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桂英1984年在《纳兰性德祖籍及两次东北之行》中提出:纳兰"觇唆龙”是去东北索伦,是康熙二十一年秋八月随郎谈一行觇打虎儿、索伦的.这一说法乃本之於张任政1930年所撰之《纳兰年谱》,陈氏所多的只是“唆龙”与索伦音近及“老羌即罗刹”的考证,并无更新的东西.1985年7月在承德召开的“纪念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上马乃骝、寇宗基在《纳兰“觇唆龙”新探》中提出一个新看法:纳兰不是去东北而是赴西域:不是郎谈的随行者而是亲率大军独自奉使的;出发时间在九月以后而不是在八月;是二十二年春夏之交归京的,而不是二十一年十二月;是“觇”与“抚”双重使命,对象是觇以准噶尔为首的尚未臣服之部,抚已经臣服之部.结论是:纳兰为清初收复大西北立下首功,从而说明纳兰不只是个诗人,同时还是一位政治活动家,是位对民族团结有重大贡献的志士仁人.初步推测“唆龙”是准部的代称,因为纳兰西行到了啐叶及丁零一带,是当时准部牧区,而准部的噶  相似文献   

2.
纳兰性德是我国清初文坛上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家。对这样一位重要作家的生平,近年来研究的人士越来越多。其中,对纳兰性德奉使出塞“觇梭龙”的问题,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用不同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各执一隅,说法不一。笔者亦愿在此论证一下纳兰性德奉使出塞的方位,以望有助于对纳兰生平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清代康熙年间的进士、一等侍卫、著名经学家和作家纳兰性德(容若)是满洲正黄旗人,属于满族;但却和蒙古族有着各式各样的联系:他的远祖是蒙古人,他本人在清廷与蒙古各部的矛盾斗争中扮演过一定的角色,他的某些作品表现出在满蒙之间保持和平的强烈愿望。本文分上、中、下三篇。通过“性德的远祖”、“觇梭龙诸羌的真象”、“梭龙诸羌输款的意义”三个环节,顺次弄清性德与蒙古土默特部、科尔沁部、准噶尔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学者、词人,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他的关注和研究时冷时热。近年来纳兰性德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评价了近年来一些研究专著,并着重从纳兰的思想、创作、爱情、婚姻子嗣、觇梭龙之行以及与《红楼梦》的关系诸方面,对历年来纳兰性德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高亢 《承德师专学报》1993,13(4):49-55,6
对清初满族最大词人纳兰成德的研究,现正逐步深入。他的诗词作品及理论、经史方面的成就以及生平事迹,已都有人作过较深入的研究。他的“觇梭龙”问题,自马乃骝同志提出西北说之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的说梭龙即内蒙古科尔沁,最近又有人提出梭龙在今内蒙古额尔济纳旗旗政府附近的索陇呼都克。可以说百家争鸣,蔚为大观。每个观点虽都有其独到的一面,但仍觉得不够尽善,有待更加完善。当然纳兰是个词人,研究纳兰,应当主要研究他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但觇梭龙是他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这个问题不搞清,影响对他的诗词的理解。比如说,在纳兰的诗词里,除《唆龙与经岩叔夜话》一篇外,还有哪些篇是他觇梭龙时写的?觇梭龙对他的诗词都有哪些影响?所以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对理解纳兰诗词是大有裨益的。我愿对这个问题,再贡献一点浅见,以供纳兰成德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们讨论。  相似文献   

6.
徐乾学所撰《纳兰君神道碑》在叙述纳兰卒后,康熙于行在遣宫使告祭之后,说:“君有文武才,每从猎,射鸟兽,必中,卒有成功于西方,亦不为无所表现。”他在前一年所写的《纳兰君墓志铭》中,没有提到这件事,韩菼所写的《纳兰君神道碑》中也没有提这件事。因而以前的纳兰研究者,没有人注意到纳兰的西行,甚而有人曾说纳兰一生没有去过西北。马乃骝、寇宗基二位同志在《纳兰成德觇梭龙新探》中,根据这句话提出梭龙在西北之说,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但梭龙究在何处,所谓 “成功于西方”这句话究应怎样解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个初步的探索,以供纳兰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纳兰成德的研究,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着重研究纳兰成德生平的论文,尚嫌不多.纳兰成德生平思想的一些重大问题,还未能澄清,影响对于纳兰成德的深入研究.鲁迅曾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如纳兰成德的词风问题,有人认为他的爱妻卢氏逝世,是他词风转变的关键.以前有承平乌衣少年、樽前马上之概;悼亡以后,所为诗词,辄寄哀音.要证明这个论断是否正确,必须对纳兰诗词作个全面考察,哪些诗词是前期作品,哪些诗词是后期作品,然后才可看出其转变的轨迹.又如觇梭龙问题,梭龙即索伦,虽已大致论定,但纳兰是否有西域之行?有功于西方,究指何事?他的觇梭龙或奉使西域,对历史究竟起了多大作用?对其本人的思想有何影响?还尚待论证.  相似文献   

8.
从1985年到1988年,《承德师专学报》发表了一些文章,继续探讨纳兰性德“觇梭龙”的任务和方位问题。有的文章为“西北说”提供了新证,有的文章试图把旧有的“东北说”和“西北说”结合起来,提出了“两次出使说”(第一次是“梭龙之行”,第二次是“西域之行”)。这些文章所作的各种新的探索对我很有启发,但我对于它们的结论却不能同意。我仍然认为性德既没有参加过抗俄斗争(不同意旧有的“东北说”),也没有去过西北(不同意“西北说”)。我仍然坚持我在几年前提出的“新东北说”:性德“觇梭龙”只是到东北去处理国内的一些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纳兰性德(容若)“梭龙之行”的研讨,我已在1987年第5期《社会科学辑刊》那篇考辨文章中,详细地做过论述.文章发表后,不少朋友来信表示赞同,但是也有人就徐乾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神道碑文》中“卒有成功于西方”的记述以及姜宸英《宿燕郊·送容若奉使西域》诗,来函质疑.此文即试图对此进行回答.我想如果解释清楚姜宸英的这首诗,徐乾学碑文中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把题目缩小到对姜宸英诗的考释上.  相似文献   

10.
纳兰性德死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旧历五月三十日,时年三十一岁。 徐乾学的《纳兰君墓志铭》说;“君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十二月,卒於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己丑,年三十有一。”按五月己丑,即五月三十日。顾梁汾的《祭文》说“……先生殁,时五月三十日己丑也”。 至于纳兰性德是得什么病死的,《清史稿》本传没有说,徐乾学的《墓志铭》说“孰意其七日不汗死也”。顾梁汾的《祭文》说得详细些,“先生得寒疾……已七日不汗……而先生殁”。得病仅七天就死了,可见是急性病。那么,什么是寒疾呢?为什么”七日不汗”就能死了呢?据中医大夫讲,中国古代,不但伤寒或副伤寒叫寒疾,对一般的肺炎、流感高烧不退的病,也叫寒疾。对这种病,要吃药表散退烧,要是吃药不发汗,说明毒气攻心,那就不好治了。  相似文献   

11.
马乃骝、寇宗基二位先生在纳兰成德研究的领域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首先提出了纳兰成德觇梭龙的西北说,引起人们注意徐健庵纳兰碑文中“卒有成功于西方”的话,而对觇梭龙问题作深入的探讨。在人们都注意于纳兰词的研究时,他们又对纳兰诗作了全部的注释,对于纳兰的研究,提供了方便。这两件事都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的。惜乎二位先生未能作更深入的研究,这两个问题都还留有大量的工作。美玉多瑕,大概是开头工作必不可或免的吧?觇梭龙问题现已有讨论,还要继续讨论下去。这里只就纳兰诗的注释中的谬误之处,举出几个例子,作一点讨论,以供注释者和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纳兰成德觇梭龙之行,现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为东北说,谓梭龙即索伦,索伦族聚居于黑龙江上游地区,纳兰是和郎谈一起去的。一为西北说,认为梭龙即绰罗斯的异译,是准噶尔部的姓,纳兰此去到了碎叶,今巴尔喀什东南。另一为新东北说,认为梭龙指科尔沁,梭龙即索伦,科尔沁北界索伦,所以觇梭龙即宣抚科尔沁,此去的任务是处置两个犯错误的权贵。  相似文献   

13.
刘德鸿先生的《清初学人第---纳兰性德研究》是学术界第-部研究纳兰身世的专著。刘先生全面系统地考证、论述了纳兰的家世、生平和思想.绘制出-幅完整而清晰的纳兰家世图志和纳兰个人成长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广大读者认识纳兰,理解纳兰文艺创作特别是词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4.
清初著名的诗人纳兰性德,虽然不幸早逝,享年仅三十一岁(1655—1685),但他在学问上有很大的成就。他不但是杰出的词人、诗人,而且也是著名的经学家、思想家。政治上,“觇梭龙”一事,贡献也大。他的词作,“跌宕流连,写其所难言”,风格是多方面的。有的“婉约”,有的“豪放”;既有”周柳香柔”,也有“辛苏激亢”,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和后主李煜不同。李煜是“生於深宫之中,长於妇人之手”,其词作只能是“衷感顽艳”。而纳兰虽然只活了三十一岁,但他给康熙皇帝做了十年侍卫,经常随侍  相似文献   

15.
作者继续对纳兰性德这位著名词人进行考证推究,这对于理解纳兰生平及为人有重要补充作用,从而有助于研究纳兰性德的诗词作品。  相似文献   

16.
清初满族词人纳兰性德,虽然享年不永,仅仅活了三十一岁,但其词名甚高,为有清一代之冠。王国维称赞其词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忍寒居士龙榆生先生说“清代令词,盖未有过于性德者矣。”可见纳兰性德词的艺术成就,备受推崇。那么纳兰性德词的成就,究竟高在何处呢?陈维崧说:“《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悽惋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他为《通志堂词》写序又说:“非文人不能多情,非才子不能善怨。骚雅之作,怨而能善,惟其情之所钟,为独多也。容若天资超逸,翛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悽惋而后喜悦。”陈顾二人都是纳兰性德的挚友,知之甚深,言之自然能中肯。他们都很赞赏纳兰词,都指出了愁苦、哀怨与悽惋是纳兰词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学界于纳兰性德生平研究上 ,主要着眼于晚清有关纳兰传闻的排解 ,同时对纳兰年谱的编撰、有关纳兰生平中一些谜团的澄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对此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8.
汪海 《学苑教育》2012,(14):42-42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纳兰词”在词坛占有一席之地。纳兰性德虽是富家公子,也身陷仕途,但其厌恶官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相传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而南唐后主李煜也是才华横溢,能诗擅词,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纳兰性德、李煜和贾宝玉三人在才华、秉性和人生轨迹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曾有两次东北之行。第一次是在春天,伴驾东巡,第二次是在秋天,奉使东巡,具体任务是宣抚内蒙古科尔沁诸旗和索伦诸部。宣抚科尔沁本应由理藩院执行。据《康熙起居注》,康熙曾严词指责理藩院:办事懈怠、不负责任。所以不得不派亲信侍卫纳兰性德到东北去。  相似文献   

20.
纳兰性德,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是清初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称赞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历代多数评论家们都认为纳兰词的特色是婉丽凄清,极善抒写愁情,真是触处成愁,书愁不尽。其“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纳兰性德本人最佩服的便是这位南唐后主。郑振铎说:“性德以清才著。其词缠绵清婉,为当代冠”。纳兰性德与李煜,二人的思想与感情有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所以在风格、手法上也极相似,在艺术成就上也达到了类似高度。 纳兰性德少年科第,席芬名阀,风度濯濯,足以睨视余辈,然而这位相门公子却能结义输情,礼贤下士。他并没有因为家世的高贵、自身的显赫和官场中紧张的应酬而放松了文字著述活动。短短的一生,他为后人留下了《词林正略》(未传)《通志堂集》等书,尤以《通志堂集》为巨,包括诗、词、文、赋、杂识、经解诸作,著名的《饮水词》(包括一部分《侧帽词》)就收集在其中。另外还考订、辑刻了《通志堂经解》(计144种1792卷),《渌水亭杂识》(四卷),《大易集义粹言》(八○卷),《陈氏礼记集说补正》(三十八卷),《今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这些著述都是在他征鞍和杯盏的周旋中抽暇完成的,不难想象,若是没有孜孜向学的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