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电影向国际化进军做出种种努力,一些国产“大片”却遭到了痛斥,好的本土化的电影却日益缺少。中国电影究竟该如何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文化焦虑?本文结合中国电影的历史和现状试图探讨其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去向。  相似文献   

2.
3.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借鉴国外大片经验,由《英雄》开始,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进入"大片时代"。中国大片重视商业包装,票房成绩喜人,但精神内涵的贫乏也饱受批评。中国电影要批判,更要建设;要坚持商业包装和精神内涵并重,表现出中国特色和文化内涵,在场面宏大之外探索更广阔的艺术空间。惟有如此国产电影大片才能有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4.
虞吉 《现代传播》2007,(1):75-78
早期中国电影长迭六年的商业电影创作经营实践,创生了古装片、武侠片和武侠神怪片三大类型,形成了商业类型电影的历史源流。民族商业类型电影是早期中国电影产业内藏的结构性矛盾和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促成的流变。拂开历史的尘封,在宏观和微观的层面上,我们能清晰地看见类型演变的纹理和传统延续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生代电影大片消费偏好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出生于1980-1999年的新生代消费者的电影大片消费偏好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他们对电影类型、电影产地、观影档期、观影动机等方面的基本消费偏好特征.据此,我们提出了电影大片的营销策略,以期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田园 《东南传播》2013,(6):57-58
作为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史上的独特存在,中国电影大片的出现与发展对深化对电影本性的认识,促进电影艺术的丰富和发展,推进我国电影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以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探讨其意义和作用,有助于理性认识中国电影大片并促进大片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和中国电影大片的意义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或者说走出去工程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的使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包括1979年中美建交),中国电影海外推广的力度、深度、广度都大为加强。  相似文献   

8.
余梦云 《今传媒》2015,(1):92-93
近几年中国电影产业步入快速增长阶段,电影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好口碑与好票房不一定是成正比的,我们常常看到像《1942》这样叫好不叫座的电影,也看到了很多如《富春山居图》这般叫座不叫好的电影,当然市场上也有很多如《失恋33天》《泰囧》票房好,观众口碑也好,但艺术性不高的电影。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着电影受众对一部电影的喜好与评价,中国电影受众的消费心理是怎样的呢?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利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来探讨中国电影受众的心理状况,以及这些心理如何反作用于电影的传播,为中国电影的好票房与好口碑的双收找到一些启示,促进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创作比较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同时在很多颇具社会影响力的影片中融入了丰富的佛教元素.本文将这种佛教元素分为显性存在和隐性存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而探讨影片借助这些佛教元素在价值伦理上表现出来的共同点.希望能为当下中国电影的文化格局、价值建构,特别是与好莱坞电影的话语争夺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钰杰 《今传媒》2022,30(3):74-77
军事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弘扬主旋律的功能,当前国际背景下,国家支持军事电影的传播和发展。新世纪中国军事电影发展迅速,《战狼》(1、2)、《红海行动》《八佰》等电影也取得了现象级的成功,更折射出中国军事电影新的发展特点。本文以近些年来大热的几部军事电影为例,探究我国军事电影在价值、叙事、营销方面的发展过程和特点,深入思考我国军事电影在新世纪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1.
电影演讲的修辞对象具有双重性,包括剧情中的受众和剧情外的受众,即观影者.双重受众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也存在矛盾冲突的一面.由于电影的意识形态性质和电影演讲的修辞特点及镜头语言特殊的处理方式,决定了双重受众中的观影者才是电影演讲真正意义上所要说服、鼓动的对象.因此.电影演讲是意识形态"询唤"的重要手段.由此认知出发,才能更好地探索和发现电影演讲和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周迪 《今传媒》2013,(1):92-93
贾樟柯的电影在欧洲获得了空前的荣誉,这与其电影中所遵循的现实主义理念和关注边缘人群生存状况的社会责任感优者紧密的联系,另外欧洲电影的传统也为贾樟柯电影的成功提供了平台,本文对贾樟柯电影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欧洲电影观众的观影传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深度报道正日益为大众传媒和受众所重视。实践界存在一个认识:深度报道要把问题做足。但在受众尤其是学者眼里,许多“做足”了的深度报道不过是篇幅长一些、事件讲得更详细些。理论界的评判标准是:深度报道应该反映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联系,透过现象反映出本质。纷争一直在继续。那么,什么样的报道才算有深度呢?从知性和理性的双重层面出发,寻找深度报道的内在规定性,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邓文河 《东南传播》2011,(9):98-100
进入新世纪,浪漫爱情电影已经成为我国电影票房的有力保障之一。但是,在华丽的画面之下浪漫爱情电影凸显出了景观化叙事、叙事结构单一和女性身份的暧昧等短板。这些短板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即电影故事的单调与苍白。浪漫爱情电影应该在保持华丽画面的同时,能够讲述叙事饱满、具有伦理导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历经三十余年的市场化转型,新世纪中国电影逐渐形成一种资本化、景观化、好莱坞化的大片生产模式,塑造了中国电影崛起世界的文化想象。不过,新世纪中国电影去政治化的市场化过程充满争议,商业成功与价值失落、产业转型与结构断裂、民族意识与后殖民性交又互现,导致其文化认同的危机,并引发了一系列反向的电影生产和电影批评实践。追溯中国电影的民族性、人民性和历史性,反思“唯市场论”的电影发展模式,借鉴批判现实主义的左翼电影话语,是重估新世纪中国电影的主流价值和文化主体性的崭新向度。其意识形态内涵是:在经历了激进市场化过程中的价值震荡之后,中国电影话语正在形成新的主体性叙事、结构性平衡和现代性想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十面埋伏>、<天下无贼>、<功夫>等几部主要影片为文本,引用统计数据评述2004年中国电影市场化的进程,概括了少数几部国产大片独占电影票房半壁江山的局面,指出中国电影在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上仍未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17.
孙弘 《新闻采编》2006,(5):18-19
新世纪的中国广播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广播传播受到其他媒体的多重挤压,尤其是电视和网络媒体。要实现广播媒体在新世纪的复兴,首先得了解广播受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商业电影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视觉画面"景观化"与叙事缺失、电影创作"同质化"与审美趣味缺失等一系列文化悖逆问题,这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彰显、大众消费文化的盛行,以及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冲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李鹏 《出版广角》2018,(10):72-74
作为一种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类型,印度马沙拉电影拥有一套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固定商业叙事模式.中国商业电影虽然也涌现了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但是在整体上还未形成一套固定的叙事模式,民族化风格也不成熟.了解21世纪印度马沙拉电影的商业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有助于中国商业电影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梳理了中国电影大片的7年流变,分析了成败得失,认为当下中国电影进入了"后大片"时代。合理的产业结构、主流形象的优化、资本与文化的接轨是"后大片"时代必须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