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间鼓吹乐研究是地方乐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徽州当地农村的婚丧嫁娶等民俗事象及活跃其中的徼州民间鼓吹乐进行田野考察,通过田野记录和分析,剖析其音乐主体及其形态,发现鼓吹乐在徽州民间礼俗中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徽州民间鼓吹乐也产生了变迁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郭茂倩将“鼓吹”与“横吹”从汉鼓吹乐的杂合状态中析出,分别设类,但如何把握鼓吹与横吹乐的区别与联系,郭氏解题未能给出明确答案。如果我们根据出土文献保存的音乐表演信息,借助音乐图像与书面文献资料互证,便不难发现,在乐器的使用上,鼓吹无角,却有鼓、铙和短箫,歌者击铙、鼓为节而歌,构成鼓吹乐的基本特征。横吹则以角、笛为标志性乐器,又有小型节鼓,鼓手或即歌者。值得强调的是,横吹曲虽然源于北狄诸国的马上之乐,但马上奏乐只能算作骑吹的标志,与军乐并无必然联系,亦非鼓吹与横吹的区分标志。尤其是鼓吹与横吹乐自汉以后仍不断发展演化。通过音乐图像还可以看出,乐器使用上的差异所形成的音乐特征才是鼓吹与横吹乐的本质区别,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目前书面文献记述零散不系统的缺憾,对乐府音乐学的研究至关重要。由汉至唐,鼓吹与横吹曲辞在音乐与文学的交织中继续发展,蔚为大观,郭茂倩将其从“鼓吹乐”中分列出来,不仅彰显了两类曲辞的音乐学与文学成就,还昭示出汉唐乐府诗的发展趋势与脉络,具有重要的乐府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鼓吹乐是基于特殊时空环境中所呈现的音乐文化体系,隐含着特殊群体在生态空间环境中主动的适应性调整,其传承流变的过程就是不断与生态环境互动调适的动态过程,因此从文化生态的层面切入,探讨鼓吹乐生存的环境结构,对鼓吹乐文化发展流变的空间维度进行阐释分析,以期能够获得其传承发展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4.
关于德州鼓乐班器乐曲目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鼓吹乐是山东鼓吹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德州鼓吹乐的恢复和发展,使优秀的民间吹打乐曲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顽强的传承下去。目前德州鼓乐班不仅可以演奏传统曲目,还可以表演流行的现代曲目,它不仅继承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礼乐制度,而且正在重构新时期的“礼”与“乐”。  相似文献   

5.
乐府原指采诗制乐之官署 ,东晋以后逐渐演变成为诗体之名称。乐府诗乃配合音乐而歌唱之诗歌。乐府采集俗乐、搜集歌辞 ,主要来自民间。黄门鼓吹乐与短箫铙歌 ,均为俗乐。其中以黄门鼓吹乐更为重要 ,其曲调繁多、乐章丰富 ,广泛流传、影响深远。黄门鼓吹乐 ,包含两大类 :鼓吹曲与相和歌。“相和”者 ,并非丝竹相和 ,乃领唱与众人伴唱相和也。两汉时期 ,社会各阶层 ,无不喜好俗乐。文人们参与乐府歌辞创作 ,有三种情况。五言诗起源于汉乐府民歌。汉乐府以叙事诗为主  相似文献   

6.
鼓吹乐在南朝时发展迅速,由于其形式的多样化出现了各种名称,从而导致了现代鼓吹乐分类的混乱.文章通过对各种分类观点以及史书中各年代所出现的鼓吹名称的分析,试图说明鼓吹乐的分类以所使用场合及功能的不同来划分,南朝时分为军队用乐、仪式用乐和宴享用乐.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文化发展多元化与现代化的背景进程中,大量传统的民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遗产正濒临或已经走向消亡,在惋惜与痛心之时,更应该采取妥善的方法来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有效保护。本课题通过对临清鼓吹乐乐班的组织形式、传承方式和生存现状等方面的调查来获取珍贵的一手资料,进而分析他们的生存现状,对临清、鲁西北乃至山东省鼓吹乐及与其相类似民间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云南布朗族民间音乐文化异彩纷呈,形式多样,是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中独特的一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本文以施甸布朗族器乐文化为例,依据相关资料与实地调查内容,结合当地布朗族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将布朗族民间器乐文化按照音乐特征、演奏风格和文化寓意等方面分别从吹管乐、吹木叶乐、弹拨乐、口弦乐、陶土乐以及打击乐六大类进行分析研究,以对布朗族民间器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进献愚策。  相似文献   

9.
王建中所改编的《百鸟朝凤》继承了原鼓吹乐中通过对百鸟和鸣、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通过运用钢琴这一西洋乐器表达了传统音乐的文化语境.其以清新的艺术格调,独特的民族风格,丰富的旋律色彩和和声织体赢得了中外听众的喜爱.论文从其民族文化的底蕴和内涵,传统音乐手法的运用以及曲式和声等多方便进行了分析,通过它迥别于欧洲传统音乐的民族特色,探索了民间音乐的奥妙.  相似文献   

10.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流传、发展过程中,与各地的语言、风俗以及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筝乐风格和流派。在我国黄河流域一带,历史上广泛流行着古筝音乐。在这一地区较为集中地分布着河南筝派、山东筝派和陕西筝派三个古筝流派。三派筝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就如同血和肉、鱼和水的关系,正是丰富、深厚的民间音乐的土壤,才培育出了筝乐这朵中国民乐的奇葩。  相似文献   

11.
傩音乐是古代驱疫降福、祈福禳灾、消难纳吉等祭礼仪式所用之乐,傩祭仪式中一个重要目的是祈祷农业丰收。江西是中国傩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江西傩乐既保存了民间音乐的特色,又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的精华。傩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对赣傩乐的传承和发展势必推动江西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邹城地区素有"孔孟桑梓之地,文化发源之邦"的称号.在历史的长河中邹城地区的丧葬习俗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套礼俗,在礼俗中鼓吹乐是礼俗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应用于婚丧礼俗中,也用于祭祀、求雨、喜面、寿诞、开业庆典等多种场合.用田野考察的方式,分别从"民族民间音乐"、"礼乐"的角度进行研究,整体论述了平派鼓吹乐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各地的民间乐社如雨后春笋般纷纭涌现,并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与民间乐社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有关,同时也与它们对传统音乐的沿袭和传播以及在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很大贡献有关。民间乐社的存在具有较大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民族器乐自从它诞生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民族器乐在每个历史时期代表自己发展特征的形式。先秦时期以钟鼓之乐与古琴音乐为典型;汉魏至南北朝以鼓吹乐、相和歌中的器乐为代表;隋、唐时期的器乐品种多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宋、元、明、清时期独奏方面以琵琶和古琴为主,民间乐种普遍繁荣。民族器乐以品种丰富,独具特色、自成体系闻名于世,它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同时也是人民生活的亲密伴侣。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山东筝乐发展尤为迅速,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主要流传于菏泽的鄄城和郓城地区。据研究山东筝的形成与发展与山东民间传统音乐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以民间音乐影响下山东筝的起源与发展为主线,深入剖析山东筝乐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泉州北管与台湾北管,是一对根生在大陆、花开在海峡两岸的民间传统音乐姊妹花。永春出土的唐、五代乐伎砖雕与泉州开元寺飞天乐伎手持北管乐器的物证,及唐代“天子传音”的民间北管传说,似可改写泉台北管历史。将台湾北管的牌子与戏曲,比较泉州民间的鼓吹与地方戏曲,发现前者延续了北方传统、后者转化为地方特色并遗留了北管史迹,她们同根同源、同异相融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17.
"音乐文化的双视角观照"越来越被学界所认可,本文试图通过对张振涛<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社--音乐会>的分析,从"融入"和"跳出"的角度进行举例阐释.  相似文献   

18.
地大物博的中国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在中国,各地方民间传统音乐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根基,同时也有很多优秀的音乐文化被人们所熟知。软弓京胡是山东鲁西南地区的一件极具地方特色的拉弦乐器,在如今的菏泽弦索乐中广泛运用,其音乐表现力丰富,个性鲜明并且历史久远,是值得弘扬和传承的民间音乐瑰宝。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民族乐派对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世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所做的贡献直到现在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在对待民间音乐素材上,两个时期民族乐派的态度和方法是不一样的。19世纪民族乐派将民间音乐素材"规范"和改造,使其符合浪漫主义专业作曲技法的原则;20世纪民族乐派在留声机、录音机等设备帮助下,较完整地采集到原生态的民间音乐,这些民间音乐不仅被直接用于音乐创作,而且也成了20世纪现代作曲技术。  相似文献   

20.
邹县平派鼓吹乐是鲁西南鼓吹乐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通过对邹县平派鼓吹乐历史、乐队、乐器和乐班的介绍,管窥平派鼓吹乐的基本特点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