;学理性和文学性俱佳的文本形式。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当代文学批评中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7.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是20世纪最受争议的文学作品之一。长期以来,评论界对其展开了大量的道德伦理评价,并将其归为现代主义小说。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玄学侦探小说程式,论证《洛丽塔》是一部颠覆传统的玄学侦探小说。  相似文献   

18.
小说<米>发表十余年来,众评论家从文化、人性、精神等角度加以评说,而无人认识到这是作者苏童有意考验评论界的一个圈套.事实上,作者把"故事"写成了人物五龙的一个梦,故意没把作品写完,所以,有必要解开这个圈套并据之重新予以阐释,而这种阐释方法自然地上升到了一种方法论的意义,以留待诸家评说.  相似文献   

19.
铁凝小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凝的小说研究与铁凝的小说创作是同步进行的,大致可分为80年代小说研究和90年代后小说研究两个阶段。80年代主要以单篇解读为主。到了90年代,由于批评方法的多样性和切入角度的灵活性,再加上综合式分析和比较式研究的运用,对铁凝小说的思想内蕴和艺术容量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大的深入和拓展。当然也还存在着一些争议点和薄弱点。  相似文献   

20.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即将文艺纳入社会历史中考察,并从中发现规律,解读作品。社会历史批评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批评家柏拉图的“模仿说”,到维柯时期基本成熟,后经斯达尔夫人、丹纳的阐释得到进一步完善,又经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批评家的拓展、延伸,其地位在文学理论界得以完全确立。纵观社会历史批评的整个发展过程:在批评视角上,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但经济因素缺失;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上,从单一的社会主体上升为文学与社会互为主体;在方法上,从单纯以社会学的方法解读文艺发展为与其他学科的交互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