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学别人哭拜。他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小时侯很贪玩,模仿能力很强。他家原住在一处坟地的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先生们学礼节和知识。孟  相似文献   

3.
孟母是孟子的母亲仉氏。孟子姓孟名轲。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出生于邹(即现在的山东省邹县)。孟子3岁丧父,自幼受母亲教养。由于孟母善于教子,孟子长大成材,并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 孟母善教子,千年传佳话。这里记述的是孟母教子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4.
许立川 《教育艺术》2001,(10):12-13
孟子是我国古代赫赫有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父亲去世时 ,他还是一个嗷嗷待哺的3岁小孩。在其母亲———具有怀瑾握瑜品德的农家妇女言传身教的影响下 ,健康茁壮地成长。原先在孟家附近有一个墓地 ,孟子和小伙伴经常学着送殡的人们吹吹打打、哭哭啼啼。孟母对儿子玩这种荒诞无稽的游戏非常生气 ,决定改变环境 ,把家搬到城里。不多久 ,孟子又学做买卖的游戏了。孟母只好又搬家 ,迁到学宫对面去住。从此 ,孟子受到良好环境熏陶 ,变得孜孜不倦 ,博览群书。《孟母择邻》这个故事发人深省 ,让人受到教育和启迪。难怪会在民间流传百世 ,家喻户晓 ,…  相似文献   

5.
读书卡片     
孟母三迁孟子是我国战国时代杰出的思想家,被人们称为“亚圣”。孟子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开始,他们家住在一片墓地附近,由于经常能看到出殡(bìn)的场面,孟子与小伙伴就经常玩下葬的游戏。后来他们搬到了一个集市附近。时间一长,受环境的影响,孟子又玩起做买卖的游戏来了。后来母子俩又搬到一所学校附近。这时,孟子模仿起学校的规矩,学习师生之间的礼节,很喜欢读书。于是,孟子的母亲就定居在这里。孟母三次搬家的故事,说明孟母重视儿童教育,注意选择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6.
教育掌故     
孟母三迁旧时家教重视环境对儿童影响的掌故。典出东汉经学家赵岐《孟子题辞》:「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据说,孟子(名轲)幼时,居处近墓,其游戏便仿效墓间之事。孟母遂迁居市旁,孟轲嬉戏又仿效商贾鬻卖之事。孟母复迁居于学宫傍,孟轲玩耍便仿效礼让祭祀之事。孟母遂定居于此。由于学习环境较好及孟母救子有方,促使孟轲勤学不息,终成一代名儒。事载《列女传·母仪》:「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  相似文献   

7.
孟母三迁     
孟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学者之一。孟子小的时候,孟母把家搬到一座小山旁,靠着一间铁匠铺。每天,孟子都去铁匠铺站着看打铁,他不喜欢学习。孟母觉得这样不好。 于是,孟母把家搬到了农场,他们的房子靠着一家杀猪的人家。每天,这个屠夫都要为别人杀头猪。孟子每天都去看杀猪,而且,学着猪那样嚎叫。 孟母第三次搬家。这回,她把家搬到了一所学校旁边。每天早上,孟子起床后,听到学生的读书声,他就走到教室,站在窗户旁,和学生一块儿读书。孟子渐渐喜欢读书了,孟母让他上了学,孟子读书很努力,成了最好的学生。 Mother meng had a son called …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多年灿烂文化的国度里,流传着许多贤母教子、幼童早慧的故事。《三字经》中提到的“昔孟母,择邻处”就很脍炙人口,耐人寻味。据刘向撰《列女传》记载:孟子幼时,家靠墓地很近,孟子又十分顽皮,因此常常同小伙伴一起去墓地玩耍。看别人殡葬,他们也就学着大人的样子玩起抬棺材、挖坟、烧纸、哭祭的游戏来。孟母见了,不由摇头叹息,随之决定搬迁进城。处在城里集市这一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据说古代孟子的母亲倪氏.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孟子从小丧父,家里很穷,住在郊外的乱坟岗子附近。看见人家祭祀,他就学着祭祀玩,看见人家埋坟.他也学着挖坑埋坟玩。孟子的母亲发现孩子的模仿力很强.但是这种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于是决定搬家。他们离开荒郊,搬到闹市去住。市场上人来人往.小商小贩沿街叫卖,孟子也学着小贩子的叫卖声吆喝着。孟母觉得这个环境也不利于孩子的教育.于是又搬家了。第三次搬到了学校附近。学校里读书、行礼,孟子也学读书、行礼。倪氏高兴地说:“这才是适合我们居住的地方。”母子俩便在这里定居下来。后来孟子成为古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这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心理与环境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名孟轲)和孔子一道并称为我国儒家文化的代表,他们提倡的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这种影响到今天还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孟轲是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的呢?这和他的妈妈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孟轲的父亲早逝,他妈妈为了教育儿子,先后搬了三次家。孟轲小时候住的地方离坟地很近,孟轲在附近玩时经常看到别人办丧事,就和小伙伴们一起玩送葬的游戏,孟母觉得这样对孩子不好,就把家搬走了。这次是把家搬到一个屠夫家的旁边,不久,孟母发现,孟轲整天在学别人…  相似文献   

11.
正古人认真礼貌,即使独处,仍须谨慎。有一天,孟子要休妻,孟母问其故,孟子说看到妻子独自在房中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无礼。孟母反责孟子没有"问孰存(问问屋里是否有人)",是孟子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东汉的《说文解字》里面清楚写着古人如何由坐姿去辨别一个人的身份和性别。  相似文献   

12.
今天看来,堪称世代母亲楷模的孟母也有失误之处,“孟母三迁”并非明智之举。在不考虑孟子感受的情况下,孟母独断专行、我行我素地“三迁”其家。孟子快乐的童年生活一次又一次地被孟母剥夺了、断送了。这是孟母极不尊重孟子的人格和天性的表现。由此可知,孟母在处理孟子的学习和生活时,并没有考虑孟子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13.
断织     
《列女传·邹孟轲母》:“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如此)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  相似文献   

14.
古人如何坐     
张勇 《高中生》2015,(7):47-48
踞和跪古人认真礼貌,即使独处,仍得谨慎。有一天,孟子要休妻,孟母问其故,曰:“踞。”意思是:娘子竟然伸开腿坐。箕踞而坐在孟子的时代被认为是难看兼失礼。好孟母,却这样教育孟子:乘人不备,乱闯人家的私人空间,这才真正是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东汉的《说文解字》里面清楚地写着古人是如何从坐姿去辨别一个人的身份和性别的。古代东面的“夷”被视为非我族类,原因就在于他们坐得太不像话。亚圣孟子,巴不得天下人皆循礼而  相似文献   

15.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昔:过去。孟母:孟子的母亲。择:选择。邻:邻居。处:住处。子:儿子,指孟子。机杼:织布机上用于穿引纬线的梭  相似文献   

16.
古代童蒙读物《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孟轲小时候,他的母亲曾“三易其家”,被历代人传为美谈。孟轲,字子舆,后人称他为孟子。在他3岁时父亲不幸去世。贤德通达的孟母仉(zhǎng)氏,与儿子相依为命,艰苦度日。  相似文献   

17.
【名家印象篇】●卡片①孟子的童年孟子三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给孟子找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最后搬到了学宫附近。孟子从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到学宫附近,读书十分认真。稍大一点,孟子变得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勉励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一样,变成一团废物。这件事给孟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此,他就认真读书了。●卡片②孟子名言(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相似文献   

18.
【原文】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①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②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③豆④揖让⑤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选自刘向《列女传》)孟母断织【注释】①嬉:游戏,玩耍。②贾人:商人。③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④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有点像带高座的盘。⑤揖让:作揖和谦让,是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①,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  相似文献   

19.
近日。笔者与几位教师朋友就“孟母三迁”与孟子最终成为一代圣人是否有着必然联系进行了激烈的口舌战。朋友们说,孟子最终能成为一代圣人完全是“孟母三迁”的功劳和结果,如果孟母当时不将居住地多次搬迁,孟子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商人或筑墓者,理由是孟子最初所处的环境闹市区和坟山旁非常不利于孟子的成长,孟子天天学商人叫卖,后来又天天学着筑埋死人等等,孟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是注定成不了才的。笔者认为,孟子能成为一代圣人与“孟母三迁”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0.
<正>又该说说中国古代的教育家了,这次说孟子与荀子。孟子与荀子虽同是儒家,但观点对立:孟子主性善,而荀子主性恶,但他们殊途同归,都重视教育且都是大教育家。把他们放在一起来比较,也应该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一、孟子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孟子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其他学者相比,有一点不同的地方需要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