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客家传统民居的主要类型及其文化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传统民居是集家、堡、祠于一体的天井式民居,其主要类型大致可分为围屋、土楼、围龙屋、天井式院落。追根溯源,客家传统民居的形成,是特殊群体在特定时空下的必然产物,其中承载着客家人独特的生存情感。  相似文献   

2.
开展传统村落和古民居保护有利于发掘历史和留住乡貌.采用田野考察法对梅县区3个古村落民居的保护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民居整体结构能基本满足安全使用要求,但每座民居均存在不同类型的破损点;大门的结构稳定性保护较好,装饰构件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且修复困难.磨损、虫蛀、腐朽是楼地面破坏的主要形式;加强日常检查,做好房屋周边排水和防潮防湿,减少外物堆放时的磕碰和磨损,有助于古村落民居安全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清代前期在流人文化影响下,齐齐哈尔由游牧土著文化形态的地窨子、窝棚和马架子演变为土木结构的正房形式,进而发展到砖瓦结构的民居形式。居住方式一改过去杂居状态,演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居住形式,从而具有了人伦意义;在民居格局设计上出现了具有中原文化特点的四合院建筑。这些民居风俗的演变,标志着齐齐哈尔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4.
潘晶 《华章》2013,(14)
于田县民居采用生土和木材料;在建筑结构上以木结构建筑体系和土木混合结构体系为主;在平面布局上是内向型的封闭空间组成的,平面组合主要有中厅式和排列式两种方式。当地人因地制宜的创造出适应当地环境的民居建筑形态。  相似文献   

5.
井干式结构作为我国古建筑中三大结构体系之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由于其建造需要大量木材,因此井干式木墙民居较抬梁式和穿斗式民居对周围环境资源要求更为严苛。现存井干式民居分布较少,当地新建民居建筑采用井干式做法的也越来越少,这给我国传统井干式民居营造工艺传承带来很大挑战。文章从井干式木墙的选材、基址及木材加工与连接方式出发,探讨井干式民居细部节点的营造工艺做法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张英 《神州学人》2000,(2):25-26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由于每个民族所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及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不同,居民建筑的用材、结构、形式、工艺、装饰以及空间划分使用等,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形成各民族独特的传统和风格。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大致可分为适合牧区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傣族传统民居干栏结构不断发生变异,目前呈现出实质性变异的趋势——汉化。传统民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应从明确傣族民居的特有价值、正确处理保护与创新关系、坚持傣族民居的建筑风格、合理使用现代建材4个方面对傣族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介绍了侗族以及湘西侗族居民的基本特征,然后从民居造型结构的地域表现、民居材料的地域表现以及民居建造与地域民俗表现等三个方面来论述湘西侗族民居的地域艺术特色,并结合地域环境、气候环境、生活习俗、生产劳作、居住特征等方面阐述了民居地域艺术特色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考古资料的梳理和分析,认为在汉代北方农耕地区,民居的主体建筑并非标准的"一堂二内"的形式,而是在其基础上有所变化,并与其他附属建筑共同构成封闭的宅院。民房的建筑结构多为木构承重,夯土为墙的土木结构,或有少数以砖石等其他材料辅助。在城市中,民居以闾里为单位,面积较小,分布密集;而在农村,民居多以"田宅"的形式结合,宅院面积大,分布密度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赫哲族传统民居中的临时性住房、过渡性住房、正式性住房等的研究,分析了其形态、结构、材料、装饰等符号形式,揭示出赫哲族传统民居所具有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可以为佳木斯地区新农村民居建设提供参考,并且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两套佳木斯地区新农村民居式样,对于佳木斯地区新农村民居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分析目前国内外生态住宅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并针对我国建筑市场的需求,对我国生态住宅的发展及努力方向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宋初两大诗歌流派的白体和西昆体,其诗学思想曾被一些治宋诗的学者认定是相互对峙的,然而事实上二者在创作心态,文学功用,对唐代诗歌的积极借鉴以及讽喻倾向等方面有着本质的相通,它们是相互渗透,并行发展的,是一种“同质异构”的关系。本文试选取王禹偁和杨亿为主要代表,从师法唐人、士人心态、讽喻倾向及诗学传承方面说明白体与西昆体的“同质异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严复与"同光体"成员关系密切,他与郑孝胥的交往长达数十年,与陈三立相见较晚但惺惺相惜。严复诗风亦受"同光体"影响,可谓宋诗派外围成员。在政治思想、文学思想上,严复与"同光体"成员也多有契合之处。从严复和郑孝胥、陈三立等"同光体"成员的交往亦可窥见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过程中近代士大夫的分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引领中国都市文化潮流并具有特色的地区主要有: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它们被称为“海派文化”;津京地区,它们被称为“津京文化”;香港及其周边的广东地区,它们被称为“港派文化”。在这三种文化的孕育下,中国20世纪通俗小说此起彼伏地形成了三大波段,形成了海派、津派和港派小说。这三派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各有自己的特色。文章认为尽管这三派小说的特色是多方面的,其总体特色应该是:海派小说完成了通俗小说的市场转型;津派小说构筑了通俗小说的地域特色;港派小说有着更多的现代国际视野。在这三派通俗小说的共同打造下,中国通俗小说进行了现代性的改造,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型的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15.
论生态住宅声环境技术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中相关的技术评估要求,提出生态住宅声环境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咆哮体”是时下一种流行的网络文体,其独有的咆哮、怒吼的风格深受网民的关注,其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使得网络语言具有多元性特点.“咆哮体”包含的修辞艺术使其在语用表达上具有自己的特色,描述说话人的心情和对事件的主观看法时,加强艺术表达效果,达到戏谑咆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戎昱诗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昱诗分近体诗和古体诗两大类。近体诗的用韵可分为22个韵部,很规则。古体诗的用韵可分为30个韵部,既有押平声韵的,也有押仄声韵的;用韵较宽,且有出韵现象。  相似文献   

18.
谢朓咏物诗多为同咏之作,反映了当时人汇聚的特点。而且,谢朓咏物诗结尾多归于美人失落或迟暮之感,与后世宫体诗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然。咏物诗与山水诗互相促进。谢朓联句诗,典型地反映了当时此类诗体的特点。一是押韵不太讲究,多沿袭柏梁台古体诗,二是合乎永明体平仄运用,三是表现了联句诗讲究对句平仄的一致性。另外,谢朓联句诗语言表现上也有特出之处。  相似文献   

19.
西昆体体现了中国诗歌从“唐音”到“宋调”的转变。北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大诗人都和西昆体关系密切。欧阳修早年是西昆诗人,他和钱惟演、晏殊交往较多,今集中尚存有不少“昆体”诗;王安石虽反对西昆体,早年亦学西昆,晚年“半山体”小诗更与西昆体渊源颇深;苏轼不但写西昆体,还对杨亿表示仰慕,更把钱惟演的轶事作为典故用进诗中;黄庭坚早年已学李商隐,其诗虽与西昆体不同,但在用典使事等方面化用了“昆体工夫”。  相似文献   

20.
所谓"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合",即"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是同光体代表诗人、近代著名诗论家陈衍的重要诗学观点,也被认为是同光体在诗学理论方面的标志性创见。但是,过去学者对此解读多有分歧。通过对"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内涵进行深入细微的分析,可以明晰陈衍提出此诗学观点的真实意图。同时,同光体作为近代重要的诗歌流派,在学宋的大纛之下,其重要诗人诗学的具体路径,也各有差异,反映在"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合"上,其不相合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