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的一生为人类的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巨大的理论与实践贡献,他的高中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谈到了择业问题的由来与重要性、青年择业时的心理状态和考虑因素、应选择怎样的职业以及择业的原则等问题。由于时代环境不同,与青年马克思相比,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需要考虑的内外部因素也有显著差异。面对更具挑战的就业形势,青年马克思“为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的择业观依旧能够给予当代大学生立志高远、不忘初心、爱岗敬业、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统一等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马克思从择业的态度、择业的路径及择业的主要指针等方面,对择业问题做出深刻的思考。深刻解读青年马克思的择业观的文本,观照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择业困惑,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本质,建构理性、科学、崇高的择业观,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择业目标,在择业中实现人文关怀的终极诉求。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已经步入一个富有理性与现实性的社会,青年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正反映了这个特点,这是50年代、60年代,甚至是80年代的大学生很少有的事情。无疑,这是一种历史进步,它是社会进步在职业选择上的表现。然而,我们对某理工科院校300多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择业取向所进行的调查和分析表明,大学生在择业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所考虑的因素是众多的、相对分散的,也是极其复杂的。他们根据社会的经验和自身的感受,提出了择业所要考虑的9大客观因素。1.职业收入因素人们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  相似文献   

4.
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阐述了自己的社会认识观、生活态度观和人生价值观,提醒青年理性看待选择职业的主体能动性,摆脱阻碍追求人生价值的功利主义思想,在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劳动实践中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基本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和成才观,但对部分价值观在认识上模糊不清,存在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倾向。《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的观点,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现实启示意义,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择业、树立高远志向、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青年马克思的择业观上海市振华外经职校邓玉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青年人择业取向的多元化,择业过程中过多地注重个人、忽视社会这一现象,重温马克思1835年中学毕业时所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学习马克思看待职业的精辟论述,对于当代青年树...  相似文献   

6.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展现了青年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确立了为人类幸福而献身的价值理想,并且马克思指出了这一价值理想的实现路径是选择最能为人类幸福工作的职业。解读历史文本,观照当下中国,青年马克思的择业价值观对我国当代青年科学择业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自尊二维度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准备与择业取向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深入调查,结果显示,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具备自我发展和物质保障特性的职业,二维自尊中自我悦纳因子得分高的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上更倾向于资讯收集和职业规划,而自我能力感得分较高的大学生则比较重视职业规划,且对实践活动持更积极的态度。在择业取向上倾向考虑自我发展因素的大学生,比在择业取向上考虑社会需求、物质保障因素的大学生做更充分的就业准备。  相似文献   

8.
在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状况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对565名大学生开展实证研究,考察主动性人格、择业自我效能感、求职清晰度和择业焦虑的关系。结果发现:一是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能负向预测大学生择业焦虑;二是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择业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成立;三是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求职清晰度在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择业焦虑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求职清晰度在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择业焦虑之间的独立中介作用不成立。  相似文献   

9.
如何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职业设计是社会的需要与择业者的自我发展的相互结合。职业目标的高尚性要求择业者要以社会创造财富为目的,它决定着择业者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状况来考虑自己的职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显其重要性,如何合理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有目的的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目前各高校努力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实和大学生就业特点的大学生择业的社会生态模型,完善了西方的择业理论,但仍无法解释大学生择业出现的如人才回流、大学生村官、中西部地区学生留在本地工作等新现象。为此笔者构建了大学生择业除受到职业、组织和地区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国家政策影响的大学生择业的社会生态改进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举出了目前大专毕业生几种不健康择业心理的表现 ,探析了这些心理产生的原因 ,给出了消除这些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与择业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大学生择业心理的现状,指出了当代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偏差对择业心理的具体影响,以及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教育中的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在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品德、职业资质、能力、心理和个性等方面总结和归纳出企业选择职业经理人的基本条件和评价要素;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根据其重要度排序,为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提高自身求职竞争力及民营企业增加选择成功率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毕业生就业人数的急剧增加,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毕业生的就业任重而道远。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相关的普通父母都通过不同形式表达着自己的关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多数毕业生却还抱着“精英”的观念在就业市场寻找自己的位置而屡屡碰壁.所以降低就业期望值则成为当前大学毕业生突破就业瓶颈,顺利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培养经济理性思维: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敬业精神、诚信品质、责任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不足,均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低下的表征。基于就业是满足人才资本需求的经济行为,更多地从就业主体自身寻找,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低下的主要症因在于:缺乏经济理性的思维习惯,缺乏理性学习和自觉成才的内在动力,缺乏将经济理性思维转化为理性经济行动的能力。经济学十大原理给予大学生以经济理性的启迪:学会管理时间,学会核算成才成本,学会理性决策,学会激励自己,学会与人相处形成比较优势,学会在市场上游泳,学会利用知识的外部性,学会提高生活质量,学会在通账中增长财富,学会把握创业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大学毕业生创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高校一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择业与创业教育,使毕业生充分认识就业、择业、创业的层次性与递进性,以及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性与准备性,最终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职业化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理念,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职业技能的应用与社会人的契合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打破单一模式,挖掘潜能,突破课程壁垒,构建职业化培养模块,多元主体参与与融合的职业体验运行机制,形成校际联盟及教育产教联盟。这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应对之路。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衡水学院毕业生为对象,对衡水学院毕业生的择业心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衡水学院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心态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择业态度灵活,他们普遍认为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会有助于自己就业.  相似文献   

19.
以辽宁省大连地区D大学2013年本科毕业生为例,通过对大学生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择业观念进行定量分析,运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与定序对数比率回归模型,找出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自身就业和公共决策提供相关依据。社会资本在就业中能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有很大的运作空间;人力资本在就业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工作经历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获得以及就业质量有着显著影响;择业观念同样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就业声望观与择业代价观都对大学生就业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江苏省六大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调查,分析认为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体育专业毕业生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择业,从实际出发;学校要结合社会的需求培养人才,对学生的择业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