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政思想是孔子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内涵、实现方式的探讨,对于理解江泽民同志去年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创造性提出“以德治国”方略、更好地批判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语》有关孔子德政思想章句颇多。历代大家对此阐发不疲.然诸说些许相异。今重新审视,尚需探究其深层涵义。政,应是正人君子督人为正。为政必正名,君臣父子各正其名,各循其道,各尽其职.各尽其责。统治者要以天下人之利为己之大利,勿求个人急功近利,“先之,劳之”。“然后足以化民易俗”,使“近者说,远者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孔子的“德政”思想从三个方面予以研究、分析 ,以图对传统文化做进一步的挖掘。  相似文献   

4.
孔子传承了远古的民本思想,并赋予“民”以新的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本思想体系。他的民本思想以仁者爱人作为思想基础,以尊重生命作为基本原则,以有教无类作为施教维新,以规范孝悌作为基础建设,以为政以德作为执政理念,以足食富民作为经济诉求,以天下安定作为社会理想。他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孔子的伦理道德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孔子教育思想的民本性因素,主要表征为其“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方针、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和学无常师与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等。这不仅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而且对现代学校的教育也无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的四次大的文化繁荣时期 ,民本思想是孔子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响亮提出并加以多方论述的学说。孔子及其儒学在当时“百家争鸣”过程中 ,促使舆论中心从天上转到地上 ,从神鬼转到人世。这对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铸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文化大繁荣的不朽丰碑 ;也使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显示出不可磨灭的特色 ,向全世界放射出独具的光辉。现在的中华文化是在儒家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思想的基础上 ,接受了西方文化中许多优秀内容而形成的全新文明 ,即我们所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西方许多优秀的学者十分尊重和注重吸取中华文明 ,使东西文化互助互动 ,相得益彰 ,综合发展。这才是适应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世界一切资源包括人类文化遗产和现代科技文明共创共享的“人间正道”。任何偏狭的、以我为中心、强加于人的霸权文化 ,与当代世界的人权价值理想和社会主义文明都是格格不入的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官德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为修己正身、学思结合、言行一致、实事求是、自强不息、执两用中、以义制利、和而不同、举贤远佞以民为本等等。在官德建设已经成为道德建设一大重点的当代中国,继承孔子官德思想中的精华,无疑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的四次大的文化繁荣时期,民本思想是了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响亮提出并加以多方论述的学说。孔子及其儒学在当时“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促使舆论中心从天上转到地上,从神鬼转到人世。这对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贡献,铸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文化大繁荣的不配丰碑;也使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显示出不可磨灭的物色向全世界放射出狮人的光辉。现在的中华文化是在儒家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思想的基础上,接受  相似文献   

10.
“仁”是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以道德个人主义为支点,倡导一种以生命契合为主要特征的人际伦理,追求一种以社会和谐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社会秩序。“仁”思想是儒家关于人及人与人关系的最一般的价值精神,它所包含的人对人的关系、互助的道德意蕴,是可以融通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系列之中,可为我们建立平等、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及稳定而良好的社会秩序提供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中国文化深层之泛血缘特征的生成并予以界定,揭示了孔子的仁之泛血缘特征,考察了孔子的仁在先秦儒家仁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试论政策执行中的政策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认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政策认同障碍是导致政策规避的重要心理原因.要强化政策对象对政策的认同和支持,顺利实现政策目标,就必须加强政策教化,注重沟通,协调利益,奖惩相济,改进与政策对象的互动方式,充分发挥政策对象在政策执行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统一的方法,系统阐述了对我国教育方针定义和内容的基本看法,并提出了"教育方针的规律"这一概念,进而抽象出教育方针的三条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政策科学思想发展史为线索,通过对有关的政策研究认识的梳理,结合现实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政策研究的问题中心性与跨学科性、理论与实践统一性、科学与经验统合性以及学者、官员研究的协同性等观点,以期深化初学者和政策研究工作者对政策研究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5.
里根任美国总统期间,面对当时的“滞胀”危机,采用“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学说,对传统的经济政策实行改革,降低税收和社会福利开支。他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16.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历来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对于社会总产品的分配问题也有过完整科学地阐述。正确界定收入分配中的公平范畴与效率范畴的内涵,有利于我们解读我国在社会发展不同时期所采取的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   

17.
在民主宪政国家,公共政策合法性的获得有赖于合法化的过程。公共政策合法化可以分为两种路径,或者称之为两种形式,即形式的合法化与实质的合法化。形式合法化是程序性的,实质合法化是理念认同性的。合法化的意义重大,特别是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政策传统深远的国家里更是如此。探讨政策合法性的路径及公民参与对于政策合法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大规模在线教育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在线开放教育是在线教育发展的新形态,它很可能引发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在线教育发展面临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教师权益以及文化差异等一系列法律和政策问题,可以从知识目标、支持类型、政策执行等三个维度进行政策分析,并从大学内部政策和政府公共政策两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9.
不抵抗政策的形成有其历史渊源和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有其独特的原因。这一政策是在与日本对"九.一八"事变前后发生的一系列具体事件的交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一政策的实行造成了严重恶果。  相似文献   

20.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都是与当时所出现的社会经济问题紧密相关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和金融资产化的加快,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经济已进入金融危机频发的时代,所以,确保金融安全理应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新形势下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