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成语是一种固定短语,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而成的,它具有意义上的整体性和形式上的稳定性。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达到某种修辞的目的,可对成语加以翻新。现举例如下:1、变义式。即改变成语的含义,当然这种含义是临时性的。如钱  相似文献   

2.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通俗、诙谐、风趣特点的现成话。作为交流思想的固定的造句材料,采用巧妙的手法表达抽象的艺术语言。日语中没有歇后语,但是日语中有一种类似于“双关语”的文字游戏叫做[语吕合れせ],[语吕合れせJ在中文里译为“合辙押韵”,利用成语、谚语、俚语、俗语等发音的类同让人联想起与原词不同的含义,由此创造出幽默的感觉。通过对比分析来看两种语言表现形式上的异同,更好理解中日语言的差异以帮助日语学习。  相似文献   

3.
镶“有”字成语或类固定短语是现代汉语里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类语言事实。它们有其独特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论文从表、里、值等多角度来考察“有”字成语,拟从该语言事实的构成形式、语法意义和语用价值方面对嵌“有”字句成语或类固定短语进行认真考察、详尽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是以传统语言为基础,利用传统语言的构成材料、构成规则来表情达意的。但网络语言又有着不同于传统语言的特点,甚至是背离了传统语言的规则和规范,网络语言正以一种新鲜又陌生的姿态从网络走向日常生活。网络“新成语”就产生于这种富于创新又异常活跃的互联网。这种新成语保持了汉语传统成语的四字结构方式,但语义陌生,往往语出新典,难以理解。这种表达既充分显示了语言的张力,又符合了现代人求新求异的心理,充分表达出年轻人的无奈和焦虑,有着丰富的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社会上长期流传的一种现成的固定语,一般是不可任意变更的,不过不是绝对不变的,它也要跟随语言发展变化.有时出于交际特定的需要,可以以成语原有的定型为基础适当地灵活变更或创新使用。成语创新,是指在表意明确,符合成语内部结构规律和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对成语从形式或内容加以翻新改造。  相似文献   

6.
成语的误用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短语。成语如使用得当,可以使语言简洁,增强修辞效果,反之,会影响表达,甚至会弄出笑话来。成语的误用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所指意义的误用。主要表现为没有认真理解成语的意义,望文生义造成误用。如:1.适合当今幼童的独特舞蹈语言和生活就更少,几乎没有什么范例可以参照。只好自行编创,东剪一段音乐,西凑一段动作,自己累脱一层皮不算,效果还差强人意。(很明显,该句作者是想说“效果还不太令人满意”,其实“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2.这种观点太落伍了,可以说是不…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遇到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将一些词拆开加进别的词则出现一种新的语境,如“清白”一词拆开加入“一”、“二”就形成“一清二白”的新词语,这类词运用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会使抽象枯燥的表达变得生动形象,富有韵味。这种语言现象就是“镶嵌”修辞格创造的语言奇趣。   “镶嵌”又名“镶字”、“嵌字”,顾名思义是把词拆开镶进别的词来表达某种意思,或者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而故意把几个特殊的字词嵌入几句话中的特殊修辞格式。   “镶嵌”修辞格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词内嵌字。这种情况常见于成语中…  相似文献   

8.
<论语>作为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其语言简而易晓,含蓄有致,堪为语录的典范.其中有很多总结社会生活经验的言论在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了结构稳定、意义完整的成语,对后代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产生自<论语>的成语的形成方式、结构形式以及古今意义的分析,我们就能以小见大地看到汉语成语的发展演变,了解到汉语语言的不断丰富与完善,从而体会到汉语语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成语 ,是人们长期习惯使用的一些固定词组或短语。它言简意赅 ,音节整齐 ,铿锵有力 ,使语言明快 ,表达简练 ,能协调句式 ,加强语言的节奏感 ,用得恰当 ,往往使语言熠熠生辉。因此 ,成语教学是小学语文“基础训练”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一、抓住特点 ,认识成语。1.成语是相沿已久 ,约定俗成的 ,因而在结构上凝固成型。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成语中的词和词序不能随意替换 ,增删或改变。如“情不自禁”不能说成“神不自禁” ,“胸有成竹”不能删为“胸有竹” ,“当务之急”不能说成“当务之所急”。2.成语的意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切忌…  相似文献   

10.
成语凝聚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智慧和价值观念,世界上各民族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都不一样。各民族语言中的成语,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形式上都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各民族的生活智慧和价值观念,往往有相通或可以相互理解之处,一个成语的意义,在其他民族的语言中往往有相应的表达,但表达的形式却会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世界语谈微     
<正>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人工创造了一种语言。柴氏在公布这种语言方案时使用的笔名是Doktoro Zamenhof(意为希望者博士)。本世纪初,这种语言刚传入中国时,有人曾把它音译为:“爱斯不难读”语,以后人们借用日本人的意译名称“世界语”,一直沿用至今。柴氏当时发明这种语言,是想借助它达到民族间相互了解、消除仇恨和战  相似文献   

12.
“言外之意”是指语言中所含的或未能由语完全表达出来的意义,也指在一定的语境下不便明确表达的语言意义。这种把真正含义隐含在词语后边的言此而意彼的语言形式是学中极具魅力的艺术表现手法。戏剧语言的潜台词戏剧中的台词是戏剧学中表现主题、展开情节、揭示人物性格的最主要的手段。高尔基说:“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论剧本》)。  相似文献   

13.
语篇能力是交际能力的核心,也是交际能力的具体体现。外语语篇能力是交际参与者理解和生成语篇的能力,即在理解(解码)语篇过程中阐释并运用某一语篇共同体词语的能力;根据交际语境阐释并运用词语的形式与意义生成语篇的能力;通过理解语篇特征用语言材料建构具有形式结构、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的语篇的能力;运用合理的方式解决交际任务、理解听话人言语意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耳濡目染”是说良好的道德环境或不良的道德环境对人的影响。笔者这里是用它的这一意义,引申出去,想以此谈谈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和平时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实践证明,语文教师有意创造生动、准确、规范的语言环境影响学生;让学生能经常看到正确的字、词、形体笔划;经常听到准确的生动的字、词、语句的发音;并能经常听到通俗的成语、典故。就可以收到“耳濡目染”之效。笔者认为这样作,对提高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15.
成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人们把它称之为“成语”。汉语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它的主要特点是言简意赅,用短短的四个字表达了深刻的含义。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对充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质量、增强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运用成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更加深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汉语言的瑰宝,它语言简洁、意思精辟、结构匀称、含义深刻,富有节奏感、韵律美和表现力。苏教版小语教材从第二册起在每个单元的练习中安排了熟记成语,以成语歌的形式出现,两两意思或相反、或相近、或相承。笔者因循成语规律,创设学习情趣,丰富教学形式,很好地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提出的“重视语言积累,增加阅读量”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7.
成语,语言中的精华。它是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形式简洁、意思精粹的固定短语。由于多种因素,我们在应用中常常把一些成语中的字写错了,从而影响了语言的正常表达。下面将很容易写错的成语,分组放在一起,请大家在练习中对照比较,答案附在后面,一共50组100个成语,每  相似文献   

18.
“语言混合”是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且为经济、政治和意识相互作用下的语言结果。这种现象最初的语言形式为“混杂语”中的“皮钦语”。它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混合语”,其产生有以下几种说法:妥协说、自尊说和势力说等;另外,“语言混合”过程中的语言变体概念本身,如“混杂语”和“混合语”,及与人们所认知的语言变体,如“中介语”和方言等存在着关系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语言的再创造,是二次符号系统。是语言集体利用语言的语音、词汇、语义、语法资源在言语运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再生语言单位。创造成语的过程中,语言集体还调动了语言中的修辞资源.或者说成语中包含了各种修辞手段——辞格。刘叶秋先生等说得好:成语的“意义亦往往不限于字面,而多引申,比喻,借代。夸张。形容等等手法”。所以,探讨成语中蕴藏的辞格。  相似文献   

20.
谈中学语文课文中的成语活用曹津源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具有特定含义和定型结构的固定民组,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稳固性。一般不能随意变动,但有时出于立意和表达的需要,作者会有意.识地对相沿习用的成语作临时性的翻新改造,这种变通用法就是.成语的活用。其类型大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