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将其国家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知识产权枢纽,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许多做法经验值得中国借鉴。新加坡政府制定了知识产权人才的标准和培养框架,针对普通公众和专业人士开展丰富多样的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办了知识产权管理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其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颇有特点。新加坡其他理工院校也将知识产权作为专业选修课程,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后备力量。新加坡知识产权学院更是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不遗余力,其独特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使其成为"新加坡知识产权智慧聚集地"。  相似文献   

2.
民族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导师对研究生有效指导欠缺、学习条件偏差等问题。民族院校应加强培养模式改革,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态势;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加强科研创新支持,完善各种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改善学生学习、科研、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3.
中美教育技术学硕士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课程设置整体分布、不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等方面研究分析了中关两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特点,指出了我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不足,并为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课程设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优化语文教学质量的战略目标出发,研究语文科教育硕士的培养问题,从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位论文四个方面探讨了培养语文教育硕士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生源质量差、结构复杂是民族院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普遍现象,但教育理念、专业设置和地域等因素又使得各院校的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文章通过分析比较的方法,对民族院校尤其是地方民族院校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英语课程教学提出了专业性与特殊性并重,教学方法与教学对象紧密结合,整体与部分相适应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内外语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培养问题,在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学科方向、培养方向、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旨在找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将语言学和文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语文课程的资源,将文学知识与人类优秀文化相结合或交叉运用所形成的学科运用到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这不仅能理解文学的概念、行为、表现,也能了解与语文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由于各地的文学都是平等的,异域文化中的民族民间文学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除与其他地域文化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外,在文化价值上也是平等的。当然外来文化给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带来正面影响和积极贡献,同时也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着冲击、淡化、边缘化,而从语文教育学角度去理解和研究民族民间文学,创造性地利用地域的民族民间文学,能改变这一现状。从语文教育的课程资源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角度,对语文教育中引入民族民间文学课程资源,联系开发与利用民族民间文学作为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国硕士培养实现分流,主要分为课程硕士和研究硕士两类,二者的培养目标、招生对象、课程设置等均有所不同。通过对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学专业这两类学位的个案分析,将有助于深化对英国硕士培养模式的认识,也可为我国硕士培养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9.
地方民族院校教育硕士专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教育培养嚼标、培养模式的被特性.地方民族院校语文教育硕士专业应努力搭建起培养民族地区优秀师资力量的平台,并针对学生个体及专业背景的差异,建立开放多元的教学体系,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教师要通过“知识—案例——实战”教学模式的建枸与实施,为学生的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杜鹤民 《大学教育》2018,(12):173-175
随着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艺术硕士的培养模式探索变得更加重要。在艺术硕士培养模式和实践环节设置上,纯艺术类院校和综合类、理工类院校有着较大的区别。文章通过分析艺术设计类艺术硕士的能力培养要求,提出了在注重其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其理论水平,并给出了艺术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李雪梅 《考试周刊》2015,(13):16-17
本文从招生对象、课程设置、实习环节等方面把英国PGCE教师培养模式与中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对比,认为英国PGCE模式在招生对象广、课程设置活、实习环节重等方面值得我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国内外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发现,我国大部分院校仍套用高等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多培养理论型人才,仅少数院校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总体目标还定位在学术人才培养上;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已经向专业化、职业化、教育化方向转变,其课程设置呈现个性化、多样性特点。我国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制定可借鉴其目标针对性、职业性、服务性、应用性强,以及宽进严出培养模式等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喀什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走特色化的专业建设道路就必须首先构建特色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立适应新疆特别是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多元音乐文化并存现状的专业培养目标,优化支撑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理念的课程设置,加强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特色课程的设置,完善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是构建特色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教育硕士培养存在诸多弊端,习惯性地落入单纯依靠高校、片面追求学术性、用理论来堆砌课程教学等思维定势中。为彰显教育硕士培养的特色和价值,高师院校需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的对接,着眼于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着手构建“地方政府—高等院校—中小学(G-U-S)”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体现多元共同体的价值,突出教师培养的“职业性”“实践性”“师范性”等本质属性。在协同育人的指导思想下,衡阳师范学院对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创新设计,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硕士培养“3421”模式,健全教育硕士培养运行机制,完善了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发挥了高校与政府的协同创新作用,体现了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民族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民族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民族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校需要做如下改革:明确定位法学教育目标及办学特色;转变培养理念,改进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置课程,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法学师资队伍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俊 《大学教育》2022,(5):240-242
随着艺术硕士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家强调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需要对地方高校艺术硕士培养进行思考与改革。文章围绕地方高校艺术硕士培养质量的提升,对民族文化融入地方高校艺术硕士培养的意义,凸显民族文化的特色学科思维,艺术硕士职业发展和服务地方的培养模式,艺术硕士理论教学的特点,艺术硕士创新能力培养与产学研融合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几点改革思考,为地方高校艺术硕士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地性”通过课程在高校与地方之间进行双向流动与转化,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并获得地方高度认同的课程文化,促进高校与地方的共同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课程设置缺乏地域特色、乡土情怀缺失等导致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固化,制约了“接地气”的人才培养。地方高师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其课程文化的“在地性”,“接地气”课程文化追求与地方形成了共生模式,在地化教育为地方提供了“贴地式”的人才培养,因而课程文化“在地性”追求成为地方高师院校的必然选择。地方高师院校课程文化“在地性”追求的实现路径是:立足本土,继承与发扬地域文化,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教师;文化扎根,自觉践行文化自觉,构建文化落地的课程体系;生命在场,贴地行走的“课程扶志”,实现乡土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特色,使其在教育硕士培养方面有着师资、课程资源、实践基地、教育科研、教师文化诸多优势;但由于其办学综合实力较弱、区位劣势、教育硕士培养起步晚等原因,使其在招生、培养、管理各项工作中遭遇重重困境。探索解困之道,有利于地方高师院校培养教育硕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本地区合格幼儿教师的职责,其课程设置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培养质量。由于学校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脱离本地学前教育实际,导致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出现诸多问题。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探讨设置地方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加大学生教育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力度等方面科学设置课程。  相似文献   

20.
职教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于2016年正式开展。从学历提升到兼具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双重特点的中职师资培养探索是职教领域教育硕士学位设置的政策背景,强调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遵循问题导向和工学结合原则的人才培养过程,采取定期过程考查和学位论文答辩形式的人才培养考核标准构成了《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结合试点院校的人才培养实践案例发现,生源构成、课程设置以及学位论文的内容要求是职教领域教育硕士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