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最近,作者在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部分学生及一些社会读者中作了点调查,结果表明受欢迎的新闻业务刊物,《新闻与写作》是其中之一。《新闻与写作》为什么博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呢?仅从1986年第9期的栏目和内容上不难找到答案。一、栏目多。这些栏目不落俗套,安排合理,既有适合专业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研究与探讨”等栏目,又有指导业余通讯员和初学者的“新闻基础知识讲座”“读者之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写作》2005,(1):48-48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非常喜欢《新闻与写作》,已连续订阅了八年,从中受益匪浅。但是,看完每期《新闻与写作》后,总会留下小小的遗憾。《新闻与写作》的佳作赏析、业务交流、来稿评析等栏目,根据栏目的性质,经常需要附上所要赏析、交流、评析的“原文”或“例文”,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也便于读者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3.
读者之声     
△希望介绍一些说明文写作方面的知识。 (王首成) △选登“新闻知识卡片”,以介绍一些短小有趣的新闻知识。(陈通宪) △适当地刊载一些新闻理论上的争论文章,以帮助读者们提高认识。(唐恒金) △希望增设“编辑部改稿体会”和“好稿选评”,用比较的方式帮助读者提高写作水平。 (韩百龄) △尽量少登与写作无关的文章和名人写的作品,多用各地通讯员和读者稿件。 (何川) △“新闻来稿评析”和“当好通讯员浅谈”两栏目内容很实在,望能长期办下去。(易江军)  相似文献   

4.
《新闻三昧》2008,(1):46-46
为开阔读者理论视野,关注国内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的进展,从本期起,本刊开设一个新的栏目“新闻期刊扫描”,摘编国内各种新闻理论刊物所发文章的新观点、新提法、新论述、新材料、新信息等,力争使其成为读者博览群刊的一个窗口。希望读者喜欢这个栏目,并推荐好文章。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人民日报着力改文风,展现新气象。为及时掌握读者反响,人民日报新闻研究中心特邀全国八所高校的新闻专业学者和教师,对2013年1月上旬的报纸进行评析。8位专家从新闻内容、版面设置、新设栏目、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多个侧面,集中探讨了人民日报的文风之变。主题统一,角度各异,既有衷心的赞许,又有中肯的建议。现将评析意见集纳成篇,以期能为进一步推进改文风提供启示和参考。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系教授、主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相似文献   

6.
注重新闻的纵深报道顾冰清《人民日报》上有个栏目叫“访读者想知的地方”。这是一个很有办报人见地的栏目。因为这个栏目实际上是一个新闻纵深报道的栏目。在这个栏目里所载的文章,看上去只是满足了读者想知地方的情况,但实际上对人的影响作用力不仅仅在于满足知道了,...  相似文献   

7.
我是《新闻与写作》杂志的老读者和订户。我在阅读《新闻与写作》中深切感到“来稿评析”专栏办得好。这个专栏主题鲜明,既有评析作者的精辟评析,又附有被评析的稿件作者原稿和编辑后见报稿样,读者看了原稿后看编辑见报稿,再细读评析,尤如上了一堂生动实际新闻刊授课。评析作者入情入理、恰如其分的评析就像一个大夫给病人把脉一样,号到了原稿的“病源”,开方恰当,切中要害,使人折服,读者看了的确受益匪浅。“来稿评析”不仅对广大通讯员起到了最好的业务指导作用,给通讯员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帮助极大,对专业新闻记者、编辑也有很…  相似文献   

8.
读者之声     
黑龙江省萝北县江滨农场修造厂林世彩:《新闻与写作》之所以受全国各地新闻爱好者欢迎,首先是栏目的设置贴近实际,文章通俗易懂。像“新闻来稿评析”栏目。每期都刊登一篇作者来稿和编辑后的稿,作者还详细地分析原稿不足的原因及为何改稿,初学者很容易理解、接受。“地市县报经验谈”和“当好通讯员浅谈”把编辑、记者、通讯员的写作经验和体会介绍给大家,使人学有榜样。这三个栏目办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第二,《新闻与写作》的内容既广而实。我是一名播音爱好者,因此我更喜欢看“视听之友”栏目中的文章。它具体介绍了“怎样播”,“播音员在话筒前的姿势”等等,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析思路指在评析新闻作品或新闻现象时新闻评析主体思维运行的轨迹或线路。从广义看,人们以新闻价值为主要标准对新闻作品阅读、权衡、比较、分析、取舍、评判的过程,都是新闻评析思路的基本内容。从狭义看,新闻评析写作思路主要指评析文章的作者构思评析作品时思维的路线或轨迹。 新闻评析思路的构建是精神生产活动,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关系。因此,新闻评析思路的属性规定了评析的倾向性原则,任何一个评析主体无论如何“客观公正”,也总是站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我是10多家报刊杂志的特约通讯员或特约记者,也是《新闻前哨》的热心读者。自《新闻前哨》创刊后,我就坚持自费订阅,从未间断,并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五、六年来,通过阅读贵刊,我认为她有三个特点;一是新,贵刊每期登出的各栏文章都突出了一个新字,不炒“现饭”、不雷同、不步他人后尘,深受读者欢迎。二是文字通顺,精短文章较多,读者爱读不厌。三是实用,尤其是“通讯员生活”、“新闻随笔”、“报纸群众工作”等栏目文章,对基层通讯员有启发性、指导性、贴近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读者之声     
广西贵港市湛江镇二中刘涛:我是一仕初中语文教师。平时喜欢写新闻报道。去年,我到当地邮电所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的栏目,像磁石吸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尤其爱读“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当好通讯员浅谈”这三个栏目。由于有《新闻与写作》这位良师月月指导,我的新闻采编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去年,我在地市一级广播电台播出稿件32篇,在《贵港市报》发表文  相似文献   

12.
从每天收到的读者反馈中,我们深深感到,许多读者一直关注着我们的杂志,关心着我们的工作。近几个月,读者更加细致、专业的提问和建议,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了极大的启发和鞭策作用。 保持栏目的纵深性 本刊版块分割、栏目设置的结构方式已得到多数读者的认可,“特别报道”、“新闻背后”、“采编方法”、“本刊视点”等版块一直深受读者欢迎。湖南读者周建设提出,同一个栏目的文章应是连续的、系统的,是上一期的深入和细分,但近期个别栏目的文章选题缺乏连贯性和纵深感,让读者  相似文献   

13.
让读者走近新闻河北邯郸晚报社孙玉娥邯郸晚报近两年来开设了每月一期的“读写沙龙”专版,让读者走近新闻,沟通了读者与编辑记者的情感,密切了报人与读者的联系,强化了编辑记者的精品意识,受到读者欢迎。版面、栏目办得怎样,文章写得如何,读者最有权利评判。报纸理...  相似文献   

14.
贵 刊是上海的新闻专业理论刊物 ,在评析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新闻方面要加大力度 ,但也不能忽视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比如 ,刊登些观众对电视台新推出的栏目或节目的分析文章 ;让听众对电台的新闻节目各抒己见 ,等等。我想这样既可以让读者在阅读理论刊物过程中感觉轻松 ,还有利于大江南北的读者与贵刊的沟通。我衷心希望《新闻记者》在跳出旧模式、走上改革路的同时 ,不能冷落“读者茶座” ,因为它在读者中同样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能像《每周广播电视》报的“读者屋”那样 ,容纳对报刊影视的点评 ,鼓励读者参与 ,那该多好。“读…  相似文献   

15.
本刊陆续收到大批读者来信,广大读者在来信中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或鼓励,或批评,或建议,对本刊寄予厚望,我们深为感谢。今后本刊将继续选登读者来信,期望更多的读者来信指导、批评和帮助我们办好刊物。本期发表的几封读者来信,对本刊出现的错别字、病句等错误提出了批评,我们诚恳接受,努力改正,逐步消灭各种错误。有的读者来信批评刊物发行太慢,我们将同邮局联系,努力提高发行时效。有些读者来信建议增设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基础知识、回答读者问题等栏目,建议聘请特约读者,我们将尽量做到。有的读者在来信中提出《作品评析》应当附上所评作品的原文,我们考虑,凡介绍篇幅较短的作品均可附原文,但几千字的长文就难于做到。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将在评析文章中适当摘引一些原文,同时注明出处,以便利读者查阅。  相似文献   

16.
经济生活报自去年4月改版以后,每天有一个“市场新闻”版与读者见面,《市场观察》便是这个版面上一个独具风格的栏目。 《市场观察》栏目的文章,从内容上说,主要是对一些非事件性、非动态性经济新闻、现象或信息,作深度报  相似文献   

17.
《新疆新闻界》编辑室为了把杂志办得更好,给每个读者发了一张《读者意见征询调查表》,虽然我也填了这张表,但感到仍有未尽之意,再谈点看法。我今年54岁,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克拉玛依油田写了几十年的新闻稿件。每当我订阅的《新疆新闻界》杂志一来,总要先阅读“通讯员之页”这个栏目的文章。我还重点阅读“新闻与写作”、“新闻知识专题讲座”、“采写体会”、“新闻和语言”、“好稿评介”等栏目的作品。每期都要从头至尾看一遍,有的文章还要读多遍。1991年第二期“通讯员之页”栏目中胡四海的《投稿杂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越来越多新闻工作者在各种场合直接用英语采访、写作,也有不少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希望在学习母语采写的同时,也能看到相应的英文稿件,从而提高英语水平,适应新时期对新闻人才的要求。为此本刊特辟“双语新闻点评”栏目,满足这部分读者的需要。本期文章作者马建国著有,《英文报刊导读》一书。但愿此栏目的文章及其作者们的国际新闻采写实践和研究能为读者开辟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新闻知识》几乎是我每期必读的业务刊物,多年来我偏爱它,不仅是它装潢漂亮,更主要是其内容精湛,有可读性,我特别偏爱的是这样几个栏目:一、得奖新闻采写谈,二、新闻纵横,三、新闻改革探讨,四、新闻研究与业务研究,五、访谈录,六、作品评介。原因一是自己也常常给这几个栏目写写文章,二是自己从这些栏目中得益不少。特别是《得奖新闻采写谈》每次都是从历届全国、全省好新闻中摘登几篇,由作者谈采访经历与写作甘苦,这对读者、习作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授,是写作经验的直接传递,读来十分亲切可感。由于得奖作品无疑是一种范文,有典型性,加上作者的亲身谈,等于是一种有力的解剖,切中肯綮,所以这也是一种最好的作  相似文献   

20.
读者之声     
《邢台晨报》编辑王坚克:看了贵刊第九期《新闻与写作》笔会作者的发言,心情十分激动。因为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从我们《邢台晨报》创刊的1985年起,《新闻与写作》就始终如一地成为我报编采人员的挚友和老师。《新闻来稿评析》、《获奖作品评析》、《采写丛谈》、《新闻采访系列谈》等栏目,每期都以清新的面目与广大新闻工作者促膝谈心,通过原稿与见报稿对照讲评,并伴以作者的采写体会,举例灵活,朴实生动,说理情真意切,及时有效地指导了我们的新闻实践。我尤喜爱《评论的写作》、《毛泽东新闻评论写作艺术》、《谈散文写作》、《语法讲座》、《写作杂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