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一批新锐导演以一种别开生面的姿态掀起了台湾"新电影运动",其中侯孝贤是台湾电影界里旗帜性的人物,生在台湾这样一座磨难重重又漂泊无根的悲情城市中,他所导演的电影自然大多带有悲伤的情调,他以身为一代大师所具备的悲悯情怀和人文关怀拍摄了从"苦涩的青春"到"沉重的历史",再到"异化的现代"三个阶段的"悲情"电影,从电影中可以读出他对台湾及台湾人民深切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被台湾媒体封为"金庸传人"、"网络文学经典制造机",并创造了一个电影神话的网络作家兼新锐导演九把刀,他的原名叫柯景腾。1978年,柯景腾出生在台湾彰化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和哥哥都是医生。他非常喜欢电影,6岁时,为看一场电影一个人跑出了10里之外,父母因找不到他而吓出了一身冷汗。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台湾青春系电影带来的清新之风以及受众的广泛反响,中国新锐导演又开始重新回归“青春”这一母题,并且进行新的探索。本文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和影像展示三个维度国产青春系电影的回归轨迹,以及在主题和情感等方面的新突破进行分析,肯定其在影视语言与形象建构结合上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4.
台湾电影导演侯孝贤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为台湾电影中流砥柱的侯孝贤,是一位非常具有个性风格的导演。他导演的电影体现了对社会人生的真诚质朴的关注,总体上呈现的是一种恬淡、自然、达观的诗意意境。其导演的艺术风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题材内容的庶民文化特质、拍摄观念的自由与执念、艺术效果的"冰山"与"火炉"。侯孝贤奠定了台湾新电影的基本风貌,他的导演艺术风格,是其外道内儒人文情怀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5.
从《海角七号》之后,台湾青春电影掀起了一股新热潮,郑芬芬成为台湾电影的新生力量之一。本文以她的《沉睡的青春》和《听说》这两部青春电影为例,从电影的主要内容和主题两方面入手,分析这位女导演是如何表述她的青春絮语的,从而探讨郑芬芬导演青春电影的叙事风格与情感表达,也由此一窥台湾青春电影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6.
三位风格迥异的台湾导演,分别在各自的电影里表达着不同的主题,侯孝贤以浓重的乡土情节描述着台湾历史和个人经历的碰撞;而杨德昌一直关注的是一个极为平常而又复杂的存在——现代都市里的人与人;蔡明亮则以更为尖锐和个人化的视点,讲述着台湾新一代的孤寂和挣扎。这三个人勾勒了台湾“新电影”的基本风貌,构筑了台湾非主流电影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7.
当前台湾电影表现出更强烈的文化表达欲望,在思潮化、模式性的创作实践中,阐述台湾电影对地方、自我与国族建构的重大转变。其文化趋向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历史怀旧,作为一种文化修辞,创作者通过丰富而纠结的历史怀旧想象,试图重构台湾的历史定位和地域关系;二是发现台湾,通过富有台湾特色的环岛体叙事和富于地方色彩的民俗、传统植入故事,持续进行发现台湾的文化写作;三是"鲁蛇"励志,通过一群乌合之众从溃散经团结走向成功的故事,将台湾社会的集体挫败感浪漫化。这些现象延续近些年台湾电影由"中国叙事"向"台湾叙事"转变的惯性,其表现出的文化离心力必须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8.
李安的艺术创作,不仅代表个体,而是代表了一个文化群体——台湾的"外省人"。他们一次次经验着文化认同的问题,一次次被视作"局外人",李安将其外显为电影中的"父亲形象"和"父子关系"。然而,电影中的父亲,已不仅仅是家庭中所出现的由郎雄所扮演的中国父亲形象,而是映射了国家层面和世界层面上的大陆与台湾、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李安借此表达了作为一名导演的雄心,同时也表明了一种文化的雄心。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篇小说和电影改编之间的历史关系几历浮沉.20世纪80年代的“中篇小说热”引发的电影改编曾经创造了“第四代导演”、“第五代导演”的艺术辉煌.随着90年代以来小说世俗影响力的滑坡和中国电影商业性因素的增强,在散文热和长篇小说热的时代文化氛围中,执著于反思和先锋探索的中篇小说逐渐从文学的浪峰滑落.第五代导演的中篇小说情结逐渐淡化,而第六代导演反求诸己的自传情绪的表达又使得他们与当代小说保持了某种自觉的疏离;另一方面,小说家和电影之间的世俗妥协与精神对立共生共长,文学性、商业性、电影性三者的关系在中篇小说创作的困境与希望中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
台湾电影导演李安的电影在商业娱乐包装下延伸出较浓厚的文化蕴味,特别是其导演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影片),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与期待.  相似文献   

11.
电影受众学相对于电影导演学而存在,电影受众的阅读习惯、审美趋势等因素直接受制于导演的表达,作为电影受众,本身拥有自身的娱乐哲学,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和感悟反馈到导演那里,受众本身是相对于导演而存在的。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受众是很具有生产力的,电影要力争与受众的心理吻合,满足受众娱乐的期待视野。电影是为了满足受众需要,是为了给那些走进电影院的受众提供逃避或释放狂欢的方式,感情宣泄所能带来的快感,可能是最好的舒缓方式,受众暂时忘记了影院外严酷的社会现实,在影院内与大家一起经历一次心灵的狂欢。在受众狂欢之时,代表当前华语电影的受众文化并非与精英文化友善对话,前者和后者展开冲突,并且在某种意义上获得胜利开始了"殖民"。  相似文献   

12.
第五代新锐导演张艺谋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含蓄内敛的人生态度及其对社会生活的积极观照,为我们呈现了《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一系列展现女性生存境地的影片。前三部影片中,张艺谋着力突出了女性真切而又震撼的心灵世界,凸现了女性悲剧命运的必然,让观影者在欷歔不已中感受到张氏电影那特有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3.
台湾电影中的"外籍劳工"形象在近几年的作品中开始变得丰富立体,这些角色走入观众视线,彰显出台湾社会内部的"外籍移动工人"问题。电影企图将社会问题巧妙转换为某种故事,甚至成为探讨社会消费的对象。本文以近年来台湾电影中出现的"外籍劳工"形象为研究对象,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移动工人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蒙 《文教资料》2013,(31):143-145
21世纪以来,台湾涌现出大批青春电影,它们在题材、主题、影像风格等方面都与以往的青春片有所不同.呈现出了新一代青春电影的独特风貌,使20-~90年代末陷入低谷的台湾电影绝处逢生。本文以台湾新生代导演林育贤电影事业的发展为研究主线,论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台湾“新青春电影”的发展现状、导演群体、类型分布及关学特征。并对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制片体制下,导演林育贤如何寻求生存之道,在遵循当下青春电影共性审美的前提下,如何突破重围、另辟蹊径,探索出的具有自身独特美学意义的影视特征,以及如何选择正确的市场路线,获得电影艺术层面的升华和影片高票房收益的双赢?做出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改编自余华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韩国电影《许三观》,从上映之初至今,备受中韩两国学者关注。同时,与原著相较之下电影也广为中韩学者诟病。然而,从艺术精神层面来看,韩国导演河正宇改编的这部《许三观》是发扬了原著精神的。本文将从"淡化时代背景,关注个体生存"和"许三观——英雄式的小人物"两方面探讨电影与原著艺术精神的近似性。  相似文献   

16.
孟凡惠 《文教资料》2013,(29):98-99,102
近年来,随着台湾电影《天台爱情》、《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翻滚吧,阿信》、《一页台北》等影片在内地的上映.再一次掀起了内地台湾电影的热潮,作为90后的我们,在看惯了美国好莱坞大片的惊心动魄之后,偶有机会接触到几位来自台湾导演的作品.就如众星争辉中闪过一道光芒,抓住了我的目光,而在2004年以《飞跃情海》一片荣获第18届日本福冈亚洲影展“评审团大奖”的新锐女导演王毓雅,更是成为了这道光芒的源头,影片《飞跃情海》自始至终都带有一种被宿命牵绊的哀伤,片中的小三越是不羁,越能在最后得到看客的唏嘘,这是一部讲述女同性恋的电影,就如同导演李安曾经说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断背山”一样,宿命的羁绊让王毓雅认为“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梁山伯”,本文希望通过对《飞跃情海》的分析来了解王毓雅导演如何用镜头泉向人们继续一个关于粱祝爱情的前世今生的悲剧以及她在进行导演创作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李冰 《学周刊C版》2014,(10):240-240
电影《霸王别姬》和《梅兰芳》是陈凯歌导演的两部题材相同的电影,这两部电影都讲述了一代名伶大师的成长历程。或许是时光的变迁让导演的心态与创作感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部电影在展现京剧大师的生命历程时在许多方面有着较大的相异性,其中一点就是导演在某些电影美学表达上的改变。本文就陈凯歌在两部电影中如何演绎两位京剧大师几点美学表达上的相异性进行比较,同时探讨导演的电影艺术思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中国电影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电影艺术——一种妥协的艺术,一种在各种力量间寻求平衡的艺术。以电影《黄土地》为个案,从剧本对原作的改编、电影语言的运用等方面发现“第五代导演”的精神气质,同时探讨电影在表层、潜层和深层思想表达中的多义与悖论,从而说明电影是一种“妥协”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电影《霸王别姬》和《梅兰芳》是陈凯歌导演的两部题材相同的电影,这两部电影都讲述了一代名伶大师的成长历程。或许是时光的变迁让导演的心态与创作感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部电影在展现京剧大师的生命历程时在许多方面有着较大的相异性,其中一点就是导演在某些电影美学表达上的改变。本文就陈凯歌在两部电影中如何演绎两位京剧大师几点美学表达上的相异性进行比较,同时探讨导演的电影艺术思维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谢啸实 《陕西教育》2014,(10):63-64
由香港著名女性导演许鞍华(四届香港电影坌像奖最佳影片.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两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两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第6届亚洲电影大奖终身成就奖)指导,著名编剧李樯(第6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编剧奖。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编剧、监制,汤唯、冯绍峰、王志文等众多影星主演的电影《黄金时代》,目前正在全国各大院线热映中。影片自10月1日上映以来,因其浓厚的文艺化风格以及极具实验性的拍摄手法.口碑呈现两极分化,一度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深受各大电影节的青睐,并从侧面反映出该片巨大艺术价值.为了能让更多影迷欣赏到《黄金时代》的独特魅力,片方已对该片启动长线放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