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现维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社会主义事业对有较高政治素质人才需求的客观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社会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社会化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社会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实现的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维度建设,事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主要体现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课堂互动等三个层面相互作用的维度上.因此,教师主导作用的引领性维度建设是关键;学生主体作用的内驱力激活维度建设是根本;师生相向互动作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维度建设是核心.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昭示出在丰富其宏大叙事中更加凸显人文关怀的亲和色彩。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维度之一,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人文关怀也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充盈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和谐,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大学生的人生航向。  相似文献   

4.
文化传承的主体是人,当代大学生群体是文化传承的基本主体和生力军。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高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文化传承创新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构联系起来,反思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体性维度和价值向度,诊断文化传承的现实危机,探索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教育理念、拓展教育领域、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维度,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种感受性评价视角。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构成提升其亲和力的四重维度。以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和期待为出发点,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各要素亲和力的协同配合为基础,在教育主体维度增强情感认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感受的共情度;在教育内容维度注重价值引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大众度;在教育环境维度发挥环体合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合宜度;在教育方法维度优化教育载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适洽度,从而更好地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务求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是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受到社会经济转型和高校改革的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专业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课堂与辅导员为主体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两条线来实现,两者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协调配合,在育人上呈现出主体多样化、方式多元化和教育资源多重化的特点。本文从组织维度、专业教育维度、师德师风维度、社会实践维度和校园文化维度五个方面,探索高校显性与隐性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从而提升效能。  相似文献   

7.
维度分析是研究和评价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价值维度、领域维度和生态维度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进行研究和评价,有利于我们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是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剧中人和剧作者",大学生主体呈现出愈益丰富的内涵和类型.发挥大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要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重视激发大学生主体的内在动力,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主体评价机制建设,在大学生工作体系创新中培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当前教育发展趋势,基于《2017新媒体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和《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对比分析可见,时间维度上,应把握技术应用关键趋势调整教学方式;主体维度上,应抓住影响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关键因素教师和大学生;保障维度上,应坚持政策导向和变革高校管理思维。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助于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指导价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发展为目标,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