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长期以来,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地报人。实践证明,版面形态可以简单复制,但记者的作风、新闻的质量、报纸的风格却难以模仿;恰恰是这些难以模仿的元素构成了报纸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在同质化竞争的突围中,实现新闻差异化采写正在成为众多记者的业务追求。  相似文献   

2.
同质化原是一个商业领域的概念,主要是指同一行业中不同品牌的产品在内容效用、外观设计乃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在产品同质化基础上形成的竞争称为同质化竞争。同质化的产品没有特色、缺乏差异,不利于消费有效识别。在同质化竞争的环境中,如果是知名品牌,尚有竞争力;如果是一般品牌,则免不了要进行残酷的价格战,市场前景不容乐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新闻周刊的诞生本是与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报纸错位竞争的产物,但由于它一诞生便很快兴盛,使得擅于克隆的都市类报纸很快找到了模仿的对象:报纸的周刊越来越多,划分越来越细,内容越来越向新闻周刊靠拢.本是错位竞争的产物却又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格局之中,新闻周刊不得不寻找杀出重围的对策.从读者定位来看,关注话题的前沿性、观点的新锐性、作者的学者化和分析的专业性将成为新闻周刊与报纸深度报道错位竞争之策.  相似文献   

4.
"一纲多本"的推行和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导致教辅报刊社不得不开发出多版本与全国数种甚至数十种不同的教材配套.在这种情况下,教辅报刊同质化就成为必然.这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一是编辑思路,从版面风格到栏目设置,千报一面;二是运营方式,从营销策略到发行手段,相互模仿.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份报纸,不管当初是如何凭借差异化进入市场的,只要在市场中还存在满足同类目标读者需求的其他报纸,寄希望在质量、价格、渠道上制造差异来获得竞争优势的手段其实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5.
武汉都市报同质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欢 《新闻界》2004,(3):70-71,67
武汉报业市场存在的一个最人的问题就是都市报类报纸的高度同质化。这里的“同质化”,是指在武汉报业市场环境中,具有不同起点和不同特点的报纸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市场竞争相互吸取对手的优势和特点,从而逐渐形成相似性特征的动态过程。在这一动态过程中,武汉的都市报日益趋同,不仅报纸定位基  相似文献   

6.
李桂珍 《新闻窗》2013,(5):86-87
“同质化”原是营销学上的一个概念,指同一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出现产品和营销策略的趋同。后来有记者提出报道同质化的问题,使新闻同质化开始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被使用。近年来,由于县级专业媒体数量逐年增多,新闻同质化现象也在加剧。同一时间为受众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百报一版和千台一面,读者能读到的都是似曾相识的报道,选择的余地不大,  相似文献   

7.
报业同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涵与来源: 报业同质化是龙和南在《传媒》杂志中提出的一个具有前瞻意识的概念。龙和南指出,所谓报业同质化,是指在同一座城市里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都市类报纸在办报风格,报道内容,市场定位等各方面都日渐趋同,同区域间报业市场明显呈现同质化的激烈现象。  相似文献   

8.
新闻同质化,报纸副刊凸显魅力 副刊,根据<辞海>的解释,是指"报纸上刊登文艺性、知识性或理论性学术性文章的固定版面,因区别于作为报纸主要内容的新闻版(正刊),故名".或许正因是"副"的原因,副刊在报纸中似乎一直处于从属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从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报纸同质化的趋向日益明显。同一城市中的报纸内容雷同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有的内容彼此重复率达70%,有时甚至更多。报纸的同质化表现为相当数量的报纸定位重叠,都瞄准在覆盖读者面较广、广告投放量较大的综合性市民生活报这一市场空间;报纸的内容和形式也大同小异,一些有创意的栏目、版式等往往出台不久就被迅速模仿;报纸的广告市场、运作机制也趋于一致。这种报业上的严重重复建设必然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首先,报纸同质化损害了报业结构的丰富性、立  相似文献   

10.
同质化,这一关于媒介新概念的词汇越来越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最初引起人们关注的是所谓的报业同质化,指的是在同一座城市里出版和发行的都市类报纸,在内容栏目、装帧形式、读者定位乃至广告发布等方面存在着风格趋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周钢  张顺军 《新闻前哨》2007,(11):28-31
报业同质化,也叫报业趋同化,是指"具有不同起点和不同特点的报纸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市场竞争相互吸取对手的优势和特点,从而逐渐形成相似特征的动态过程"。说到底,报业同质化就是指报纸的竞争性趋同现象。翻阅、梳理当前对于报业同质竞争的研究资料,笔者发现,虽然自都市报产生不久起,报业同质化便成为学界和业界不断探讨的话题,但对"竞争为何会引发同质化现象"这一问题,即同质化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却缺乏必要的理论阐释。本文从"报业  相似文献   

12.
从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报纸同质化的趋向日益明显。同一城市中的报纸内容雷同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有的内容彼此重复率达 70%,甚至更多。报纸的同质化表现为相当数量的报纸定位重叠,都瞄准在覆盖读者面较广、广告投放量较大的综合性市民生活报这一市场空间;报纸的内容和形式也大同小异,一些有创意的栏目、版式等往往出台不久就被迅速模仿;报纸的广告市场、运作机制也趋于一致。这种报业上的严重重复建设必然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首先,报纸同质化损害了报业结构的丰富性、立体性,使报业发展出现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短信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方面,新闻信息的共享成为一种常态;另一方面,新闻采集手段和内容也日益趋同,这导致报纸新闻的“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中国近代报纸从诞生起,就由作为新闻的“正刊”和文学性浓厚的“副刊”组成,伴随着报纸“正刊”的同质化,副刊越来越凸显出其“异质”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办报者希望通过副刊办出报纸的特色,获得和留住更多的读者.本文通过各地报纸名副刊的“差异化”做法,来探讨新闻同质化时代副刊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同质化"原是一个商业概念,是指同行业中不同品牌的产品在内容效用、外观设计乃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相同相似的现象。现在"同质化"一词被借用到广播电视媒体上,已经成为一个带批评性的词语。一方面,媒体批评者提倡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凸现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又需要保持节目的稳定性,遵循一定的视听习惯,从而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广播电视"同质化"有多种表现形式:播出形态、管理模式、节目类型、内容选材、播  相似文献   

15.
所谓媒体同质化竞争,我认为应该是指媒体在竞争过程中,由于媒体面对的受众基本相同,这些受众所关注的新闻焦点基本相同,因而造成媒体在内容和形式上相互学习模仿,以至于形成逐渐趋同的现象,而同城媒体间的同质化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6.
电视节目的同质化是指电视节目模式及其内容相近,甚至是相同。当下,电视节目的高度同质化是我国电视行业一个不争的事实。同质化现象的存在有各种弊端,但这些同质化节目依然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可见,同质化的节目在中国是有市场的。对此,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降低运营风险电视节目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相互借鉴、相互模仿的现象大量存在。而且跟随大众潮流,模仿火爆节目,已成为诸多卫视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同质  相似文献   

17.
正教辅类报纸与教育教学紧密相关,作为报纸家族的一员,其正渐渐走入同质化的困境。为了扩大各自的市场空间和经济效益,这类报纸模仿趋同甚至照搬照抄,忽视了教育发展和学生认知的规律,直接导致教辅行业发展无序化,乃至泡沫化。  相似文献   

18.
吕萍 《记者摇篮》2006,(12):49-49,53
都市类报纸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互相比照,彼此模仿,久而久之,就变得内容重复,风格相似,进而出现了新闻的同质化。日复一日,不同的报纸发布同样的新闻,不仅令办报的尴尬,更让读报者不满。如何让自己的新闻与众不同?这让办报者煞费苦心:重奖线人、调换角度、制作个性化标题、采用各种手段进行强势处理等等。但是,纵然使出十八般武艺,还是难脱困境,甚至越陷越深——获取和发布独家新闻已经越来越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所谓“同质化”是指同一类型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是营销手段等不同方面相互模仿,以至日渐趋同的现象。电视媒介同样是一个生产商品的单位,它生产的电视节目是一种精神产品。作为典型的文化工业,它必然会走向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以应付大量的收视需求,同时这样还可以降低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但当高度类型化的节目日渐趋同时,同质化现象就会出现,最终导致节目的没落。  相似文献   

20.
张影 《采.写.编》2021,(1):82-83,159
现如今,一有热点新闻事件发生,许多网络媒体都会争相报道,既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又经常会出现报道失实接着反转等现象.在这种碎片化和无中心化传播的网络语境下,传统报纸的调查性报道因内容详实、具有深度、全面客观、权威性强,实际上已成为与网络媒体开展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手段.本文认为,地方报纸的调查性报道要吸引更多读者,重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