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 ,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中国古代的“人文” ,是指“礼教文化”。人文科学 ,最早源自拉丁文 ,系指人性、教养。 15— 16世纪 ,出现了文艺复兴 ,提出人文科学教育 ,旨在对抗反动、极端的神本主义和宗教蒙昧主义对人性的禁锢 ,强调要学习古典语言 ,扩大课程门类 ,如社会科学、文化艺术以及自然科学 ,因此人文科学简称HASS(humani ties ,Arts ,Social,Sciences) ,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 ,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电视要肩负起对青少年进行人文教育的责任(一)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在当今中国社会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许多人都在谈论“人文”“、人文素养”“、人文关怀”“、人文科学”“、人文学科”“、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等等。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现在又出现了“人文奥运”的说法,就连2004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作文题也与“人文”有关。但究竟什么是“人文”?我们从“人文”一词的起源和内涵演变的历史可以看到,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文”自始至终含盖着“人”与“文”两个概念。在立论的意义上“,人”归…  相似文献   

3.
“人文”,在这里当为“人文科学”;“素养”,由人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人文素质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一词,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质是指人们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它主要由人文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所构成。人文精神则包含着注重实践、大胆怀疑、理性反思、宽容大度、勇于创新这五个要素。  相似文献   

5.
“人文”,指“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文学、法学等);“素养”,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所谓“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塑造、关怀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注重以学生为本,力求形成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连的体系。以初中生教学为例,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各个学科的人文教育。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人文,广泛地讲,它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概括地讲,“人文”是“人”与“文”的统一。“人”,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文”,强调的是“以文化人”。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的根本地位。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文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之“人”,指人世间;“人文”之“文”,与“武”“野”相对,但不是诗词歌赋之“文”,而是如司马光所说:“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弦歌雅颂之声。”(《传家集》)因此,所谓“人文”实际是就社会整个文化层面而言,是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总称,它是指社会典章制度、道德规范、风俗礼仪等各种文化现象。只有这样的“人文”,才能教化天下,达到大治。  相似文献   

8.
人文教育是一种高素质的教育近年来,在各种媒体和日常生活中,有关“人文”的词汇,人们用得越来越多,比如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教育、人文关怀等。大家都觉得“人文”和与“人文”搭界的这些词汇,是一种层次、品位较高的东西。但什么是人文呢?简单地说,人文就是重视人的文化。而人文教育是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不断健全的教育,是叫人求真求善求美的教育。按北京大学季羡林老先生的话说,就是教人“怎样做人和怎样做事”的教育。人文主义起源、发端于公元15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当时人们从神的统治下逐渐解放出来,重新成为社…  相似文献   

9.
“人文”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易经》上讲 :“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人文”用今天的话来讲 ,就是精神文明。《辞海》解释说 ,“人文”今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那么 ,“人文教育”即人文学科的教育。它是指以传授人文知识为主 ,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为目的的教育。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人类社会、自然社会普遍的关怀之情和慈爱之心 ,有利于人生得到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一、简单回顾在西方…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中,“人文科学”是一个较为时新的词语,但许多人却不能很好地理解它.“人文科学”英语译为“the Humanities”,源于拉丁文“Humanitas”.它类似于教育学,而教育学和美学可以说是最能典型地代表人文意义的学科了.审美境界是人生活的最高境界,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达于完善的人”,从“致人性于尽善尽美”的角度看,美学和教育学,  相似文献   

11.
所谓“人文”,是一个具有动感的概念,各个时期各个人的定义不同。我认为在教育的范畴当确定为“人文科学”(诸如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学、法律学等);而“素养”不容置疑,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其实,对于人文素养的理解,关键要搞清人文素养的灵魂,它并不是我们平时所指表现出的各种“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人文科学系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2):F0002-F0002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共设汉语言文学、语文(汉语言文学)教育、初等教育 (支)、五年制初等教育(文)、文秘、公共事务管理等六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745人。有专兼职教师7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32人,讲师18人。人文科学系办学历史较长(其中汉语、语文教育20多年,初等师范教育50多年),教学、管理经验丰富,专业科学  相似文献   

13.
自然科学是纯真的科学,社会科学是逼真的科学,人文科学则是天真的科学。人文科学研究与教育的任务是探讨人的本质,建立价值体系,提供精神风范,呵护和勃发人的文化生命,发现和锻铸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是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共识。它们早已提出要求、制定规划并付诸实践。那么,它们为什么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呢?人文社会科学是体系庞大的科学门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为此作出如下的定义:“人文科学是为工程师描述历代积累下来的人...  相似文献   

15.
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这是人文性的固有之意。《辞海》对“人文”的解释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出《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相对“天文”而言的,是教化天下的,凡是人类的各种文化都可以用“人文”涵盖。它包含思想性、情感性,也包含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毋庸讳言,思想性是教化天下的主要内容,是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核心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6.
人文及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厘清了人文、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等术语基本内涵之后,我们发现,人文教育乃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文科学不仅是一门博大的知识体系,而且是一种精神体系和价值体系,比起自然科学体系来,人文科学知识则更容易直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人格品质;人文精神的弘扬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而素质教育的人文本质特征是完满人格的培养;我们还必须关注人文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人文教育--高职生急需补上的一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从现代意义上讲,“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其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一文中曾  相似文献   

18.
李雪 《学周刊C版》2011,(2):33-3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其中,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而作为人文科学的思想政治学科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心中有“人”,回归“人本”,给学生以充盈的人文关怀,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以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人文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是指对人的肯定。具备人文素质的人必须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则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它包含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要有科学性,也应有人文关怀。在科学课上渗透人文教育,首先要明确两者的关系,科学教育是“明”,人文教育更多是“隐”;科学教育是主线,人文教育不可喧宾夺主;不能为“人文”而“人文”,不能为“渗透”而“渗透”,人文教育要有机地融入到科学教育之中,做到自然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