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生态电影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种较成熟的类型,在中国则相对处于萌芽期。在中国生态电影的发展中,大致发展出生态电影、原生态电影和生态意识电影三种类别,但其生态空间仍在延拓当中。立足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环境主义视角,分别引例对中国生态电影中的生态空间进行探索,挖掘出其中民族平等、性别平等、信仰平等,以及人与动物、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蕴,从而看到中国生态电影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的进步和成熟。  相似文献   

2.
吴亦昊 《文教资料》2012,(32):188-190
伴随着生态文学、生态伦理、生态哲学以及生态批评等各类理论支柱的发展与完善,美国生态电影在其前行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在艺术性、现实性等方面受到学界内外的相关批判和指正。尽管目前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可真正有效地传达生态理念的电影凤毛麟角,美国生态电影中有着生态主题的追求和现实制作中生态缺失,生态反思的思想性和电影商业利润的追逐以及影片中宣扬万物平等背后影藏的文化霸权的三层矛盾。系统化美国生态电影格局,探求电影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3.
从后现代的多元化角度出发来阐释美国文学的生态批评:一是通过后现代主义文学主题的荒诞性来揭示后现代生态批评对于发达机械文明导致生态客体的荒芜,二是作为生态主体的人精神异化与身份延异。  相似文献   

4.
肇始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生态文学批评,是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在文学领域的必然反映。生态文学批评最早可追溯到约瑟夫.米克,之后经过威廉?鲁克特、弗雷德利克.瓦格等人的努力,到90年代中后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文学。与纯粹的文学理论不同,生态文学批评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从整体上看,美国生态文学批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自然环境与文学的关系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是生态批评家们持续关注并试图解决的。  相似文献   

5.
生态整体主义标志着环境哲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范式。这种新范式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真正平等、公正的关系,人自身为实现人、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我们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考察和探究之后,产生一个问题:生态整体主义是否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生态整体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是一种人与自然的整体主义世界观,这对于可持续发展观是可以借鉴的,但是绝对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美国人的身份和形象经常在他们的电影中得到定位或者争议.美国黑人的身份从"黑鬼"到"非裔美国人"可以通过黑人形象在上世纪美国电影以及美国黑人历史上的各个事件中反映出.本文简要论述了20世纪早期美国电影中五种刻板黑人形象的定型,以及五种形象对后来黑人在电影中形象刻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因集中体现其生存状态和折射人们生态意识而成为小众/大众,民族性/国际性的至关重要的话题。美国当下的动物电影运用动物等意象,不仅揭示了美国启蒙理性下科技进步背后的生态危机,同时对启蒙辩证法进行深刻反思:新技术革命下的工业文明的盲目发展使得动物成为试验品和消费品,导致人和动物、人和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疏离、异化和扭曲。动物题材影片集中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价值观,思考了启蒙危机导致的生态困境出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影是再现政治的特殊形式。文化阅读方法考察电影深层文化结构与权力机制。文章通过对电影《刮痧》的文化阅读,超越文化差异的表层结构和文化冲突的传统理解,提供一种多元文化语境中文化选择与身份政治关系的全新诠释。多元文化语境中,文化身份成了漂浮的能指符号,等待主体介入才具有意义。移民受到多元文化冲击,主体意识被两种文化身份所分裂;美国文化本身的纯洁性也被“文化杂烩”形式所威胁,为“惧杂症”所困扰。刮痧冲突,在文化领域是美国东方主义意识与中国“汉化”思想的对抗,对于移民个体则更是文化记忆与认同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美国体育励志题材电影《弱点》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影片,它讲述了美国黑人橄榄球运动员迈克尔·奥赫的成长故事。迈克尔从一个受人歧视的黑人男孩,到被一个好心的白人家庭收养,最后成功考入理想大学,成为家喻户晓的橄榄球明星。本文从分析迈克尔的身份认同入手,剖析这位黑人运动员在白人世界经历的身份认同危机和变化,为该电影的赏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也为人们如何在当今多民族多元化的世界中找到自我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批评视域观照劳伦斯的小说创作,不难发现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态前瞻意识的作家。劳伦斯在其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紧紧扣住“肮脏与黝黑”、“魔鬼与奴隶”、“欲望与死亡’’三个方面书写了由于生态危机而导致的生态美缺失,即自然生态的破坏、和谐社会生态的丧失和精神生态的失衡。蕴含着与生态整体主义、生态发展观、人与人和谐相处观及人格完善动力观等当代意义上的生态思想相契合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1.
杨维炜 《考试周刊》2010,(54):42-43
小说《推销员之死》的主人公威利在剧中经历了从年轻到年老的变化,并在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身份角色,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产生了矛盾冲突,引起了身份危机。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威利的身份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生态式融合课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生态式融合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生态式教育是一种整体性、融合性、开放性的教育,它模仿自然的生态系统,使人与自然之间、人际之间建立一种互生、互补、交叉融合、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使人的自然性、社会性、艺术性得到整体的和谐发展,达到一种最佳组合,形成人的高级的生态智慧。生态式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的主体性的本真状态。生态式融合课程关心人的整体人格的形成,主张自我是人格的核心,强调实现人的自我价值。落实到幼儿园教育,生态式融合课程就是以审美教育为突破口,用“爱、美、生命”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儿童。“爱”,体现了个体与…  相似文献   

13.
汉纳·吉奥加玛在其戏剧作品《49》中真实再现了当代美国印第安人的生存现状,塑造了20世纪70年代身份迷失的美国印第安年轻人形象,他们已经忘记了祖先传统,面临着巨大的身份危机。吉奥加玛在戏剧中提供了解决身份危机、建构新身份的方法,利用典仪表演的方式使得印第安年轻一代重新回归传统并建构自我身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美国大众文化全球化的典型——美国电影进行了生态女权主义的解读,同时揭示美国大众文化追随生态女权主义的表象之下传播美国强势文化霸权的真实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持续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反思当下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着眼于一般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它是对今天人类对自然界的透支所产生的生态及心态的危机而进行的反思,着眼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和谐、持续发展以及公平正义都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6.
生态世界观是对现代性危机的一次重新梳理,对于重塑竞技体育本真内在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片面的以成绩为导向、割裂发展、以人为中心,带有强烈机械世界观色彩,造就了中国竞技体育的现代性危机。生态世界观视域下,从整体着眼,注重协同发挥竞技体育的工具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实现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平衡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导向。  相似文献   

17.
深层生态学认为,现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实际上是人类的精神危机和文化危机。因此,生态文学批评不仅要关注遭到破坏的外在的自然生态,更要关注人类失衡的内在的精神生态。索尔.贝娄在《赫索格》中探索了在道德日益没落的美国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文章将从尼采所认为的精神的三种变形:骆驼、狮子和孩童来分析这部小说同名主人公的精神生态境况。  相似文献   

18.
伴随生态运动的不断发展,以美国好莱坞为首制作出的生态影视作品也迅速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在带给人美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心灵的3D效果的同时,也逐渐唤醒人们心中的生态意识,《阿凡达》就是这样一部鸿篇巨制。论文重点探讨和评论电影中所蕴藏的人类欲望、生态整体观、生态和谐观等生态思想内涵,旨在呼唤更多的人关注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9.
骆玮 《考试周刊》2013,(78):11-12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相继出现,由此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使生态学研究不再囿于自然科学领域,开始了"人文转向"。一些新的思潮与学科随之兴起,其中,生态翻译学是一种从生态取向,对翻译进行综观的跨学科研究。它的研究主要包括生态翻译研究范式、翻译的生态环境、生态翻译的三维度及"翻译即选择与适应"的概念等。二十一世纪,生态电影在全球电影领域逐渐成为流行热点,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期,一些优秀的中国生态电影被创作出来,但在世界舞台未能嘹亮发声。如何将生态翻译学与中国生态电影的对外传播联系起来,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阐述英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约翰·福尔斯通过代表作《魔法师》,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道德生态的独特的、生态整体主义的视角,为读者揭示了生态失范的后现代社会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状况。生态的失衡,给自然环境乃至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的种种危机,具有一定的社会和文化渊源。福尔斯希望建立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前途和命运具有深远、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