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语是一门非母语语言,而小学生又是在非英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的,缺少以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客观需要,而且汉语对英语学习多少产生负迁移.这就使得我们小学阶段的英语入门教学更为重要.它决定着学生今后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提高与发展。我们要抓住这个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遵循儿童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那么怎样培养语感呢?俗话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相似文献   

2.
吴利华 《江西教育》2003,(12):26-26
生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专家把言语的发出到言语的接收过程看作是一个言语链(SpeechChain)。学生究竟能吸收多少外语语言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脑对语言形式和语义内涵进行协调加工的运行质量。因此,朗读无疑是培养英语语感的最有效方式。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首先  相似文献   

3.
4.
语感,就是指人们的语言文字的直觉程度和敏感性。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能力,是一种难以名状,但又实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已被提到了首要位置 ,而语感又是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加强学生的英语朗读训练 ,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6.
何如菡 《海外英语》2012,(12):13+15
在英语教学中,语感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语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一开始不可能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与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该文对英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做出了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关于语感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已被提到了首要位置,而语感又是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加强学生的英语朗读训练,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8.
小学阶段的儿童在学习英语时,缺乏一定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背景,很难形成正确的语感。语感不是靠简单的灌输就能萌生和取得的,它来自于语言实践,又引导语言实践。小学英语教师应根据英语初学者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重视他们的兴趣,培养其语感。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1.重视朗读训练,习得语感"朗读"要求响亮、流利地读,语音、语调等基本正确。朗读有助于"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形成良好语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感示范,教  相似文献   

9.
英语教学中,语感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与背诵培养语感。本文对英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提出关于语感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许多非英语国家都把英语列入学校的必修课程。但是,要学好英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精通英语就更难。英语教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英语非常刻苦,凡是学过的单词都记得,语法条文也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他们的考试成绩却总是很不理想,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就更不用说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英语语感差。那么,什么是语感呢?  相似文献   

11.
一、朗读语感的概念张颂教授说:“有声语言造诣,最重要的是语感,即接受和储存语言信息,发出和驾驭有声语言信息的悟性能力。”本文所论述的朗读语感是指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朗读过程中表现出的直觉和悟性。它要求朗读时对有声语言中包含的语音、语法、语义、情感等信息有精细、敏锐的直觉能力,并可凭借着准确的语感熟练地去驾驭语言。目前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特别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悟作用,但对于在理解感悟基础上如何外化的探讨则明显不足。朗读要求学生用直接可感、准确、鲜明、生动的有声语言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审美,再现作…  相似文献   

12.
简单地讲,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感,是对语言理解判断的一种敏锐的直觉性感觉。“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觉的理解。”(王尚文语)语感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心理因素:通过语词的激发唤起有关的表象,再造想象和种种联想:在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共鸣;运用自己的经验品味读物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通过对语词的分析、判断去鉴赏作品的语义。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语感呢?语感之“感”,源于语感之“语”,它是从言语交际中产生,并由学习者对言语对象的感觉积淀而成。此与所谓“操千曲而后知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道…  相似文献   

13.
简单地讲,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感,是对语言理解判断的一种敏锐的直觉性感觉。“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觉的理解。”(王尚文语)语感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心理因索:通过语词的激发唤起有关的表象,再造想象和种种联想:在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共鸣;运用自己的经验品味读物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通过对语词的分析、判断去鉴赏作品的语义。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语史教师。《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里所说的“实际”,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生活实际.另一方面是指学生的思想实际。前者是生活,后者是情感。贴近这样的“实际”,学生就能“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所谓“减少束缚”,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自主的写作空间,南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交流表达与创造。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作为中小学的一门主课,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为生活和工作服务。在当今快节奏、高效率的日益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只有训练语感,才能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切合,才能感受到文章美。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提高语文素质呢?在目前“讲”风盛行、“练”风盛行而学生说写能力低下的形势下,强调诵读教学是一条重要的也是主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究竟何为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力和领悟力,简言之就是对语言的敏感。王尚文先生在《语感论》中强调:"语感是社会的人一种丰富、全面而深刻的感觉,实质上它就是人的情理感、人格感。从现象看,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实质上它是心灵的感觉。"~[1]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2]由此可见,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培养语感的途径有很多种,朗读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许多语文教师虽说认识了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却重视不够;朗读往往为繁琐的课文分析或大量的书面练习所取代了,课堂上越来越听不到学生的琅琅书声了。原因何在呢?主要是对朗读及朗读教学的真正含义理解和认识不足;或由于自己的朗读修养不高,进行有效的朗读能力较弱,而摒弃了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实,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多朗读课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同时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知道,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学生具有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完成这一任务,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最好途径就是师生民主平等的朗读、对话,指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交流。让学生自己走近作者,全面了解作者的身世为人、创作风格和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与意图,并迁移学习作者的其他作品,真正与作者广泛交流,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一次声情并茂的文学作品朗读,往往会使我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记得我从师大赶往兰州八中听课,就有一位女教师讲的是诗人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任燕 《青海教育》2014,(9):54-5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文部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学生语感的获得更多是来自他们的朗读自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朗读来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口未,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有效的“悟”也离不开教师巧妙适时的“引”,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道之处,深入领悟作者所表达的细微情感。当然,教师的“引”应以学生的“读”为基础,以学生自己领悟为主。教师的“引”必须引在关键处,“导”在有疑处,一句话,学生的朗读自悟,教师的适时牵引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进而形成富有生命的、充满活力的语感。引在实处,悟在深处,感在情感碰撞处,丰沛的语感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9.
戴喜祥 《河南教育》2006,(1S):48-48
阅读课要建立以读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读”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之中。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20.
阅读课要建立以读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读”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之中。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点探索。一、整体阅读,引发感悟阅读感悟,本质上就是一种凭借“语言—思维”功能去体验和感受文字语言内涵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可以理解词语的准确含义、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和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等。整体阅读是深入阅读的基础,是训练语言的热身运动。现代意义的整体阅读,除了读通顺、初步知道文章内容大概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文章的脉络,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主要句段,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另外,从整体建构的角度看,它更是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保障。现在的阅读教学已摒弃了逐词、逐句、逐段、逐篇讲读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其自主选择、自主交流、自主评价。教学上往往打破教学常规,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在开始阶段不让学生多朗读、多感悟,那么,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无以保障,主体地位将难以充分体现。如教学《船长》一课。第一步,教师以“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入手,让学生自由通读全文,找出表现船长忠于职守的句子。第二步,让学生分小组自由地尝试合作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