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论白先勇作品中的感伤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白先勇看来,历史沧桑感和命运无常感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他的作品就从时间和命运两个向度,体现了人类的悲剧命运和伤感情绪。在创作过程中,他将传统与现代的创作手法相融汇,形成一种具有浓郁中国传统特色的柔婉、哀怨之美,体现出重要而又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薇 《教师》2008,(20):61-62
《故都的秋》寄寓了郁达夫对故都自然风物的眷恋,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以至于让此文呈现出一种淡淡的感伤美和诗意美。而这无疑与他所选取的带有古典诗歌意味的审美意象及其性格情趣、文人情结有关。本文通过对文中所描绘的庭院秋景、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果胜景五幅秋色图中的审美意象进行解读,引领学生更多地了解郁达夫的内心世界和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3.
庐隐在《海滨故人》、《象牙戒指》等小说中流露出强烈的感伤情调和求索意趣。她常常借助于对爱情、对人生意义、对人的价值等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痛苦展示,鲜明昭示对感伤情调的偏爱和文本上的自觉追求。那感伤的情调,有着哀切的美感,而日记、书信体的形式选择、以及对古典诗词景物、意境的化用,也使其小说的感伤情调更浓重。  相似文献   

4.
"感伤"情调作为前期创造社最为彰显的情感氛围,普遍地弥散于其文学创作中。究其成因,就创造社成员受外国文化与文学的影响而言,由于"感伤"更多地与一种浪漫的诗性联系在一起,因而他们受浪漫主义的熏陶最为浓重。歌德等德国浪漫派的狂飙精神,卢梭的忏悔意识和自我暴露式的抒情方式,屠格涅夫小说的"零余者"情怀,惠特曼的浪漫情结以及日本文坛的浪漫运动和"私小说"风潮等,都成为创造社成员自觉借鉴的思想资源,并共同促成了创造社文学浪漫感伤的气质风度。  相似文献   

5.
“感伤 ”是李清照词的一大特色。其词伤春伤别哀怨淋淋,哀国悲志更具特色,表现了一种饱含哲理而又脱俗的伤感。本文从“哀别”、“哀情”、“哀国”三个角度分析了李清照词沉郁悲凉的风格,浓厚而又含蓄的“感伤美”。  相似文献   

6.
崔艳艳  曹娜 《天中学刊》2005,20(1):79-81
李商隐以其凄楚的经历感受着晚唐昏暗的社会,以其感伤的文学之笔,将其文学中的感伤情调表现得独具个性魅力,无论是其感伤的渊源、感伤的表现以及表现途径都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深琢。同时,他的深婉精丽虽使其作品透出雅致精密细腻的感伤情调,但没有落入只重感伤不重艺术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李碌身处乱世,国势在日趋衰危,给他的心理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景,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厚的感伤情调。  相似文献   

8.
席慕容的诗歌曾带给诗坛一阵清新旋风,给很多读者心中留下深深的感动,这份感动也让读者感受到她对待诗的真诚,她的忧伤的真诚,本文将从其诗歌所表现的感伤情调中来分析其独抒性灵,不拘格调的真性情。从她对故乡那解不开的情怀中来感受她的深切的失落。  相似文献   

9.
李王景身处乱世 ,国势在日趋衰危 ,给他的心理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景 ,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厚的感伤情调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与吴文英虽身处不同的时代,但多事之秋的国运及辗转飘零的身世却是他们所共同面对和亲历的。他们感伤自身的飘泊,感伤早逝的爱情,感伤穷途末路的帝国。在家国不幸的无限怅惘中,感伤情调成为义山诗与梦窗词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灯烛意象是李商隐诗歌中常用的经典意象。通过灯烛意象,李商隐充分展现了其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其中,大多数是被一种无边无际、隐约迷离的感伤情调所笼罩,呈现出一种隐约迷离的感伤色彩。  相似文献   

12.
关于“感伤”这一主题:在历代文人作品中都有体现,像《诗经》屈原的作品中都有较鲜明的抒发,可以将此类感伤概括为一种政治感伤,而作为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古诗十九首》,其感伤则为一种人生感伤,足见其区别,而从这种由政治感伤向人生感伤的过渡可以看出感伤所伴随历史时间性,且又体现了人的生命哲学意识。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丰富的学识、敏锐的体验和卓尔不群的识见,加上他在创作中善于借鉴融合多种外国文学思潮、流派及作家的美学质素和我国传统诗文的创作技巧,使他的小说、散文中的意象设计呈现多元化倾向.考察郁达夫作品中隐喻的思维方式,其意象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女性化倾向、死亡化倾向、病患化倾向、古典化倾向.而大量此类意象的运用释放着作者沉郁感伤的情怀.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独特的创作风格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世人对其小说中所流露的感伤颓废情调,总是颇有微词,认为是其人生消极堕落的表现,缺乏反抗意识。"感伤颓废"作为郁达夫小说创作中最醒目的精神特征之一,有其时代、个性和审美等多种因素。实际上,郁达夫小说中的颓废消沉是表象,反抗才是实质。  相似文献   

15.
朱丹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2):98-100
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词作成就与李清照相仿,然而命运却更加多舛,婚姻生活尤不如意.一番感伤全数倾吐在其词作当中,而这一切却是由于她情感的错位、悲情无限及其强烈的心灵抵抗意识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感伤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特殊形态,它自然也是文学中的一种情感要素。郭沫若的小说无不体现着感伤的情绪,不管是对人生行路难的感慨,还是男女之爱的呓语,甚至是天伦之乐的诉说,都夹杂着伤感的旋律。感伤,是郭沫若小说的基调,也是理解郭沫若小说的钥匙和门径。本文通过对郭沫若小说主题的剖析,展示郭沫若在穷愁与幻美之间流注的感伤情绪.进而揭示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感伤是阮籍咏怀诗的基本特征之一。阮籍咏怀诗与建安诗歌的感伤主题一脉相承又有所发展,其诗的感伤特质主要通过直言悲愁、感伤的物象、声音的渲染三个方面来表现。探析阮籍诗歌感伤特质的内涵、成因、影响,也可窥见古代文学感伤脉流的变化乃至文学风会的变异。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与林黛玉两个人物,一实一虚,一男一女,看似不相关联,但性格命运却极为相似,都身处多事之秋且日渐凋零的时代或家庭,家国不断衰落的命运及辗转漂泊的人生经历对他们所造成的影响也是极为相似,在不幸的惆怅与哀婉中,感伤情调也日益成为他们人生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感伤是“五四”新文学的精神胎记。在写实派、浪漫派和现代派的创作中,感伤有着各不相同的风格表征和审美特质。“五四”新文学中感伤情感涵蕴的精神向度是现代意识觉醒的表征,其情感主题的生成是多种合力作用的结果,由此形成“五四”新文学感伤情感的独特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20.
秦观词在两宋时期是较有代表性的,形成了自己的感伤风格.本文主要从宋代的国家形势、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及秦现的个人经历三方面分析秦观词感伤风格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