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内地西藏班的多元文化课程既能帮助西藏学生保持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又能帮助他们顺利地融入主流社会,形成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文章强调了内地西藏班多元文化课程实施的必要性,阐述了内地西藏班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途径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内地西藏班的教育情境下,势必要求内地西藏班学生面对主体民族文化和本民族文化表现出多元一体的认同趋向,既要保持对本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又要理解和接受主体民族文化;既要重视主体民族文化的价值,义要促进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内地两藏班办班学校,浙江省菱湖中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西藏班学生“融入校园、走出校园”,促进了汉藏文化交融,增进了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3.
内地高校民族预科生从熟悉的文化环境进入内地新环境后,往往经历一个心理和行为上的适应过程。影响内地高校民族预科生文化适应的显著因素主要有性别、高考类别、语言能力等因素。据此有针对性地构建使之乐于融入共生的教育场域,提升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课业学习成就,优化他们的文化适应意愿、文化适应行为与文化适应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相似文献   

4.
作为特殊的文化群体,求学于内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经历着文化心理适应的持续困境,文化"边缘人"一词生动地描绘出他们当下所处的心理境遇,亦然成为这个与众不同群体的文化符号。就此而言,文化融入的阵痛与困境均缘起于适应不良,然而,文化心理适应也同样是破解困境的重要价值取向与最终诉求。所以,理应对内地民族大学生文化心理适应的现状、规律与发展方向做深入探讨,发掘其理论与现实突破的最大可能性,从而明晰适应的前提是文化交往,本质是心理认同,实现途径是文化理解与文化实践,唯有如此,内地民族大学生才能顺利完成文化双重身份的重构,最终走出文化心理适应的持续困境。  相似文献   

5.
吴苏 《考试周刊》2012,(46):115-1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那么怎样架起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呢?本文从比较、融入文化材料、开展丰富的活动三个方面对小学英语文化教育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赫哲族是中国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此报告应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方法,以街津口赫哲族乡中心学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为个案,对赫哲族民族文化融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历程、现状及遇到的困难进行了描述。并针对民族文化融入学校课程的现状,归纳出存在课程水平和教育生态两个角度的问题。基于此,归纳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建议,包括重视采纳学校内生意见和建议、增强文化氛围、从制度层面予以支持。最后针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教育问题提出了在社区和社会层面让自下而上产生的社会动力与自上而下的政策倡导相结合,同时兼顾自然与人文社会环境变迁的民族文化教育与传承发展策略,以供相关方面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7.
与内地"新疆高中班"迥异的是,内地高校"新疆班"学生数量相对偏少,但思想却异常活跃,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在"疆俗楼兰文化"的浸润和牵引下,构建起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化交际圈",族群"自我辨识"意识凸显。如何才能打破地域文化的局限,增强"新疆班"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使他们尽快融入内地高校学习、生活环境,是值得慎思的议题。文章通过对安徽高校"新疆班"学生在皖文化适应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从加强教学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职能,结合无锡东林文化、民族工商业发源地的文化优势,从融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区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等方面,提出"三融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文化建设体系构建策略。敬业保密严谨是是高质量会计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主要建设途径是深度融入企业文化;细致、创新、诚信体现了我校会计专业宽口径培养专业人才的理念,打造具有工商管理全局意识的会计人才,主要建设途径是融入区域文化,依托无锡这个民族工商业发源地的丰富的工商业文化底蕴;爱国、爱岗、担当、风险等责任意识,是未来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立足之本,主要建设途径是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依托东林文化、无锡惠山古镇名人故居及祠堂群落,培养大局观,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内地坛庙和神祇进入新疆及其在新疆传播为视角,综述清代新疆内地坛庙的建设及其种类,梳理进入新疆的各种内地神祇,分析内地移民对坛庙和神祇的现实与精神生活的双重需求,展示清代新疆汉族移民社会文化生活的断面。文章认为,内地各种坛庙和诸类神祇入疆及其广泛传播,构建了新疆内地移民社会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了新疆宗教及民族文化,也体现出文化意义上的新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与生活气息。通过融入优秀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元素,可以激发小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热爱,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舞蹈文化。本文以楚雄市北城小学为例,通过对当地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对少数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期在少数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施策略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祖兴 《广西教育》2022,(8):110-113
本文以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地方民族文化的实践研究为例,论述中职学校应大力挖掘当地优秀民族文化的育人因素、发挥优秀民族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出将民俗风情、民间故事和传说、民歌和民族舞蹈等元素融入语文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研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校本教材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内地新疆班目前在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方面取得的实际效果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多元文化课程开发,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充分利用图书的民族文化传承职能和作用,以及加强教师在多元文化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的主导作用等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所指的"和美语文"特指内地西藏初中班(校)的特色语文课堂。内地西藏班(校)的举办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民族政策。在深入思考和理解我校的办学目的和学校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和而不同,藏汉情融"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也正是我们的课程理念。"和而不同"指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有差异的多样性的统一,"藏汉情融"指的是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通过民族间不同形式的生活、文化、情感的交流来融洽、升华民族感情。在这一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  相似文献   

14.
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主要是以审美文化学和审美社会学为主体建构起来的,包括对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多方面的民族精神思考和人文人性探寻。他从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方面进行审视,所呈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和家庭"和谐"的文化追寻。而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还包括他的"和谐"文学观和在文学创作上所追求的"新旧合璧"、雅俗和谐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5.
"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凝成了和睦、和谐、和平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也成为学校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以"和"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将"和"文化融入学科教学,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很好的民族文化育人之路。通过民族文化教育,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的支撑。兴于唐宋的茶马古道遍布云南全境,成为中原内地联结西南边疆的文化走廊,是茶促进了多元民族文化在边疆的传播,各民族茶礼、茶俗、茶艺、茶道中的传统美德对历史上边疆和谐民族关系及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珞巴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文学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民族间交往的加深、文化的融合,导致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优秀民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逐渐消失,研究者认为学校教育是传承文学艺术的主渠道,在学校课程中融入珞巴族文学艺术的内容,并拓展校园文化、以及通过教师对珞巴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等方面实现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多元文化国际教育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性问题实际上是民族性缺失的问题,体现在民族文化"失语"与教育西化共现、文化焦虑与功利主义并存。要解决民族性缺失的问题,必须坚持"民族性就是世界性"的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关注民族学生文化心理,消除其文化焦虑,融入民族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是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必不可少的精神保障。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高校相关课程体系中势在必行,作为母语课程的"大学语文"尤其要担当重任。文章从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语文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承袭异地办学传统,自1985年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原则,在内地为西藏办学,举办内地西藏班(校),为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培养人才。回顾该项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发现其办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类型、层次趋于多元,显性作用明显;其为西藏社会经济建设储备人才,教育辐射功能逐步显现。但就当下现实看,内地西藏班(校)的总体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布局和层次结构有待优化,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也存在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