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名菜,不算新鲜,但如“东坡肉”这般名动天下的,却极其少见。 元丰三年,苏东坡贬谪湖北黄冈,当地猪多肉贱,东坡作《食猪肉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相似文献   

2.
墨子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就提出了国家之间不论大小、强弱、贫富,在相处中都应该遵守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等原则。以墨子的兼爱思想为旗帜,建立"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制约机制,构建动态的和谐世界,已经成为当代人类和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论语》作为儒家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历来注解阐发者众多,又因时代和文体的特殊性,歧解也颇多。《论语.里仁》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之,主要有四种观点,但对“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为什么还要“得之”且是“不以其道得之”这一显然不合逻辑的问题,大都没有过多关注或给予合理的解决。本文认为“得”的语义指向为“处”和“去”,即以“不以其道”、“得之”各为一读,句意便通晓达畅。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有可能出现两极分化,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而中国现实是,不管是先富还是后富,是东部还是西部,都在向前发展,只是有的快,有的慢,形成贫  相似文献   

5.
人可以分成四种:一是富中之富,二是贫中之富,三是贫中之贫,四是富中之贫。其中,第一类人算是真正的成功者,因为他们在心灵上和物质上都是富足的。如果做不成第一种人,你至少也要成为第二种人。第三种人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清贫与轻贫     
王开林 《师道》2008,(3):43
"清贫",在<辞海>中释义有二,其一是"贫寒",其二是"贫苦而有志节"."贫"而至于"寒",是极端言之.自然非一般情形的贫困可比;"贫苦而有志节",则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又有什么可羞可愧的?一个人高贵与否,并不视其财富和地位笼统而言,只需看他究竟是富而立德,还是富而不仁;到底是贫而有志.还是贫而无行.过苦日子,易于消沉,即所谓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过富日子,易于堕落,即所谓钱眼如井口黑窟窿.居贫处富均是对心灵的考验.贫与富是两面毕现毫发的镜子,能分别照出一个人精神的"上半身"和肉体的"下半身".岂不见有些由于一时犯穷而时时处处抬不起头,说不起话,自惭行秽,低三下四,他们没了骨气,没了干劲,也就痛失了改变命运的先机,甚至堕落到穷斯滥矣的地步.岂不见有些人因为一朝致富而骄奢淫逸,为了寻求刺激,经常干些违法乱纪的勾当,做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天堂有路他偏不走,地狱无门他却闯进来.  相似文献   

7.
古文今译     
一、孔子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为政者以道德教化来实行统治,就好比北极星一样,居于一定的方位,群星就环绕在它的周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发财和升官,是人人所想望的,但不用正当方法得到它,是不去享受的。贫穷和卑贱,是人人所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从一定意义上说,共同富裕是历史唯物论的范畴。第一,贫与富出现在阶级社会里,是反映这一历史阶段社会生活普遍性的一对范畴。贫只是通过富(非贫)才表现出来,没有贫也就体现不出富,反之亦然。在无阶级社会里没有贫富之分,更不存在贫富概念。这如同阶级、国家、革命等概念并不见之于无阶级社会一样。然而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才有贫富及其概念。由于私有制等等的缘故,贫富演化甚烈!结果社会“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了①。既然社会趋向贫穷的普遍化;那未从心理上说,消灭两极分化,向往并追求富裕的普遍化,自然是历…  相似文献   

9.
人生经典十句中的第一句是:"知足者身贫而心富,贪婪者身富而心贫。"对教师们来说,身富的机会可能不多,但心富的境界应能拥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日益凸现,地区经济发展中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桎梏.作为政府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税收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前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以此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明代社会在嘉靖以后(1522-)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动.承正德年间农民大暴动之后,政治上有一番刷新,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荒田开垦;匠户解放;手工业进步;地区分工明显,国内市场联系较密,对外贸易开放,资本主义萌芽增长起来.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引歙县风土论说:"至正德末嘉靖初,则稍异矣!出贾既多,土工田不重.操资交捷,起落不常.能者方成,摧者乃毁.东家已富,西家自贫……迨至嘉靖末、隆庆间,则尤异矣.末富居多,本富居少,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起者独雄,落者辟易,……贸易纷纭,诛求刻核.……迄今五十余年(万历三十年左右)则?异矣!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贫者既不能敌富,少者反可以制多,金令司天,钱神卓地,贪婪罔极,骨肉相残."这里描述了资本的发展史,概括地表明了嘉靖至万历年间,是历史变革的转折点.这当然要引起各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墨子和以他为代表的墨家,适应当时公布成文法的社会发展大趋势,在他们“兼相爱、交相利”的主体思想构架下,站在“贱者”、“弱者”、“贫者”等下层劳动者的立场上,通过展开对维护“贵者”、“强者”、“富者”利益的奴隶主贵族统治制度的批判,提出了兼爱、兼利、以天为法、“劝爱禁恶”、赏当贤、罚当暴等独具特色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中国早期封建地主是从奴隶主阶级中分化而来,那末,西欧则是从日耳曼民族贵族演变而来。来源的差异,使中西地主阶级存在着维系机制、政治经验、文化素养等先天性差异。这些差异,使中西建立的封建经济结构也很不同。这种不同又造成中西地主在富与贫、贵与贱、爵与职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不少差异。这些后天形成的阶级地位的差异,表现在阶级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中国地主阶级是自然更新和社会更新的有机结合,西欧则是以自然更新为主。中西相较,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能更多地从被统治阶级中吸收杰出人才,其统治便更加巩固,更加险恶。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西欧却成为资本主义故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设计并优化用于固体冲压发动机的Mg/PTFE贫氧富燃烟火推进剂配方,本文对不同配方的一次燃烧热、完全燃烧热、燃烧温度、理论空气量等性能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分析了各种因素对Mg/PTFE贫氧富燃烟火推进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的纠结     
丁静坤 《大学生》2020,(1):60-60
因为社会学专业的关系,除了各种社会学方法的专业书籍,我最近开始认真读论语。也因为一件小事,孔子的一段话引起我深思。孔子说: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翻译成白话文大意是:"要笃定地信仰,要不倦地求索,持守善的道义而不丝毫动摇。邦地危困就不要进入,邦地混乱就不要居住。天下有正道,就活跃世上;世间无正道,就退隐市野。如果邦地善治有道,你却贫穷低贱,要以之为耻;如果邦地混乱无道,你却富裕显贵,亦要以之为耻。"  相似文献   

16.
封建制度战胜奴隶制度,是古代历史上的一场大革命。在我国,这场革命经历了复辟与反复辟的长期斗争。公元前二一○年,秦始皇一死,钻进秦王朝内部的奴隶主复辟势力的代表赵高立即发动反革命政变,用儒家的复辟路线代替了秦始皇的法家路线,用奴隶主的复辟政权代替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当时赵高打着秦二世这个皇帝的旗号,实行“收举余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的反动政策,把没落奴隶主贵族扶植起来,疯狂进行阶级报复,使全国陷于“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的白色恐怖之中。在这股复辟逆流面前,秦始皇的主要助手李斯妥协了,接着就被残酷杀害了,秦始皇所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物欲观的合理思想,首先在于确认个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求物质财富欲望的正当合理性,并把“足食”、“富之”作为为政的第一要务。不少人以为儒家在物欲问题上都持禁欲说,这一种误解。实际上,先秦儒家与后儒是有所区别的。儒家创始人孔子明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并且坦言:“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这无疑表明他对正当物质享受的一种肯定。在先秦儒家中,孟于提倡“寡欲”,但也并非主张“去欲”。他认为,对一般人来…  相似文献   

18.
《明史·食货志》载,朱元璋“惩元末豪强侮贫弱,立法多右贫抑富”。实行“右贫抑富”的目的,乃在于“使富者得以保其富,贫者得以全其生”。这是从元末农民起义以后错综复杂的情况出发,或者说从明王朝统治者的需要出发所采取的符合地主阶级整体利益的政策。剖析这一政策,对于了解明初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都是颇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相似文献   

20.
穷是极地     
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样的话,人不怕穷,就怕没气节. 穷,作为一种财产的拥有,是最下一等的.多有者为富,少有者为贫,至无有者为穷.什么都没有,穷得底掉,吃了上顿没下顿,家无隔夜粮,一条裤子全家穿,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