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9年9月30日,粤剧成功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有着至少三百年历史的戏曲剧种,在广泛传播于海内外的历史经验之上,进一步被世界所普遍认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文化界某些人士对于粤剧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品格总是有所忽略,甚至产生误解。他们往往会想当然地认为粤剧是用地方  相似文献   

2.
清中叶以来,各省外江班集中进入岭南地区,对粤剧、潮剧、广东汉剧三大剧种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外江班在广州、潮汕、梅州等地与本地班竞争、融汇的进程,展现出外来戏班与本地戏班、外来人群与本地族群、外来文化与地方文化既冲突又融合的历史形貌。外江班与本地班之间升沉消长的动态关系及外江戏的"在地性"转化进程,对研究粤剧和广东汉剧的生成机理,还原清代中叶以来岭南戏曲文化生态,揭示地方剧种与地域族群文化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文婧 《中国出版》2023,(S1):38-42
中国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剧,又名楚腔、楚曲,发展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我国戏曲艺术最古老、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为京剧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川剧、滇剧、桂剧、湘剧、粤剧、赣剧等地方戏曲剧种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既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又广泛流行于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区,成为华人华侨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之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博物馆保存有大量清末民初的粤剧文物,大部分为当时在北美的粤剧戏班所存,可能是目前海外中国戏曲文物所藏最多的博物馆。这些戏曲文物大多为粤剧服装、面具、饰品、布景、乐器、兵器、旗帜、布告等,其中六双清末民初跷鞋的发现弥补了国内这一实体文物的不足。介绍与考述海外戏曲文物是对传统戏曲文化研究的有益补充。这些戏曲文物对于了解粤剧发展史,探索戏曲艺术的历史渊源,梳理华人在北美的戏剧演出情况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2010,(2):18-25
戏曲是以方言为基础的,但戏曲在传播的过程中却经历了"官语化"和"错用乡语"的过程,这是戏曲不同发展阶段的两种传播方式,"官语化"和"错用乡语"不是某个声腔剧种的特有现象,而是戏曲传播的共性。在语言上,戏曲由方言指向官话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官话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对官语化的研究越发显得重要。由于汉语言文长期不一致以及韵书的历史语音传承,使得历史上的官话不能形成标准音,也使得戏曲的"官语化"和"错用乡语"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过于强调方言的重要性容易混淆戏曲学和语言学的学科界线。大剧种的丰富内涵和悠久历史,使得它有更多的内容可供研究,相比之下戏曲遗产保护研究的重点是大剧种,而不是那些尚未走出家门的小剧种。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舞台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先是相声受群众宠爱,接着小品热,出现了一批演小品的名演员,后来,从小品发展到戏曲小喜剧,不少戏曲剧种的小喜剧,成了群众喜闻乐见的看家戏。究其原因,是这些艺术形式短小精悍,节奏明快;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喜剧色彩浓,让人在笑声中得到美的享受。 戏曲喜剧,就是能让人们在笑声中受褒美贬丑思想启迪的艺术,所以,时代需要它,人民喜爱它。时代呼唤戏曲喜剧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梨园春》的传播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园春》诞生于1994年10月,是河南电视台创办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为基本内容的电视戏曲栏目。栏目的平均收视率保持在20%以上,最高收视率达到37.48%,始终位居全台第一,并带动了整个卫视频道的收视率。一、《梨园春》的受众意识河南地处中原,文化积淀深厚。河南是戏曲之乡,是戏曲的一块沃土。河南戏多,戏迷多,剧种、剧团也多,全国300多个剧种,河南就占了40多个。针对这种情况,《梨园春》把它的受众稳定为以河南受众为核心受众,同时向周边地区乃至全国辐射;以豫剧戏迷为核心受众,同时向其他剧种延伸;以中老年人为核心受众,同时培养青年、少年…  相似文献   

8.
《出版广角》2019,(13):2-2
主编冯俊杰王潞伟定价:1800元(全套八卷)购书联系:029-82667874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民间小剧种抢救与研究》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戏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本项目是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近30年的民间小戏田野调查和研究成果,是目前国内首套全面介绍民间小剧种的系列图书,该套丛书对小剧种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戏曲电视剧自80年代初到今天,一年比一年红火。前不久,在辽宁结束的全国第六届戏曲电视剧评奖活动,又涌现出一批优秀之作。我有幸应邀参加了历届评委,纵观十年来戏曲电视剧生长发展的趋势,令人欢欣鼓舞。戏曲电视剧的兴起,始于华东,继而延伸到西南和中原,本届已向关外拓展。前后六届评奖以来,参赛剧目高达214部(569集),制作单位发展到70家,剧种遍及45个。顺应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戏曲、丰富屏幕的迫切需要,戏曲电视剧正方兴未艾,并以它独具的神韵,在电视文艺的百花园中,放出熠熠光彩。  相似文献   

10.
松阳高腔     
松阳高腔是我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浙江历史上曾有的。八大高腔中沿袭至今仍然保存完整的自成格局的单声腔剧种。它是丽水地区唯一的地方剧种,是我省目前惟一尚能演出的高腔剧种,2006年松阳高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围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国家档案局列入“目家级重点档案抢救保护项目”。  相似文献   

11.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首届电视戏曲”兰花奖”的初评和复评.观赏了近120个电视戏曲节目.其中包括晚会.专题.栏目,戏曲电视剧和艺术片以及戏曲电视(戏曲TV)等。这些节目涵盖的剧种多达35个,有京剧.昆曲.评剧.豫剧.越剧.川剧.秦腔.黄梅戏等知名度较大或者当前观众比较多的剧种.也有在当地很受群众欢迎的剧种,像山西的四大  相似文献   

12.
《出版广角》2019,(10):1-1
主编冯俊杰王潞伟定价:1800元(全套八卷)购书联系:029-82667874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民间小剧种抢救与研究》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戏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本项目是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近30年的民间小戏田野调查和研究成果,是目前国内首套全面介绍民间小剧种的系列图书,该套丛书对小剧种的分布与流变,艺人原汁原味的表演艺术、生存现状都有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巴陵戏     
在北倚长江、西临洞庭的湘北一带,几百年来,流行着一种地方特色浓郁、艺术风格古朴,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喜爱的戏曲剧种,这便是湖南地方戏曲大戏剧种--巴陵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地方戏曲到底有多少种?据统计,在三百种以上。而且,不少剧种还在民族民间文化的摇篮里继续诞生、发展,譬如,吉林的民间小戏“二人转”,转来转去转出了新剧种“吉剧”,京东大鼓丰富发展诞生了“曲戏”。现在,各地的新剧种还在不断涌现,不少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歌曲舞蹈演变成了戏曲,成为受到本民族群众喜爱的戏剧。中国戏曲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它经久不衰,枝盛叶茂,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看,就是因为它具有强烈的民间性,深深扎根于本民族本地区的人民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5.
宛如日之中天、娇花吐蕊的戏曲盛世悄然远逝了。不管你对戏曲态度如何,但它那如夕阳晚霞般瑰丽庄严的冷寂你不会感觉不到。戏曲艺术“不景气”的现状,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逼迫着关心戏曲前途的人们去思索:这古老的民族艺术的命运将会怎样?即便无心于戏曲吧,却也常常可以听到老年人的惆怅,中年人的叹息和青年人的忧虑。不可否认,戏曲“不景气”的状况也深深影响着戏曲广播的发展。听众量的减少,使戏曲广播似乎陷入了困境。冷峻的现实,逼迫戏曲广播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戏曲广播将是怎样的明天?显然,戏曲广播面临的很多问题,既不能归咎于听众或戏曲,也无法  相似文献   

16.
在戏曲创作中,现在人们写得最多的可算是新编历史剧了。原因大概是:戏曲剧种多是比较古老的剧种,形成了古代生活的一套表演程式,用起来得心应手,而表现现代生活的表演程式,还需要创造,创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举个例子,在传统戏里表现坐车,手持两枝画上车轮的旗,人们就承认这是坐车了,而现代乘汽车,用这种方式表现,尚需观众认可。所以,在戏曲创作中,表现历史题材的作品没有因为时代的前进而减少。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许多不同的戏曲剧种由于以弦乐器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在目前或历史上采用了"丝弦戏"这一形象的称谓作为剧种名称.本文所探讨的丝弦戏特指产生于河北正定、石家庄一带,流行于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西省中东部以及雁北广大地区的一个戏曲剧种.丝弦戏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弦索"为主要伴奏乐器,因此还得名"弦索腔".  相似文献   

18.
我国戏曲工作的繁荣,同报纸的支持和指导是分不开的.在今年社会主义大跃进的形势下,报纸在这方面给了更大的重视,在戏曲园地中浇香花、拔毒草的决心很大,劲头很足.有关戏曲改革的报道和议论更加活跃起来了,对于戏曲战线上的政冶斗争、思想斗争超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戏曲艺术达几百个剧种,它为人民大众所广泛爱好.通常说的几十万人的戏曲队伍.还不包括广大的业余的戏曲表演者、创作者们在内哩.这支庞大的队伍,每天联系着千千万万的观众.和所有的文学艺术一样,如果他们政治挂帅了,用爱国的民主  相似文献   

19.
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也称"靠山梆子"、"本地梆子",是我国戏曲剧种中有地方独特风格的剧种之一.  相似文献   

20.
黄伟 《文化遗产》2013,(4):51-57
省港班对粤剧进行了全方位的变革。剧目方面,传统"江湖十八本"逐渐淡出舞台,新编剧目大量增加;伴奏方面,西洋乐器大量引入,形成了中西合璧的音乐伴奏体系;表演方面,重文轻武,重唱轻做,唱腔艺术得到空前发展;舞美方面,现代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戏曲舞台,电光声色,各显神通;脚色体制方面,行当缩减,"六柱"盛行。作为粤剧城市化、商业化的产物,省港班因变革所造成的对粤剧传统艺术的巨大破坏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