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使得科学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但科学证据不是万能的,由于其自身的局限,限制了科学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因此,要理性对待科学证据,避免犯"科学证据至上"的片面性错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这一法则,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适用的。在素描基本训练和构图工作中,也必须运用这一法则来指导实践。本文试图探讨如何运用这一法则来正确处理形神  相似文献   

3.
尹志红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5):194+196-194,196
"两高三部"于2010年5月30日共同发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的出台标志着目前我国已经以立法形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由于相关配套制度的缺失,使得该规则在司法实践中不能有效彰显其规制作用和发挥应有活力。本文立足司法实践,分析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作为英美法系证据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区别于大陆法系证据法的显著特征之一。传闻证据在英美法庭上是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但是其中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情形之一“违反利益的陈述”却可以作为例外而具有可采性。本文以《加拿大证据法典》中的两个案例为切入点,探讨“违反利益的陈述”的传闻证据为什么可以被采用的原因,进而说明其适用的理论基础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美国的证据规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具有系统化、清晰化、配套制度完善化的优越性。它不仅设置了非法证据排除的一般规则、"毒树之果"规则,还通过司法判例创设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例外。其严密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产生了重要启示,笔者提出了在立法上明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毒树之果"不可"食"、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开启退却的"后门"、律师讯问在场权不可缺位、"双录"制度"应当"化、构建对非法取证人员的惩戒制度等方面的完善建议,以期能够指导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定》施行以后,实践中由于对该规定理解不足,出现了错误理解“谁主张、谁举证”原则,错误分配举证责任,不按照“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判断案件,滥用司法裁量权等问题,造成处理个案中严重背离了《规定》本意,导致了不公正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一个很重视程序正义的国家,在证据的运用上也是比较考究的,我们常可以看到律师们在庭审上精彩的推论和雄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通过通过案例确立了情况证据的独立证明功能。而在情况证据的使用过程中,推论,甚至做出多次推论才能在最后佐证案件主要事实。这都需要律师和法官的智慧。我们窥探美国关于情况证据适用的现状。以备日后理论升华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非法证据排除法则的制度定位:反思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宪法化理念的深入,当前我国刑事程序学界主张将刑事程序权利予以宪法化的呼声渐成主流.但宪法化本身也是一种资源耗费.着眼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国际通行立法例均将其定位为立法位阶而非宪法位阶,因此,并非所有的刑事程序权利均需要宪法化.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也应当走"立法化"而非"宪法化"的制度进路.  相似文献   

9.
电子证据作为新型证据,值得关注和研究。电子证据在审判过程中的正确运用,能够有效地辨明事实,有助于正确判决。面对技术性强、形式多样的各种电子证据,应通过追踪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对可能出现的新领域、新问题及时调查研究,才能在诉讼过程中运用好这一新型证据,从而保证审判工作在新形势、新条件下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学术界已形成共识。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在获取方式、途径、证明的内容、表现形式及证据自身稳定性等方面不同,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宜根据非法言词证据、实物证据以及以非法言词证据、实物证据为线索获得的派生证据的不同特性确立不同的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1.
12.
马璇 《云南电大学报》2012,14(3):46-50,76
从司法实践出发总结了本罪在司法层面的特征,深入剖析司法实践在本罪的认定、证明责任等方面所遇到的难题和尴尬。  相似文献   

13.
信用卡诈骗罪是我国刑法增设的一个新罪名,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也侵犯了银行金融管理制度和商业经营管理制度,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最高人民法院对山东一个案请示所作的批复,重要意义在于,宪法可以像其他法律法规一样进入司法程序,并且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但不能过于乐观地看待这个事件,当今中国宪法非诉讼存在着多种原因。然而,宪法应该进入诉讼是由宪法的法律性质决定的,宪法的实在内容具有可诉性。依法治国主要是依宪法治国。  相似文献   

15.
自首是我国刑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刑罚量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应结合特定情形,探讨自首的认定问题,克服在内容理解和适用方面产生的分歧,充分发挥其打击犯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法官的恶意裁判正在日益引起人们广泛关主,本文在界定法官恶意的概念后,分析了法官恶意裁判的具体形态、产生原因,提出了遏制法官恶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司法实践中,举证责任倒置的运用对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具有主要意义。适用时应注意:举证责任倒置适用的案件,明确原告有举证责任,区分与运用证据抗辩的不同,举证责任倒置必须法定化。  相似文献   

18.
非法证据排除能减少刑讯逼供,有利于侦查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效保障人权,及时纠正冤假错案,维护司法公正。我国从1998年至今逐步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原则和配套的司法解释。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确立律师在场帮助权,将非法视听资料纳入非法证据范畴,慎重适用可补正规则,确立当事人非法证据排除申请被驳回的上诉权。  相似文献   

19.
对于长期以来以实事求是作为刑事诉讼重要原则的我国来说,"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个"舶来品"。如何将这一"舶来品"更好地"本土化",是全体刑事法律人的重要使命。这一"本土化"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其指导性目标应该是逐步寻求保障人权与保护社会这两大价值的合理平衡,既要反对不顾我国实际的全面"法律移植",也要反对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相似文献   

20.
《邢台学院学报》2016,(1):82-84
近年来,一些影响全国的冤假错案碰撞着国人的神经,人们经常发现,冤假错案往往与刑讯逼供联系甚密,社会上下对刑讯逼供嗤之以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势而上,以遏制警察非法行为为主要推动力的排除规则犹如一剂"灵丹妙药",被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通过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发展史及我国的司法实践,我们不难发现,排除规则并非人们想象的完美无缺、"对症下药",其具有自身固有的局限性。必须通过侵权制裁、内部惩罚等方式,合理引导利益流向,才能有效规范警察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