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百四十年前,一位浪漫主义的小说家蒲松龄在淄川蒲家庄诞生了。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自号柳泉居士,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业儒的家庭。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贫困的一生,郁郁不得志的一生。蒲松龄生在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大起义和明、清易代之际,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非常尖锐。他十一岁时,在离他家乡不远的地方又发生了以于七为首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前后达十五年之久,清朝的统治者几次派兵镇压。尽管蒲松岭对农民起义不理解,但北兵  相似文献   

2.
过去,我曾读过几遍《聊斋志异》,但很少看过蒲松龄的其他著作。最近,从路大荒同志整理的《蒲松龄集》中,读了《志异》外的其他作品,对蒲松龄其人其文,对他为什么能写出《志异》这一孤愤之书,有了进一步的体会。现将一些笔记,整理于后。偃蹇的一生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蒲家庄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一六四○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一七一五年)。在他的幼年时代,李自成领导  相似文献   

3.
坎坷功名路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出生于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外蒲家庄。蒲家祖上曾做官,到蒲松龄的父亲蒲盘时,开始还读书,后来因为家穷,下海做生意了,他有5个儿子,蒲松龄排行老三。  相似文献   

4.
卓佳 《语文知识》2003,(9):34-35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1640年农历4月16日出生于山东淄川县城东约七华里蒲家庄(今淄博市淄川区)一个书香家庭。大约11岁的时候,蒲松龄从父读书,19岁时便中了秀才,县考、府考、道考,连获三个第一。在时人眼里,蒲松龄中个举人应该是很容易的。然而,三年复三年的乡试,却成了他终身难度的“关口”。  相似文献   

5.
<正>年少有才却屡试不第明崇祯十三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一位商人蒲槃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他为这个儿子取名松龄。蒲槃本人自幼饱读诗书,却终身只是童生,弃儒从商后只得把出庠入泮的期望寄托在子侄一辈的身上。蒲松龄自小天性聪慧,阅读经史过目不忘,于是尤得父亲钟爱。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聊斋志异》是一部著名的文言小说集。它问世二百多年来,已有了10多种语言的译本,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骄傲。《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1640年农历四月十六日生于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城东约七华里的蒲家庄。蒲家是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大约11岁时候,蒲松龄跟从父亲读书,19岁便中了秀才,县考、府考、道考,连获三个第一。在当时人看来,蒲松龄中个举人应该像在路边拾根稻草那样容易。然而,科举对蒲松龄并不是直上青云的天梯,继少年进…  相似文献   

7.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公元1640—公元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出生在没落的地主家庭,家境十分贫寒。蒲松龄从小就聪明过人,19岁那年,他在县、府、道的应试中,连夺三个第一,因而他很有名气。后来,他仕途不通,每次应省试,每次落第。始终只是一名秀才。  相似文献   

8.
自从科举制度确立起来的千余年时间里,和科举制度关系至为密切的文人,大约可以说无过于蒲松龄了:他几乎终生在科举应试的泥潭中挣扎,而且在长达半个世纪左右的写作生涯中屡屡以之为题材。蒲松龄出生在山东淄川蒲家庄的一个世代耕读之家。祖上虽然没有出过什么高官显宦,可终究是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到得蒲松龄一代,其家虽已很消乏,但琅琅书声并未绝响。其父蒲槃虽因家计艰难,加以二十几岁尚未能掇一芹,于是弃儒经商。不过待到家境亨泰以后,便又“不  相似文献   

9.
持续了二百七十多年统治的明王朝,这时已经日薄西山了,混乱局面笼罩着整个中国大地。清兵开始从北方入侵,内地的农民起义到处发生,其中一支是李自成的队伍,不久攻陷了北京,明朝末代皇帝毅宗自杀。随后清兵入关又赶走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建立了清朝。就在这之前四年,即明崇祯十三年(1640),山东济南市以东约二百公里的淄川县郊外蒲家庄的蒲盘家里,第四个儿子诞生了,他就是蒲松龄。  相似文献   

10.
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蒲家计的蒲松龄,平日很少出门游历,就呆在家乡舌耕(教书).他一辈子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按理是没有多少写作材料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蒲松龄。1640年农历4月16日出生于山东淄博。童年时代,蒲松龄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因为没钱供孩子上学,蒲槃只好自己教孩子读书,三子蒲松龄是其中最聪颖的一个。19岁蒲松龄第一次参加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的优异成绩考中了秀才,深受当时淄川知县费祎祉和山东学道、大诗人施闰章的赏识。但以后的数10年中,蒲松龄再也没有在科举考试中取得过什么功名,直到71岁时才当上了一个安慰性质的“岁进士”。由于屡试不第,生活困窘,蒲松龄不得已离开故乡,到江苏宝应去做知县孙蕙的幕宾(私人顾问)。但是,蒲松龄仍然怀念北方家乡…  相似文献   

12.
邓中夏,原名邓康,字仲澥,一八九四年生在湖南宜章的一个没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在家读书,后到衡阳中学和长沙高等师范学习。一九一七年夏,他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受李大钊同志的影响,开始学习马列主义,注意研究现实问题。他还利用假期到唐山、南口、郑州等地,  相似文献   

13.
高考狂人     
蒲松龄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他自幼聪颖过人,11岁时就与兄弟们一起跟父亲学习,"经史过目不忘,父甚钟爱之"。在其父"光复门庭"的嘱望下,年轻的蒲松龄可以安心读书,跟朋友们搞诗社,生活还算是浪漫幸福的。但是,当时的科举制度使他跌了一跤又一跤,以至于生活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14.
《促织》的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他出身于地主兼商人的“书香”家庭,十九岁时(清代顺治十五年)他“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张元《柳泉浦先生墓表》)。此后却屡试不第,他曾愤慨地呼喊出“世上无人解爱才”的不平之声。他曾在家乡私塾冷板凳上度过了几十年清贫岁月,同时坚持文学创作。蒲松龄的代表作品《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一九六二年中华书局出版的  相似文献   

15.
马瑞芳 《中学教育》2006,(10):31-31
上世纪80年代初学术界出现了“蒲松龄第二夫人”之争。我认为,弄清蒲松龄墓有两具还是三具骸骨,是弄清蒲松龄到底有没有“第二夫人”的最可靠办法。这就不是学术研究而是考古发掘的问题了,按常理不可能。但蒲松龄是个意外:他的墓在“革”期间被红卫兵挖开过。于是,1980年9月中旬,在学术界对“蒲松龄第二夫人”展开争论时,我单独进行了一番实地调查。就“革”中蒲松龄墓被掘一事,在蒲家庄走访蒲松龄几位嫡孙,他们介绍:“我们家族有规定,长支存三老祖(蒲松龄)的书,侧支存字画,世世相因,不得外传,某某手里就存过很多俚曲和诗词手稿。”  相似文献   

16.
百花园     
这是记者在淄博市蒲松龄纪念馆拍摄的蒲松龄石雕像。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是我国十七世纪的著名文学家。他一生著书颇丰,代表作《聊斋志异》脍炙人口。蒲松龄故居,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社,1980年扩建为蒲松龄纪念馆,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  相似文献   

17.
在距今63年前的1926年,在无锡城里南上塘街39号一首杨家大院的门旁,悬挂着江苏中学的校牌。这所学校的创办人就是严朴。他创办的江苏中学,为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培养了一批工农骨干,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为江苏教育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严朴(1887—1949)字达人,江苏无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早年,他投考上海大学,后转入南方大学,  相似文献   

18.
江浩传略     
江浩原名江文浩,字注源,也作著源、著元、竹源。于1880年11月13日出生在直隶省玉田县北刘家桥村一个地主家庭。他早年跟随孙中山搞革命,是一位坚定的爱国民主主义革命家;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是我党的出色的革命活动家。毛泽东同志曾称赞他“是一位像松柏那样长青的革命元老”。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振兴中华,他献身革命,奋斗一生,成为我国旧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从爱国民主主义革命家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一个突出典型。  相似文献   

19.
孔子(公元前551—479),春秋时代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学说,对我国封建社会中文化教育的发展,关系极大,对东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文化,也发生了相当的影响。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少年时代过着贫困的生活。曾做过鲁国的小官。他的思想学说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保守的一  相似文献   

20.
顾炎武,本名绛,字宁人,号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具有坚定的民族气节,终身不懈地进行抗清斗争的杰出的爱国志士,同时又是一位开清朝一代学风、学识渊博的著名学者。 顾炎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少时是在嗣祖绍芾和嗣母王氏的悉心教导下成人的。王氏是一位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的妇女,时常讲一些文天祥、于谦等中国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爱国事迹给炎武听,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忠君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